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支教助学、调研道路安全、寻访红色足迹,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师生赴贵州赤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近日,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迎来了他们的第17次出征。实践团队联合中国民主同盟上海美联总支书法支部,在贵州省赤水市开展了包含传统特色书法课堂在内的多个主题支教活动。同行的14名师生共同策划实施了交通实践调研、红色足迹寻访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逐步将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成为集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养成与专业课程实践于一体的育人平台。
17年接续支教,助学计划不断升级
2005年,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师生们第一次踏上了贵州赤水七中支教的路途,从此温暖延续17载,支教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参与支教的学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惠及众多两地学子。学院针对当地贫困学生设立了奖助学金,17年来累计捐资数额已逾30万元。今年,助学计划全面升级,在优秀同济校友的资助下,学院将对当地学校的资助额提高到每年10万元。学院负责人来到校园为孩子们颁奖,勉励孩子们努力读书,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出一份力。
此次实践团队分别来到赤水七中、元厚小学、板桥小学、桂林小学和前进民族双语小学5所学校开展支教活动,为山区孩子送教上门。书法老师讲解了字体的演变过程以及文字背后的含义,积极推动了当地书法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孩子们在教室大胆挥毫泼墨,笔尖浸润游走在黑白之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创造出或雄奇飘逸或方正整齐的作品。研究生博士生组成的支教团队通过未来规划、思想启蒙、交通畅想三个主题课堂的开展,在给当地孩子带来丰富暑假生活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的思想。“希望我们的到来能够启发他们对外面世界的认识和憧憬,缩小山区孩子与名校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他们心间埋下一颗种子,给今后的人生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团队成员王小兵感慨道。“这次支教也是一场涤荡心灵的旅程,在支教过程中播撒希望之种,队员们在这里也找到了个人价值。”带队教师之一的姚堃为队员们的收获感到欣慰。
“百里十乡”公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2018年起,为响应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学院结合交通专业特色优势,在此次暑期实践中策划了“百里十乡”道路安全调研活动,从山区公路的行车安全角度出发,对山区农村公路标志标线、道路设施现状及后期的养护维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调研,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山区农村公路找病因开处方,使学到的知识更“接地气”,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当地公路的安全水平。
“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同济交通人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队员们顶着烈日酷暑,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勇担时代责任,积极投身交通强国建设中,在学院副院长白玉教授带领下,一路沿着赤水河畔的G546公路,用脚步和相机丈量和记录着农村公路沿线的安全状况,为赤水市建设“安全、便捷、美丽、舒适”的乡村公路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团队成员发现山区公路由于长期承载重型货车,龟裂、补丁、坑槽、沉陷、纵横向裂缝、车辙等路面病害较多,在盘山公路上存在较多落石,护栏和反光镜缺失情况较多。据此,团队成员李瑞杰带领大家从山区农村公路养护维修的角度提出了改善建议,最终形成了“贵州省赤水市公路交通调研报告”。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为农村交通建设事业添砖加瓦而感到充实和满足。调研过程中涉及的当地公路勘测和标志标线考察环节,大家将课堂所学充分投入实践,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发挥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打造高校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赶考的样本。
探寻红色革命足迹,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实践团队追随着红军长征的脚步,参观了贵州丙安古镇、青杠坡红军战斗遗址和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零距离感悟红军当年所展现的伟大长征精神。
丙安古镇入口的赤水河吊桥就是当年红军一渡赤水所在的渡口,吊桥上红星闪闪,“长征”二字分外抢眼,踩着吊桥的一块块木板,队员们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青杠坡红军战斗遗址四面环山,巍巍青杠坡见证了红军战士铁骨铸忠魂,队员们拾阶而上,心情愈发沉重。石碑后面的烈士陵园里,一座座墓碑无声地向队员们讲述着往昔峥嵘岁月,浮雕塑像上的身影愈发高大伟岸,队员们接受了思想洗礼。在四渡赤水纪念馆,通过地图演示、物品陈列、图片展示和文字讲解,队员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四次飞渡赤水河的光辉历史。团队成员刘乐体会十分深切:“是战士们的坚定意志、听从指挥,确保了胜利的取得,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加倍努力才行。”教师王同宇感慨道:“通过沉浸体验式的教育学习,队员们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四渡赤水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场经典战役,更多的是红军当年的顽强战斗精神,先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将滋养无数中国青年。”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总结,学院以“六个下功夫”为育人内涵,以学生发展全过程评估为基础,搭建了由“二支队伍”“三类基地”“三维活动”构成的“二三三”校外育人平台,建立了校内外协同“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学院倡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了解革命事迹,缅怀先烈的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奉献、不畏困难,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接续支教助学、调研道路安全、寻访红色足迹,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师生赴贵州赤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相关推荐
- 新冠病毒可能利用肺泡细胞助其传播,左为团队成果发布于呼吸领域国际顶级刊物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同济大学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 年初一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带队慰问学校春节期间坚守一线工作人员,重点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 同济学子获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一等奖
-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副书记丁波一行来校调研
- 2021年教师暑期社会实践全面启动
- 上海市防汛办一行来我校调研
- 第五届中欧可持续工程博士生论坛在校举办
-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形象片发布
- 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⑥∣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
- 附属东方医院召开“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专家表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医疗应急管理体系,我们应该先行先试”
- “三全育人”进行时|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大手牵小手,同济“五老”育人忙
- 学校党委第九轮巡察工作动员暨培训会召开
- 我校举行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大会
- 校长陈杰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调研,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10位优秀教师获选2020年度同济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到汽车学院调研,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上海高校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交流会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
- 同济大学拜仁慕尼黑奖学金获奖学生赴德国慕尼黑和柏林访学
- 同济大学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会议精神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