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融通中外 百年外语育英才
中山大学外语专业创办于1924年,专业和学科历史悠久,学术传统厚重,是中山大学创建之初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也是全国首批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外国文学系名家云集,郁达夫、林文铮、戴镏龄、梁宗岱、谢文通、王宗炎、桂诗春等先后任教于此,为外语专业和学科发展厚植了学术根基和弘扬了优良传统。
经过百年建设发展,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外国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区域与国别研究等方向为重点,集教学、研发、服务于一体的一流学科。
无问西东 百年传承育英才
外国语学院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五个融合”,创新设计“大类平台+基础+核心+提升”课程新体系,构建“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以“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为培养理念,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之中国”,以国际视野把握“当下之世界”,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
学院近年来重点打造“外语大讲堂”“学术第二课堂”“‘语’你成长”等第二课堂品牌活动,以及“外语颂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翻译与传播”等学术创新平台。学院依托教育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划,将学生学术素养和能力提升训练与外语能力提高有机融合,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外语人。
如今,外语学科的毕业生已在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在学术界、教育界,还是在外交、外事、新闻等领域,学院培养的毕业生都有着突出的表现。近年来,外语专业毕业生有近60%选择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交流会(来源:外国语学院)
固本培新 内涵发展求创新
学院拥有英语、法语、德语、日语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专业为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语、德语、日语专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五个硕士点;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立足中山大学百年外语学科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专业和学科,以英语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为龙头,发展壮大外国文学、语言学、翻译学、区域国别研究等四大主干学科团队,促进专业和学科的内涵式发展,守正创新。学院力求固本培新,内涵发展求创新已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外语学科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核心科研成果指标已实现跨越式发展,学科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山大学Modern Languages和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两个学科首次进入了QS国际排名的前200,分别位列101-150和151-200,在国内高校排名双双进入前十。2020年,外国语言文学的软科学科排名首次跨入了全国前10%。
第二十六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中山大学年会(来源:外国语学院)
“文学?城市?空间:英语文学前沿”高层论坛(来源:外国语学院)
融通中外 服务国家谋发展
学院积极培育新的外语科研和学术增长点,充分利用外语专业和学科特点及区位优势,组建外语学科决策咨询团队,深耕内参智库报告,建立国际媒体舆论快速反应机制,及时精准地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提供预判分析和舆情预警,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2020年疫情期间,学院组织多语种教师和研究生组成团队参加广东省外办“战‘译’先锋队”,圆满完成广东省出入境口岸、机场和社区涉外疫情防控的语言服务,先后完成粤康码、公共医疗应对等多语种翻译任务,师生携手为我国的抗疫事业贡献力量,铸就了一份属于外语学人的荣光。此外,学院还与中国外文局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对外讲好国家级大湾区故事,向国际社会展现充满活力的湾区,展现中国区域发展典范的湾区发展历程。
中国外文局、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来源:外国语学院)
建党百年之际,外语学科也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发展机遇和挑战。全体外语学人正积极贯彻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文学术话语迈向世界的巅峰。
文稿终审:外国语学院 黄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学科·专业】融通中外 百年外语育英才
相关推荐
- 我校举办首届教师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
- 【聚焦升学深造】管理学院:夯实三全育人之基,推动本科生升学深造
- 【春季工作会议?师生笔谈】以德为先,全面发展
- 我校附属第三医院新生迎来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 【主题教育?行动篇】孙逸仙纪念医院以群众为中心,让主题教育整改成果可感知
- 我校附属医院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
- 【党史学习教育·行动篇】教育发展与校友办公室党支部举行第一期校友企业党组织共建活动
- 搬迁!深圳校区迎来首批医学生入驻
- 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何俊志常务副院长等3人出席六部门联合举行的国庆招待会
- 中大附属第八医院牵头项目荣获全国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 附属一院国家援藏医疗队在边坝县开展地区首例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术
- 【聚焦研究生教育】肿瘤防治中心传达学习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五期理论物理专题讲学在我校举办
- 我校附属第七医院启动Tomas Lindahl诺奖科学家实验室
- 【聚焦春季工作会议】科学研究院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学校2020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 【秋季会·学习篇】物理学院传达学习学校2020年秋季工作会议精神
- 生命科学学院林浩然院士获“改革开放40周年——渔业科技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
- 附属第五医院获评第七批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 【党史学习教育】附属第七医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
- 信息化引领,数字化支撑,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迎新工作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