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摇篮】用最优秀的老师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畅、臧卢璐)在155年的办学历程中,中山医人始终肩负着“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家国情怀,形成了“三基三严三早”的优良教学传统和“基础厚、能力强、后劲足”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罗俊校长提出,“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校附属第七医院秉持这一理念,用最优秀的老师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附属第七医院毗邻我校深圳校区,从建院起就是临床教学的主要基地,传承“三基三严三早”教学传统,构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名医摇篮和医学人才的“蓄水池”。
作为附属第七医院的创院院长,消化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和首席科学家,何裕隆教授同时担任我校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中心主任。深耕胃肠肿瘤诊治数十年,何裕隆教授率领团队在该领域达到国际领先地位,将胃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提高到了61.4%。
名医,由一代名医培养而成。何裕隆教授至今还记得他的恩师——有“胃王”之称的我国胃肠外科专家王吉甫教授,在他从医道路上言传身教的点点滴滴。
王吉甫教授从医62载,在普通外科、胃肠外科等领域都有着创造性的成就与贡献。在国内,他率先通过腹腔动脉造影成功诊断胰岛细胞瘤;他是国内首先成功连续实施16例无死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国内最早报道的J-pouch治疗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他在1000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成功筛选甲旁亢患者及成功定位其染色体;同时,他是国内报道的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例数最多,仅胃疾病手术就做了逾5000例的专家。
2016年2月12日上午10时02分,王吉甫教授走了,享年88岁。
何裕隆教授深切怀念恩师。他说:“一个医生在一生中只要有一个‘第一’,就足以让世人瞩目。而王教授的多个‘第一’不仅推动了医疗技术进步,更给许多病痛中的人们带来福音。他是当之无愧的‘胃王’。”
据王吉甫教授的弟子们回忆,在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王吉甫教授每天都是最早来查房,最后一个离开;在查房时,他对病人的每个问题都要追根问底,绝不放过。而且,他经常在凌晨被叫回医院做手术。那个时候,中大校区宿舍的铁门已经关闭,于是王教授就经常翻过铁门,赶回医院为病人做急诊手术。他觉得找人开门会耽误病人时间,他是一刻也不想耽误。
在那个没有呼吸机的年代,王教授曾经彻夜守候在大手术后的病人床边;遇到来自贫困地区,身上财物只有大米、地瓜和几十块钱的病人时,他又不遗余力地为他们争取医疗费减免。
“王吉甫教授总是设身处地、尽自己所能为病人着想,让病人感受到温暖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他的心目中,病人没有贫富之别和贵贱之分。”王吉甫教授的高尚医德,弟子们无不佩服,并在他们漫长的从医生涯中始终传承。
王吉甫教授还是我国杰出的医学教育家。1986年,他成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硕士生、博士生50余人,可谓桃李满天下。他的弟子均已成为各大三甲医疗机构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包括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何裕隆教授。
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何裕隆教授也将恩师“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对待学生高标准、严要求”的理念传承下来。
紧张的工作和科研之外,何裕隆教授对门下的弟子也毫不放松。工作、生活、学习、做人,方方面面都要求颇高。常有人笑谈,做何裕隆教授的学生应该是被“骂”得最多的。
不仅严,更用心。他手把手地教学生和年轻医生操作胃肠镜,在全院赢得了“比翼双飞”的称号;查房时要求医生脱稿汇报病史并熟记各项检验结果;手术台上值得注意的问题,即便是过了午夜12点,他也要打电话给学生详细说明,督促学生学习;学生写的病历也会一页页地检查,把错别字都仔细地一一改正过来。
30多年来,何裕隆教授坚持担任临床医学教育各阶段教学工作,深受师生爱戴,取得无数教学成果和奖励。他是全国“百名实习生心中的好老师”,获评“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是“南粤优秀老师”,更连续6年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指导老师”,2018年获“全国优秀医师奖”。
名医,将继续培养名医。
教学生仁术,更启迪学生的仁心。日常工作和教学中,何裕隆教授始终要求医生要有同理心。他常常对学生和身边的医生说:“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做?”
“你会第一时间想着把问题查清楚,检查一定选最有针对性的,而不是选最贵的;做完检查你会想着去追结果;追到结果,你会想着请这方面最好的专家来看结果,最后决定手术还是不手术。你会希望在多学科讨论里得到一个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只要把病人当成亲人,你就会自然而然做上面的这些步骤。”何裕隆说,“如果每个医生都这样对待病人,那么医疗质量就上去了,医患关系也好了。”
细节见真情。30多年来,何裕隆教授坚持每天至少2次到病房查看患者病情、询问病情变化、检查呼吸脉搏和腹部体征、嗅闻引流液的气味,了解各种生理指标和病情变化,了解病人饮食。天冷时,他把手捂热再去接触病人身体,检查完毕,他又会细心地为患者拉好衣服、盖好被子,并把鞋放到病人最方便的位置……
对于何裕隆教授来说,“把病人当亲人”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贯穿30多年行医生涯的行为准则。他时常提醒医院里的年轻医护人员:病人和家属心情不好,担忧焦虑,言行激烈都是人之常情,我们应该多包容、多解释、多安慰,怀着一颗医者善心和爱心去面对每一位患者——以这样的初心面对病患,何裕隆教授也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爱戴。从医30多年,何裕隆教授创造了病人零投诉的记录,并连续多次被医院职工和病人评为“医德医风标兵”的称号。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医师节”暨第二届寻找 “深圳好医生”颁奖晚会上,何裕隆教授荣获“深圳好医生”称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何裕隆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将继续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家国情怀,用最优秀的老师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文稿终审:附属第七医院 何裕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名医摇篮】用最优秀的老师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相关推荐
- 【纪律教育学习月】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采取多形式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活动
- 我校学子在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中获佳绩
- 全国高校教师发展管理人员培训班在我校举行
- 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发布:肿瘤防治中心居全国肿瘤医院榜单第二位
- 【2021春季会】加快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 【春季会·学习篇】离退休工作处传达学习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 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荣获“全国政府采购先进采购单位”称号
- 【逸仙大讲堂进凤庆】中山大学苏薇薇教授讲授中草药开发利用专题讲座
- 【聚焦升学深造】大气科学学院:构建师生一体化成长体系,助力大气学子升学深造
- 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党史学习教育第4次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 我校获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
- 我校多名个人获全国及广东省三八红旗手表彰
- 【主题教育 ? 行动篇】国际关系学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会
- 我校召开八一建军节茶话会
- 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荣获“全国政府采购先进采购单位”称号
- 【主题教育 ? 行动篇】牢记初心使命,践行责任担当——孙逸仙纪念医院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 【秋季会·学习篇】研究生院传达学习学校2020年秋季工作会议精神
- 【榜样的力量】基层支部筑堡垒 党员先锋做表率——记中山医学院2016级本科生党支部
- 【院长书记第一课】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张应强院长、罗镇忠书记讲授思想政治第一课
- 【聚焦升学深造】发挥协同育人合力——国际翻译学院推进升学深造工作纪实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