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专题策划】王玉良:“师、画”人生 时代注脚
王玉良
今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王玉良人生的第70个春秋。当王玉良回顾他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漫长岁月时,准会想起故乡那浩瀚的大海、铺满落叶的树林、雍和宫的柿子挂雪、莫高窟的壁画和月光,还有他曾挚爱的课堂和画室,书架上摆放着的书籍和文物。
50年前,“文革”初期,许多人无心向学,而正处于血气方刚年纪的青年王玉良却喜欢一个人到海边写生画画或者沉思。他说那是一个迷茫的阶段,让人看不清未来的方向,只能把思考寄托到画里、文字里:抄画论、抄古诗词,秋天在铺满落叶的树林里写生,晚上写日记或者是偷偷看朋友带来的书。可正是这一段迷茫的日子成就了他积累的过程,让他在1978年第一次恢复高考的时候就考取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研究生,1980年留校任教,后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我们入学时看的第一部电影是《波尔布特》,第一课是去雍和宫研究壁画,进庙的那幅画面真让人难忘——柿子挂雪,廊檐下的铃铛在响,僧人站在雪里,活脱脱就是一幅诗意画。”王玉良说。
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每个人都分外珍惜,“那个时候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读画和工作,凌晨两点半之前没有睡过觉,有时候还会到天亮。”即便没有什么消遣的事情,但是王玉良也从来没有觉得苦。“因为从来就喜欢,所以才能坚持”,他没有把画和课堂仅仅当职业,而是当作心里最美好的事去体验。
除了作画和教书,王玉良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和旅行。他爱看书,爱文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和萧涤非先生的《杜甫研究》曾陪着他走过缺乏书籍而又渴望知识的青少年时代。
书架上摆设的文物、纪念品是王玉良这些年游走四方的“战利品”,说起在敦煌临摹研究的日子,说起藏民们的拜神仪式,他会沉浸在当时的情境之中。“文化是一种体验,旅游就是为了体验文化。走了这么多地方,我深深感到,人就是历史中的一个哲学体验,就是一个砂粒,砂粒如何滚动,就决定了怎样的人生。”说到这里,王玉良笑了。
数十年的为师之路上,他始终是一个认真而平和的老师,坦率而真诚,不仅教学生怎样为学,更言传身教地告诉他们怎么为人。他把自己的为师之道归功于那些曾经启发过、教育过他的前辈老先生们,“因为他们这样做过了,我就要向他们的品格看齐,尽管现在他们都已经不在人世,但优秀的传统和品格是不能丢的。”
“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可以说是对王玉良的高度概括。他的人生充实、朴素又智慧,而被铭刻在血液中的共和国同龄人的标签则使他自出生起就与祖国水乳交融,他的人生也将成为伟大祖国、伟大时代的注脚,散发点点微光。
编辑:王媛媛 李华山
审核:程曦 周襄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国庆专题策划】王玉良:“师、画”人生 时代注脚
相关推荐
- 清华校友吴海燕、张冬梅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榜
- 清华大学获首都高校第十一届秋季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冠军
- 邱勇校长在线聆听法学院崔建远教授新学期第一堂课
- 全球制图与应用伙伴计划第二次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
- 【微观清华】一名青年教师的教学感悟 | 蒙克:读三本书,织两张网,做一个人
- 化工系“十四五”学科规划研讨会启动
- 网聚青春正能量 唱响清华好声音 清华大学第二届校园网络文化节举办
- 各院系研究生深入开展特色主题活动 传承发扬“一二·九”精神
- 精仪系与南开大学电光学院联合举办”同心共战疫、青春勇担当”线上组织生活会
- 【在线教学进行时】五道口金融学院业界导师的直播课堂:诚意与温度
- 陈旭会见越南河内高等院校党委工作组一行
- 扎根中国大地 点亮星星之光 清华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中期汇报会举办
- 你想知道的清华春季学期教学工作调整看这里!
- 清华出土文献中心成果荣获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 清华大学多项创新成果助力国内首个“互联网+”综合能源运营服务平台建设
- 航院青年教师马维刚等获颁2018年度国际传热传质中心奖项Hartnett-Irvine Award
- 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特别顾问山西健一郎一行访问清华大学
- 王孙禺教授获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特别致谢奖章
- 【微观清华】改革开放四十年献礼 | 我亲历的清华园与大时代
- 药学院刘刚团队荣获第十四届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新闻公告
高考招生
- 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清华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