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宝隆”同济医院发展论坛举行,附属同济医院无人系统智能医院建设启动
5月18日,以“无人系统科学与智慧医院建设”为主题的第五届“纪念宝隆”同济医院发展论坛,在附属同济医院举行。论坛上,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无人系统智能医院建设正式启动。由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将附属同济医院作为实现智能医疗的场景落地和示范应用的试点。
我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义汉在论坛致辞中表示,附属同济医院作为沪西北医疗中心,造福了一方百姓。尤其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白衣执甲、不负重托,为打赢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同济担当。全球疫情尚未平息,为疫情智能防控、智慧医疗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济大学牵头建设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并将智慧医疗作为中心的六大研究方向之一,举全校之力支持医科实现跨越式发展。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凝心聚力、博采众家之长,为同济大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出谋划策,共同推动同济医学向建设“一流学科”的目标迈进。
人工智能是推动信息技术革命的新动力,是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此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和健康上海建设战略,其中,智慧医疗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建设内容,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实现对健康医疗的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系统性重构及优化,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经济的健康医疗服务。专家表示,医院作为城市典型的基础管理单元,是一种对信息化依赖度非常高的运营机构,在医院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试点,不论对医疗行业发展,还是对老百姓的医疗体验都非常有意义。“智慧医院”首先是要通过技术创新手段把人从枯燥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然后去从事更有意义、创新性更强的工作,主要目的是通过集成化的方式达到全自动操作,其次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方式并借助医疗器械设备,把医生水平个体化差异带来的结果差异缩到最小。医院通过更多运用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实现对流程与资源的重构与优化,形成人机共融医疗新模式,实现对病患进行高效精准医疗,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及质量。
附属同济医院将依托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着力提升现代医院治理能力和精益化管理水平,以智慧管理、智能医疗助力医院发展,通过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助力,使医院的运营、管理、服务模式发生变化,让医院更加人性化、更有温度,尤其体现在数字孪生医院、智慧门急诊、智能检验、智能手术管理系统、医院一站式服务系统的建设上。利用前期互联网医院、各类互联网应用、远程诊疗、区块链和5G等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新模式,在目前全科医学智慧病房的基础上不断升级改造,给患者带来更舒适的就医体验。
医院是智慧医疗的核心环节,同济大学在2020年5月首次提出“无人系统医院”概念,思考和展望未来智能医院的建设,并在附属同济医院率先落地。所谓无人系统就是由单个无人平台或多个无人平台构成,能够自主或通过远程操控完成指定任务。该系统高度融合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平台,打造针对每位病患的精准医疗,通过流程优化、资源调配实现精准管理,以舒适温馨的人文医疗服务,实现人机综合最佳精诚服务。
作为辐射沪西北地区400万人口的医院,附属同济医院近年来一直在推动“智慧医院”建设加速落地。院长程黎明表示,在去年疫情期间,同济医院依托互联网医院所设立的新冠工作室,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成为了上海首家同时运行互联网医院模式的医疗机构。如今的无人系统智能医院通过对院区人、物等实现精细化管理,利用机器人等多个无人系统,实现对智能医院的精准服务,构建多智能体感知通信网络,建立医疗场景下的多智能体协同平台,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实现资源和任务的集中管理、综合调度、流程优化和智慧分析,从而促进精准医疗。
附属同济医院党委书记许树长表示,今年正逢建党百年,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同济医院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新挑战。智慧化医院建设除了技术上的进步与服务上的提升以外,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地结合临床需求,为老百姓解决具体问题。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围绕上海市加快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将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对标国际一流医院发展理念、以国内领先水平医院为标杆,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疑难危重疾病诊疗水平,将医院建设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水准的创新性、智慧型、精益化、研究型医院。(文、图/附属同济医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纪念宝隆”同济医院发展论坛举行,附属同济医院无人系统智能医院建设启动
相关推荐
- “冬天里的南极,蔬菜长势良好”——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胡淼医生南极种菜记
-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领导?来访
- 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入选“2020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
- 张弛研究团队在磷酸盐二阶非线性光学晶态材料研究中又获重大进展
- 10位优秀教师获选2020年度同济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 积极备战大赛,第六届“卓越杯”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评审举行
- 新生院推出“云享微讲堂—青椒对你说”系列通识讲座,受到新生追捧
- 毕业学子竞风流(2021年)① | 文东:他把最深情的目光投向家乡
- 同济大学学生合唱团多部抗“疫”原创作品获奖并在上海夏季音乐节展播
- 再捧“优胜杯”,同济学子6项作品全国“挑战杯”决赛获奖
- “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颁奖,同济教授章明、客座教授庄慎榜上有名
- 测绘学院一博士学位论文获评“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同济大学师生共同设计建造的首个屋顶花园亮相,打造“同济梦想花园”劳动教育品牌
- 校领导慰问军训教官和参训师生
- 同济大学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
- 【文汇报】 连线武汉|“武汉冬天格外寒冷,一夜下来双手冻麻了”在艰苦的援鄂一线,他们郑重递交了两份入党申请书
- 云赏同济园④:一组最新美图带您“云中漫步”四月的同济校园
- “三全育人”进行时?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潜心培育社会栋梁
- “城市安全风险管理丛书”首期10本分册集结出版,致力于提升城市风险管理水平
- 【文汇报】奋战雷神山满月,90后“小医生”照顾年龄跨越数代的病患,迅速成长成熟 在这里,深刻懂得什么叫“国家需要,义无反顾”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