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举行
11月18日-22日,第十一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在广州长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化学学院、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山大学药学院等单位协办。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及中国香港和内地315所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的2100余名代表参会,其中包括1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30多位国内外杰出学者和一大批优秀青年学者。
大会会场
开幕式由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我校化学学院毛宗万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邰忠智致欢迎辞,向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化学生物学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重要研究领域,不仅创造了强大的新反应技术和新分子工具,更为生命科学、医学和药学的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路和理念。中山大学的化学生物学研究传统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开展的海洋天然产物研究和70年代开展的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化学生物学方向已形成多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在生物无机化学及金属化学生物学、手性药物合成、核酸化学、药物化学等方面取得了若干项突破性进展,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他希望通过承办本次会议,能够加深合作交往,共同推进国家化学生物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持续提升。
随后,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姚建年院士、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礼和院士、大会主席郭子建院士分别致辞。
本次大会以“生命世界的化学之旅”为主题,开设了“化学探针”“生物分子化学生物学”“化学遗传学及功能探针”“生物合成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分子影像学与生命分析化学”“金属化学生物学”、“纳米化学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十个分会场,并设有化学生物学前沿论坛、女性科学家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会议期间,共进行9个大会报告、50个论坛报告、249个邀请报告、109个口头报告、74个快闪报告和685份墙报展示,与会专家学者充分展示了我国化学生物学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深入探讨了化学生物学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
闭幕式上,张礼和、计亮年、岳建民、彭孝军、陆艺、梁文平等为最佳快闪报告奖和最佳墙报奖获得者颁奖。张礼和院士在总结讲话中对本次会议的召开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本次大会规模空前,成为历次会议之最。回望过去,他欣喜于中国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已取得了累累硕果;展望未来,他希望大家能够继承传统、加快创新,使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我国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第十一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举行
相关推荐
- 民盟中山大学北总支附属第五医院支部成立
- 我们的2019(十二)
- 我校附属第七医院启动航空医疗救援,30分钟可抵达深圳各区
- 【党史学习教育·行动篇】中山大学基建处:实干 笃行 践初心
- 2021年广东省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在中山大学举办
- 【大学习】物理与天文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一次集中学习
- 我校学子在第43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再获佳绩
- 【主题教育·行动篇】中山眼科中心:提升服务解难题,立行立改促健康
- 移动信息工程学院优秀学生勇担道义 自发设立启元基金帮助林芝学子
- 时刻绷紧遵规守纪这根弦——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开展2021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
- 2019年学生社团骨干培训会顺利召开
- 【党史学习教育】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
- 我校红色三部曲之原创音乐话剧《笃行》开演
- 我校张志安教授在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 【大学习】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 【榜样的力量】热情开朗,主动创新——记历史学系钟文静同学
- 我校传播与设计学院举行学科建设高端研讨会
- 我校举行2019年暑期管理人员培训
- 【名医摇篮】用最优秀的老师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 【秋季会·学习篇】化学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学习2020年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