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抗疫日记丨都是医生应该做的事情,谈不上伟大但很值得
我于2020年1月28日随上海援助武汉救援队第二批人员一起来到武汉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救治工作,目前工作于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同仁医院)重症医学科,负责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目前每天工作安排6小时,但是由于是传染性疾病,又是重症监护室内的工作,进、出监护室都要有严格的流程要完成,所以每次工作时间大约要8小时左右。目前大约7到8天值一个夜班。
刚开始工作时的困难是对传染性疾病的担忧,或者说是对防护装备的信任,还有就是防护装备对临床工作带来的干扰。对新医院的电子病例系统,工作流程的不熟悉等,这些都曾经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烦恼。经过快一个月的工作,目前已经可以很快的穿好一套防护装备,而且完成的非常完美。对我们的防护装备也已经有了足够的信任,也学会了如何克服装备对工作干扰的小技巧。现在穿防护装备就像平时在临床工作中穿白大褂一样得心应手。经过不断的再学习,对新医院的工作流程,电子病例,及医嘱系统都已经完全掌握,工作更加高效。但是工作中仍有困难,为了节省防护服,大家都是穿上后都不吃不喝不上厕所,长时间如此对生理上是个很大的考验,并且层层防护装备包裹后,人体的消耗会增加,防护服里的水汽凝集成冰冷的水滴,会浸湿里面的衣服、眼镜、头发,虽然每次工作之前都做足了准备,但是这个考验将持存在。
监护室的病人都比较重,没有家属陪伴,也不能探视,偶尔遇到能交流的患者,问问病情,有的是一个家庭分部在不同的地方住院,能体会到这种孤独和恐惧,我们医护人员都尽量的去安慰和开导。虽然周围笼罩着低沉的气氛,但是,这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有意义,让我们更有动力去解救他们,救死扶伤不适医生的天职吗?我们要给他们信心,给他们希望,带给他们黎明的曙光。
双方医护人员搭配工作,武汉工作人员带上海的医护人员熟悉本地的工作习惯与流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合作非常顺利。
在这段时间让我最感动的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武汉的医生们对患者仍无微不至的关心。由于患者胃肠不耐受,医生甚至会亲自烧粥给患者吃。他们真的很伟大。
由于特殊时期,为了安全队伍有纪律要求,不能随便进出,休息时间看看书,看看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救治的最新研究,就算休息也在微信群里关注着重点患者的病情信息。
休息时间差不多隔天与家人沟通1次,有电话,有微信视频。刚开始怕父母担心,没有告诉他们,后来他们在电视上看到了我,母亲有点担心,甚至伤感,父亲告诉我“要好好工作,注意防护,多救人”。女儿也用稚嫩的声音告诉我注意安全。
刚开始是很担心被感染,尤其是有报道有部分医务工作者被感染甚至死亡。但是那都是前期对疾病的认识不清,防护不够。现在的防护都很科学,完善,我们是医生,医学是一门科学,相信科学防护到位就不会被感染。
有遇到情绪非常低落,甚至抑郁的患者,我们有专门的随队心理干预专家团队,会进行科学的医疗干预。
生活上就是物资和人力都有限,每天盒饭都是一样的,其实也不是主要问题,后来又很多美团等上海和当地企业捐助了很多其他种类的食物,目前的生活没有任何问题。
想对家人同事们说,此次虽然逆行,但这是为了武汉人民健康,为了国家繁荣稳定,是做为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谈不上伟大,但很值得。请你们放心,我一定保护好自己,努力完成工作。
此次疫情,武汉最重,是党和国家做出了英明决定,集全国力量解武汉之疫,在人民充满恐慌,甚至全世界都恐慌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积极投入武汉的救治工作,它给了我们信心,给了我们力量。而且最先来到武汉的大部分都是党员,他们都很勇敢,都是很优秀的一群人,他们的行动感动着我,感化着我。让我想成为他们一样优秀的人,加入他们,才能更好的向他们学习,才能已党的纪律要求自己。
党员最大的区别就是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有更严明的纪律要求自己,更有责任心,他们不仅要靠纪律管,更要靠党性管,也就是要用党性约束本性。党员和群众密不可分、荣辱与共。党员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
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将党员的先进性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艰难困苦的工作能够冲上去,处处走在群众的前列,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且要出色。随时随地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文丨肖武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与危重症学科主治医师、上海市援鄂医疗队队员)
(原文链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20695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澎湃新闻】抗疫日记丨都是医生应该做的事情,谈不上伟大但很值得
相关推荐
- 苟利众生便敢为人先——记2019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得主刘中民
- 我校举办年度心理宣传月颁奖仪式暨新生心理委员集训
- 同济大学留学生“行走看中国”故事班开班,培养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 同济大学助力世界第一埋深大峡谷公路隧道智慧建造
- 同济大学校友李博荣获“斯隆研究奖”
- “上海指数”、2021版《上海手册》发布,“同济智慧”为世界城市日添彩
- 同济大学技术与未来研究院揭牌成立
- 同济大学企业数字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召开第二届技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房建成院士来校讲授科协大师讲坛第二讲,并参加学校科技工作座谈会
- 同济大学召开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座谈会暨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意见征求座谈会
- 校领导检查寒假春节期间学校安全保障工作
- 同济大学共青团工作总结会举行,表彰一批获奖单位和个人
-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与云南建投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合作基地授牌成立
- 金银潭一月:不斩楼兰誓不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护士许诗琨的心路历程
- 校领导赴云龙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 张志愿院士、王松灵院士、俞书宏院士受聘为同济大学顾问教授
- “科研就像一场奇妙的探险旅程”——记同济大学2021年“追求卓越学生奖(本科生)”获得者刘佳琦
- 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④∣着眼入脑入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强震区滑坡崩塌灾害防治技术方法研究”项目启动会召开
- “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同济大学选拔赛”云端举办,推进教师教学能力与信息素养提升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