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助力世界第一埋深大峡谷公路隧道智慧建造
12月6日,由土木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同济大学)组织的“岩体隧道远程诊断分析示范——开挖面信息自动识别与数字化动态支护设计方法”专家咨询会,在我校岩土与地下工程数字化实验室召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此次会议依托四川乐汉高速有限责任公司《极复杂环境山区隧道群智慧化建设安全保障成套技术研究》科研项目,该项目是落实同济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的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同济大学助力西部艰险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智能建造的重要抓手。
副校长吕培明致欢迎辞。与会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梁文灏院士、陈湘生院士,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主席、研究员严金秀,美国土木工程协会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席、教授章连洋和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安徽中益科技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冯守中。土木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朱合华主持,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隧道分公司总经理张睿,同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黄宏伟、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赵宪忠、科研管理部副部长李晓军、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主任丁文其、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冬梅,以及教授夏才初、蔡永昌等出席此次会议。
会议通过现场连接世界第一埋深公路隧道——峨汉高速大峡谷隧道(最大埋深1944米),展示了在同济大学自主研发的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基础上,与四川铁投联合研制了岩体隧道远程诊断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岩体隧道开挖面信息采集、传输、建模、分析和支护设计等系统集成,攻克了隧道开挖面信息实时采集、快速围岩分级、动态支护设计和快速反馈的关键难题,首次实现了岩体隧道工程施工现场与实验室的数字化融合。现场实时计时显示,从工地信息提取到设计方案自动反馈至现场施工人员仅需10分钟时间。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岩体隧道远程诊断分析对岩体隧道的理论分析、动态设计和智能化建造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在隧道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我国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贡献了同济智慧和力量,为助力四川创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同济大学助力世界第一埋深大峡谷公路隧道智慧建造
相关推荐
- 同济大学拜仁慕尼黑奖学金获奖学生赴德国慕尼黑和柏林访学
- 同济大学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成立,将聚焦七大领域呼吸疾病的临床诊治与科研攻关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彭澎斩获“复微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年度总冠军
- “中国红?昌化鸡血石特展”开幕
- 我校创办的英文期刊“Underground Space”入选Web of Science数据库
- 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创作的《中国精神》系列动画短片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
- 助力太原轨道交通发展特色之路,同济大学创新创业日太原站—轨道交通科技专场活动举办
- “六校携手心连心,乡村振兴共奋进”在沪直属高校对口帮扶地区农特产品联展举行
- 2021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奖励基金”获奖者风采展示
- 校领导为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
- 同济大学出版社9项目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专项规划
- 环境学院“星火”宣讲团、“水样本”实践队深入崇明,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 同济大学校友李博荣获“斯隆研究奖”
-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访问同济大学
- 同济大学两支代表队获第二届沪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一等奖
- 云赏同济园②:又一组美图带您看看久违校园里的春光、春色、春景
- 800余名专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参加同济大学学生工作系统2020年秋季学期集中培训
- 原创大师剧《国之英豪》再度献演,展现李国豪老校长爱国奋斗的光辉人生
- “学条例 抓落实 提质量”,同济大学第七届教职工党支部书记论坛举行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卢济威教授获“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