电子科技大学助力“鲲龙”踏浪腾空
似鱼翔浅底、如鹰击长空,能抟风九万、可击水三千——2020年7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成功实现海上首飞。作为构建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拼图,“鲲龙”海上首飞的成功,距离其投身一线实用又近了一步。
在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计划长期支持下,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联合电子科技大学等产学研单位,突破了机头模块化交付、机载无线电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AG600机头和通信导航系统,为“鲲龙”成功“出海”和水陆两栖飞机的大型化、系列化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鲲龙”首飞成功 ?成电师生欢欣雀跃
AG600与运-20、C919并称为“中国大飞机三剑客”,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也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一款水陆两栖飞机。7月26日上午,AG600飞机在青岛团岛附近海域轻盈入水,圆满完成首次海上起降科研试飞。
当天,密切关注“鲲龙”试飞情况的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新概念飞行器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的师生通过新闻报道观看了试飞的整个过程,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能为鲲龙的研制做出成电人的贡献,我们感到十分自豪!”航空航天学院院长李辉教授表示。
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与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自2014起“新概念飞行器智能制造研究中心”团队参与到“鲲龙”的机头研制、航电国产化等项目中,用电子信息为“鲲龙”添智赋能。
新概念飞行器智能制造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波教授表示,团队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机头的模块化划分、装配工艺、装配过程仿真、适航技术、一体化航电体系结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这次参与“鲲龙”的相关项目,与总体单位协作攻克了相关技术难题,充分证明了团队着力打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科研方向的正确性。
科研育人并重 团队取得多重收获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团队老师们充分参与,尤其是,研究生和本科生也深度参与进来,通过做“真科研”和基于真实工程的新工科培养,同学们得到了很好的学术训练和能力成长,从而使团队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获得了多重收获。
“我们的长处是电子信息,短处是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具体需求和技术了解不够深入,但是,在参与‘鲲龙’的研究过程中,老师们都能快速地学习、准确地把握航空航天行业的具体需求,很快实现默契合作”,团队刘民岷副教授表示,“这对团队今后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很有帮助!”
更令团队高兴的是,团队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深度参与项目研发,获得了良好的学术训练,也极大地拓展了学术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刘民岷说:“在科研一线,同学们还更加直接地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很受感染和鼓舞!”
校企合作、科研育人,还进一步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据了解,这些优秀学子毕业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等业内顶级单位的人才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家航空制造和航电龙头企业均为航空航天学院院级研究生培养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与科研育人,团队也获得了学校的集体荣誉:在今年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评选中,团队脱颖而出,成为学校三个荣获“优秀导学团队奖”之一的团队;同时,在电子科技大学2018-2020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中,团队的研究生新概念飞行器与力学研究中心党支部获评“先进党支部(学生)”。
聚焦重大需求 牢记初心风雨兼程
“鲲龙”入海,意义不凡。据了解,“鲲龙”AG600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好、搜索范围广、搜索效率高、安全性好、装载量大等特点。它“能吞能吐”,既可在水面汲水,也可在陆地机场注水,最多载水12吨;单次投水面积4000余平方米,一次性可救护50名遇险人员。
“鲲龙”的海上首飞,对填补我国大型应急救援航空器空白、满足国家应急救援和自然灾害防治体系能力建设需要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是在水上救援和森林灭火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国家应急体系“空中利器”。
同时,它还可通过系列化发展和改进改型,满足执行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任务需要以及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紧急支援等任务的需要。专家表示,作为全球在研的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的“诞生”不仅是我国航空技术发展的必然,更是国家战略需求的体现。
李辉表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国家重大工程,做真科研、作真贡献,不仅是电子科技大学的战略选择,也是航空航天学院的初心和使命。”据了解,2020年7月30日,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第一款喷气支线飞机ARJ21在全球海拔最高民用机场——稻城亚丁机场完成最大起降高度扩展试验试飞,其中就有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贡献。
下一步,团队将抓住机遇,聚焦“十四五”期间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深化与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海特高新、中国民航二所等业内顶尖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在包括CR929飞机在内的国家重大工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电子科技大学助力“鲲龙”踏浪腾空
- 上一篇:吕一帆:钟情光电慰平生
- 下一篇:罗讯教授团队发表集成电路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
相关推荐
- 34387次相守于“云”端的约定
- 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举行2021年集成电路工程项目实训表彰会暨2022实训双选会
- 陈曦×5, 一起上成电!
- 学校召开二级党组织书记例会
- 光电学院浙江招生工作组开展优秀生源基地签约挂牌暨科普讲座
- 电子科大入选第三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 四川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讨培训班在我校举行
- 后勤保障部举办“迎国庆,贺重阳”活动
- 校领导赴四川自贡考察交流
- 曾勇校长一行到清华大学调研
-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在电子科大召开
- 航空航天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
- “成电求实专技网”上线 2021年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课件
- 薛国栋:在热爱与坚持中,奔向星辰大海!
- 2020·栋梁工程立人班开班
- 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的四年建设历程
- 学校新增13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学校举行研究生导师代表座谈会
- 经管学院喜迎2021级新生
- 学校举行第二十六届青年教师联谊会
新闻公告
- 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学习“开学第一课” 03-17
- 学校召开会议部署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王芝同学,你真棒! 03-15
- 张云勇校友:青春之花如何更美? 03-15
- 经管学院启动新学期环校健身跑暨颁奖仪式 03-15
- “廖妈”,太强了! 03-14
高考招生
- 电子科技大学2018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6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7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格拉斯哥学院2015招生简章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