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李杰院士开讲“党史中的科学精神”
12月16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会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开讲,以“心怀‘国之大者’,筑梦科教兴国”为主题,主讲者是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李杰教授。他以《党史中的科学精神》为题,分享了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勉励同济师生心怀“国之大者”,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矢志原始创新、科教报国兴国。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出席并致辞。同济大学师生代表和全体中层干部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聆听报告。
方守恩表示,学校党委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今天邀请李杰院士作报告,是为了帮助广大师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全会精神,激励师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贯彻落实“三新一高”要求,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分享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了十九届六中全会关于我党百年奋斗史的《决议》之后,我内心是非常激动的!”李杰院士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开讲。他说,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历经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决议》中所作的总结,是对党百年奋斗史的高度精炼概括。“中国革命的历史,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他说,“要讲党的百年斗争史,讲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李杰院士结合自己参观革命领袖故居的感受,表达了对革命英烈们的崇敬之情。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生活在今天,跟战争年代的那些党员们比起来,可以说是非常的幸福,没有生命之忧,没有饥饿之苦,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呢?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呢?”
生动阐释“党史中的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李杰院士体会到,科学精神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在他看来,科学精神8个基本特征是“乐于探索、实事求是、崇尚理性、注重传承、批判意识、勇于创新、开放心态、合作精神”。他分别对这些特征加以诠释,指出“理性与实证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探索与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灵魂”。
党史中蕴含哪些科学精神?李杰院士从“实事求是、创新精神、自我革命”三个具体方面作了阐述。他从“十月革命” 到“农村包围城市”、从“打土豪分田地” 到“减租减息”、从“反围剿” 到“湘江之战”等例子出发,阐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100年来,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李杰院士以“秋收起义”到“三湾改编”、从“绕圈圈”到“敌进我退”等“十六字方针”为例,阐述了党史中的创新精神;以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从“大跃进”到“改革开放”等为例,阐明了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
讲述过程中,李杰院士将中国革命史实中的一个个生动故事、鲜活细节信手拈来、娓娓道出,他还现场朗诵了几年前他参观井冈山时所作的2首小诗《黄洋界》《谒烈士墓》。
如何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李杰院士表示,“创新基础、问题意识、注重方法、不懈追求”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四大关键要素。结合自己团队所开展的风速模型的研究、“城市多重灾害——风险与安全管理系统(Multi-Hazard Shanghai)的研发及技术成果,李杰院士指出,长期的积累,才能最终取得科学技术的重要突破。
“继承弘扬党史中的科学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敢肩负起科教报国的使命担当,遵循科学规律,推进原始创新,追求人民幸福,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李杰院士的话语铿锵有力。
与师生代表现场互动
报告结束后,李杰院士还与现场听讲的师生代表进行了互动。当有今年新进青年教师请教李杰院士“如何才能成为像您这样的中国好导师”时,李杰院士用“爱学生”三个字作答。他说:“当教师要想清楚,到底是你的3年、还是学生的30年?如果你想的是你的3年,你就想着学生多给你干事。如果你想的是学生的30年,你就会尽力了解学生,帮助他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要像父亲、母亲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学生!”
当被土木工程学院学生问及“土木工程专业将有怎样的未来”时,李杰院士说:“拿我所研究的结构工程领域来说,结构工程就像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堪当大任,但远未成熟,还有不少基础科学问题亟待解决。我相信,加强原始创新,会使我们的土木工程再度走向辉煌。我们一起努力!”话音未落,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生纷纷发表听后感言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7级博士研究生熊明亮说:“感谢李院士为我们带来生动有趣的报告,我学到了要成为科学家首先要以爱党爱国、服务人民为核心理念,以科学报国、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为志向。先辈们为国为民、科教济世的精神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为我前进的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土木工程学院的2019级本科生王奕霖说:“这场报告让我受益匪浅。身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对党的百年奋斗史和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培养自己的实证精神、创新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这场报告是一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想盛宴。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对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和提升战略科技竞争力,提出了更为迫切的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顺副教授说,“我们思政课教师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在‘两个大局’中尊崇科学精神、厚植科学情怀、善于科学作为,努力从党领导国家科技发展的辉煌历程中汲取教育教学资源和智慧,切实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新进青年教师吴彬说:“今天有幸聆听了李杰院士的报告,深深为院士的家国情怀所感动。李院士的报告、对同济师生的寄语和勉励,正是对‘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新时代同济文化的最好诠释,也给新时代高校教师如何书写‘立德树人’和‘科教育人’两张答卷以深刻的启迪。”(文/黄艾娇 图/周游 视频/宋宇星)
相关链接:
矢志原始创新,用科学理论为重大建设提供坚实支撑——记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李杰https://news.tongji.edu.cn/info/1003/79282.ht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李杰院士开讲“党史中的科学精神”
相关推荐
- 同济大学携手上海昆剧团共同打造的全国首部学生版《长生殿》成功首演
- 图灵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姚期智教授受聘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 同济大学发起主办“世界高校校友创新创业大会暨中国首届校友经济峰会”
- 同济学子获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金奖
- 我校首例2名海洋学院博士生通过在线视频形式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中铁建城市开发有限公司研讨产学研合作
-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为师生讲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 校领导读书班专题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历史
- 将赛艇打造成同济新名片——记2020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学生奖”获得者张轩铭
- 纪念殷夫诞辰110周年“四史”学习教育主题党课举行
- 同济大学李风亭教授团队在柔性多孔材料分子识别和催化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
- 医学院结核菌免疫逃逸机制重要研究成果入选健康报社组织评选的2020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 黄浦江上第13座越江大桥主线通车,我校建筑设计研究院为该越江工程制定项目总体方案
- 我校开展首届“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评出10个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兵、10个研究生导学团队
-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二十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举行
- 以优良作风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同济大学机关作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 声子学与热能科学中心弹性波自旋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 同济大学2019年度京川奖教金、奖学金颁奖典礼举行
- 身在同济,如何拥抱全世界?校外办主任为新生院九大学堂学子作主题讲座
-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实地调研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