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医院,这样做到细至无感——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际应急医疗队队员何丽华谈武汉客厅的感染控制
2020年冬天,新冠肺炎肆虐武汉,随着感染人数越来越多,大量的轻症、普通型患者如何救治,就成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党中央做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决策,武汉的很多展览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被改造为方舱医院。
原本为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成了收治患者的医院,大量病人进来后,院内感染如何防范、控制就成为摆在我们应急救援队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我们找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际应急医疗队队员何丽华。
何丽华介绍,我们救援队成立十多年来,因救援性质,队伍从没配备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而此次因新冠疫情的需要,要求一名院感人员加入其中,以确保医护人员的防护安全。这次武汉新冠病毒肆虐,我作为院感控制专业人员,一名共产党员,当然要第一时间提出申请加入救援队。我如愿来到武汉进行医学救援工作。
我们救援队2月4日晚抵达武汉后,立刻马不停蹄地展开工作。次日一早,来到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熟悉情况、布置工作。会上,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章院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各个救援队的院感人员站出来,立即开展工作,负责方舱医院的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布局工作”。在场的8家救援队院感人员,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检验科主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院感办公室主任吴文娟教授的带领下,立即前往现场进行勘察,制订感染控制流程,对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整改意见,并在第二天和当地工作人员一起,完成所有硬件设施的整改工作。我们深知,工作严一分,医护人员、环境安全就牢一分,细致细致再细致、严格严格再严格,一丝不苟是我们每个人自觉的追求。
紧接着,我们制定了救援队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并给每一个队员进行详细的穿脱流程培训,并把整个穿脱流程打印出来,张贴在墙上,要求每位进舱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该流程进行穿脱防护服。不仅如此,每天医护进出仓的穿脱防护服,都有我们院感人员监督、指导。2月7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迎来了第一批确诊病人开始,我们院感人员排班负责指导每一位进出仓的医护人员,指导他(她)们按照规范穿脱防护用品。因为程序复杂繁难,有的医护出来要等一两个小时,我们虽然满怀歉意,但生命攸关,我们必须严格,不敢丝毫大意。
这几天,院感防护管理工作慢慢进入正轨,大部分医护人员都能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自我防护,但也遇到不少新的突发情况。如:
1、医护人员护目镜使用后,因只有卫生间有水源,清洗消毒不彻底,导致氯残留,对医护人员眼睛产生潜在危害。发现这一情况后,我们立即整改护目镜消毒流程,并重新布置了水源设施,确保环境整洁无污染;要求对所有的护目镜消毒后,反复多次浸泡冲洗,确保无氯残留。
2、因医护人员入舱时间较长,所使用的口罩都是挂耳式的,时间长了,导致耳朵疼痛,根据医护人员反映的情况,在确保符合感染防控的基础上,我们对口罩带子进行了改良,中间用带子系于脑后,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戴口罩的舒适感。
3、我们救援队入住的宾馆距离方舱医院距离较远,大家每天都是集体班车往返,为避免发生感染,我们制定了客车驾驶员工作消毒责任,每天要求对车子进行多次消毒;同时对上车人员也实行系列消毒等防护措施,确保所有医护人员的乘车安全。
4、我们入住的酒店有四家救援队入住,为确保安全,我们联合同住救援队的院感人员,制订了援鄂救援队人员酒店院感管理制度,并张贴于酒店墙上,要求大家严格按照制度实行内部感染管理。
何丽华说,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事无巨细,突发感染防护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我们院感人员唯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蛛丝马迹立刻全力投入,因此每天下班时我们几近瘫软,但走上岗位,什么危险、疲劳全都抛之脑后了。我们要每天督查方舱医院各个厅的防护用品配备、消毒器械、处理医疗废物等等;现在,我们又开始建立各项医疗防护和感染控制的规章制度了,陆续出台并打印张贴,经常对所有人员宣传贯彻:安全无小事。
何丽华告诉记者,虽然日子一天天都在紧张而忙碌中度过,但大家都热情高涨。因为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全体武汉人走出阴霾,我们的白衣战士个个都好好地,胜利凯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方舱医院,这样做到细至无感——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际应急医疗队队员何丽华谈武汉客厅的感染控制
相关推荐
- “中国红?昌化鸡血石特展”开幕
- 同济大学党委第七轮巡察情况反馈会召开
- 上海市副市长张为实地调研杜豫川教授团队研发的城市道路数字化智能管养系统
- 【文汇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国际应急医疗队领队雷撼——患者全部出舱那天便是凯旋之时
- 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 一棵开花的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黄岩实践
- 顾祥林:脱贫攻坚职教“扶智”
- “同济大学”学习强国号今日上线
- 第六届“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毕业典礼举行
- 吕培明、王继平入选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 我校环境学院2篇博士学位论文获评“2020年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我校硕士生签署沪高校首份2021届毕业生就业协议,选择回家乡武汉,投身为抗疫作出贡献的国企
- “未来企业家养成计划”活动在校举行
- 薛雷课题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为相关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 同济大学联合主办第三届全国《道路勘测设计》教学研讨会
- 19国创业青年齐聚同济共话全球消费
- 线上开课首日,校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陈杰检查在线教学开展情况
- 同济大学党委第五轮巡察情况反馈会召开
- 方守恩赴云南省云龙县调研定点扶贫工作
- 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入首批国家新序列管理
- 中国中车与同济大学联合研制的国内最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完成牵引等系列性能试验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