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捧“优胜杯”,同济学子6项作品全国“挑战杯”决赛获奖
在11月12日落幕的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上,我校再捧“优胜杯”,共有6项学子科技创新作品获奖,其中获一、二、三等奖各2项。本届“挑战杯”共有来自全国1573所高校的近300万大学生参加,经过省级比赛、全国初评和复审,来自213所高校的447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之前我校在6月份上海赛区总分排名第一。
土木工程学院马腾负责的《桥梁钢结构裂纹实时监测系统》、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徐浩文负责的《产业驱动的乡村振兴3.0版——对浙江省9镇36村地方产业驱动乡村发展的典型模式研究》2项目获一等奖,软件学院孙韬负责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卫星图像矢量道路提取研究》、医学院孙维言负责的《3D打印多位点肺部穿刺导板的研发与应用》2项目获二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文健负责的《高比能长寿命锡基钠离子电池负极的开发》以及经济与管理学院戴淑媛负责的《无“微”不“治”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一套多元协同微更新全流程方案》2项目获三等奖。
《桥梁钢结构裂纹实时监测系统》项目自主研发了一套微距视觉监测系统,应用该系统可对桥梁扩展期裂纹性态进行实时追踪,为裂纹演化机理的揭示、裂纹维护时机选择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基础。该系统的提出突破了传统裂纹管养领域的技术瓶颈,降低了裂纹追踪量测成本,将裂纹信息更新周期由半年一次的检测模式缩短至一天数次的监测模式,彻底规避了因裂纹状况无法及时获知而诱发安全事故的风险,提升了桥梁运营安全服务水平。
《产业驱动的乡村振兴3.0版——对浙江省9镇36村地方产业驱动乡村发展的典型模式研究》项目聚焦乡村振兴先行区浙江省,为破解当前乡村实践中乡村贫困和乡村产业发展不可持续的两大难题,深度研习产业驱动的乡村振兴之路3.0版,挖掘地方产业激活乡村发展的经验,为乡村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基于产业经济学和城乡规划学的交叉学科视角,研究针对产业选择提供政策支持,针对产村互动发展特征提出空间规划要点。面对乡村地区人才匮乏的现状,为强化实际应用,项目研制“掌上智村”小程序与 “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法”,旨在解决乡村产业发展“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并通过互联网进行成果应用与迭代发展。
《基于深度学习的卫星图像矢量道路提取研究》着眼于卫星影像和车辆GPS轨迹形成的多模态数据,运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道路提取,改进现有方法不足,用人工智能技术解放基础测绘中的人力劳动。项目开创性地将卫星图像与车辆GPS轨迹融合,有效利用多模态数据源,提取得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道路拓扑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端到端(end-to-end)道路提取流程。
《3D打印多位点肺部穿刺导板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充分挖掘CT影像数据,运用3D打印技术完成多位点穿刺的个性化引导,实现快速、精准地完成多发肺结节穿刺操作。该项目创新地增加空间Z轴,规划更精准的三维穿刺路径,并可将移动度最小的骨骼标志作为参照物,无需CT即可确定穿刺位点。它首创嵌合式的入针装置,最大程度降低无菌成本;首次通过体表形态监控实现呼吸控制,提升穿刺精度。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因其在大规模储能等领域的应用潜力而成为研究的热点,锡基材料因比容量高的优点备受关注,被认为是高比能钠离子电池的合适负极材料。然而锡基钠离子电池存在容量损失大、循环效率低等问题。同时在循环过程中严重的产气现象导致极片形貌不完整,进一步制约了其发展与应用。《高比能长寿命锡基钠离子电池负极的开发》项目发明了一种简单高效且成本低廉的机械预钠化方法,电池的首次库伦效率可由24 %提升至80 %以上,有效循环寿命达200圈以上,能量密度可达100 Wh/kg。
《无“微”不“治”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一套多元协同微更新全流程方案》聚焦于城市更新,在深入调研整理国内部分城市社区微更新情况的基础上,梳理体系并总结微更新实施下的社区治理问题,并结合大数据构建多元协同微更新全流程方案,协助居民自下而上实施社区更新,解决存量规划及社区自治问题。多地实践、反馈良好的方案为全国城市社区提供了广泛适用的规划工具,推动多元共治格局的完善。
自2018年6月我校启动“挑战杯”校内选拔以来,校内千余件作品进行了申报,学校举办了大型沙龙、讲座50余场,专项专家指导37次,模拟答辩17次。本届比赛有49位教授、4位副教授等近170名老师参与指导,参与学生1500余名。各学院、职能部门联合发文,保障赛事有序进行。同时,我校先后制定评审规范、成立评审委员会,在各个环节进行作品公示,建立监督投诉机制,通过“五月科技节”等活动展示科创作品、营造科创氛围,深化“第二课堂”育人工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再捧“优胜杯”,同济学子6项作品全国“挑战杯”决赛获奖
相关推荐
- 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来校调研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发展
- 三学院联合举办空间信息与工程管理学科交叉论坛,共话“工程管理的交叉、融合、创新、互动”
- 卢耀如院士发起举办的首届“如兰杯”作文大赛揭晓,颁奖典礼举行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校领导班子调研成果交流会举行
- 同济大学TJArk队斩获2020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双冠军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同济大学与交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同济大学开展校容校貌集中治理行动,巩固“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成果
- “永远的长征?舒同舒安书画巡展”在嘉定校区揭幕
- 同济大学与闻泰科技共建的“空间信息联合实验室”揭牌
-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赵雯来校调研
- 伍江教授、邵甬教授被授予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 同济大学与国铁集团合作交流会举行,共谋高质量发展
- 同济大学召开外事工作会议,谋划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 同济大学戈宝学/毛志勇联合团队发现cGAS酶有促癌风险
- 同济大学本科生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 学生版《长生殿》昆曲青春训练营完成面试选苗,线上海选出的37名学子亮相表演
- 中国驻汉堡总领馆来函感谢我校对中国与北德地区高校合作研讨会的大力支持
- 同济科技园孵化器十五年活动举行
- 张弛研究团队在中红外过渡金属亚碲酸盐二阶非线性光学晶态材料研究中再获突破性进展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