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引领,数字化支撑,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迎新工作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苗超)今年是中山大学本科新生首次在深圳校区集中报到,2021级的近8000名本科新生在深圳校区接受迎新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10000名研究生则到所在院系报到注册。如何做好迎新中的信息化服务成为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202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全面统筹,全员齐心协力、攻克难关,以“报到前、报到中和报到后”为纵向时间轴,以“三校区五校园同质化服务”为横向基准点,充分研讨、合理安排,进一步谋化数字化迎新方案,升级迎新系统及迎新服务网,丰富便利新生的相关功能。信息化引领,数字化支撑,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疫情防控下的迎新工作。
用心做好充分准备,运用信息化手段前置部分必要工作
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领导班子群策群力,积极协同业务部门,谋化数字化迎新方案。中心协同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部、研究生院策划迎新方案,在国内高校首次推出基于中山大学企业微信的一条龙迎新服务。它将学工系统、统一门户、企微中间件、人脸管理平台、数据中台、会议管理系统等六大系统进行技术对接和业务融合,通过中心技术人员与合作伙伴的通力配合,攻克了不同场景的许多技术难关,为新生提供了获取信息和办理事务的一体化界面。
首次推出智能化的人身核验服务,确保数据精准,数字化应用建立新生安全第一道屏障。中心在中山大学企业微信推出人身核验服务,运用智能化手段精准核验学生身份,防止学生身份信息“被非法利用”,形成了保护新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企业微信“班级群”,改变了传统的QQ建群形式,通过身份核验的新生将自动加入提前建立的企业微信班级群,有效防范“不明身份人群入群”等安全风险。前置身份核验为新生提供了入学前适应的条件,新生不仅可以如在读生一样及时填报健康申报系统,同时也在自动入群后自主进行大学入学前适应,减轻了疫情防控的压力,也减轻了入学后新生适应大学环境的压力。
用情提供友好服务,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迎新服务工作
以新生为本,设计多种场景,便利新生快速报到。今年的迎新工作中,本科新生集中深圳校区报到、研究生新生三校区五校园分散报到、港澳台学生和国际学生延缓报到,根据上述不同场景需求,结合过去传统的新生排队扫码报到方式,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创新形式,增设了刷脸和志愿者扫动态码等方式提速新生现场报到环节,既为新生报到提供了便利,也满足了疫情防控形势下不聚集、不扎堆、快速便捷的要求。
中心还巧妙设计了新生“身份码”的核验变化,入学前新生的“身份码”为灰色或蓝色,一旦完成入学报到,“身份码”将瞬时转变为中大绿,在细节中强化新生的身份认同。
迎新现场新生通过刷脸或扫二维码等方式快速报到(来源: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
以需求为本,推出迎新服务专题,助力新生适应环境。从新生需求出发,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为新生们设计了四项迎新服务专题:一是提供新生一站式知悉和办理相关入学事项的服务,贯穿新生报到前、报到中和报到后三个不同阶段。二是提供校园生活指南,形成新生“医食住行宝典”,助力新生快速熟悉校园生活。三是与总务部协同合作,增加中山大学校园地图服务,汇集三校区五校园地点信息,解决其他地图App楼栋信息不完整的问题,方便新生校内出行。四是推出在线帮助台的服务方式,让新生们可快速获取信息技术服务帮助。
迎新服务专题(来源: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
以保障为本,强化通信网络,解决新生用网后顾之忧。为保障新生现场快速报到,通信网络无阻,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提前布设各校区(校园)迎新报到总点网络及检测各院系报到分点网络,并做好迎新期间的现场网络保障和新生用户现场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同时,中心协调运营商,为迎新现场提供了网络信号应急通信保障车,加强手机信号。
在积极筹备和全面推进下,迎新工作顺利开展,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高效、便捷、用心的安排也得到了新生们的认可。化学学院的胡义恒同学说道:“智能化迎新系统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其高效性与稳定性。到校前几天我们在其指引下快速完成大部分的填报事项,系统界面与功能稳定,系统开放后我们能随时接收最新消息与完善个人信息;到校后,在迎新系统的指引下经简捷的流程我们快速有序地完成了报到与入住。智能化迎新系统让我们感到非常高效便捷。”生物医学工程的顾庭苇说,中大将智能化服务融入迎新点滴之举带来了极大便利。作为21级新生,感触最深的便是企业微信中面面俱到、方便快捷的迎新服务,它不仅以时间为依据划分各阶段应做事宜,而且使用打卡方式将待办事项一一列举,时间与事件条条对应,清晰明了,是报到途中的“好伙伴”。
用力促进智慧迎新,运用信息化支撑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大数据分析助力智慧迎新。为便利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系负责老师及时掌握报到数据,提高工作和行政效率,提高决策及时性与科学性,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推出大数据分析相关服务,教职工可通过各终端实时掌握迎新数据,实时查看报到全方位统计。
新生报到实时数据(来源: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
文稿终审: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 何海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信息化引领,数字化支撑,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迎新工作
相关推荐
- 【2019秋季会 ? 学习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学校2019年秋季工作会议精神
- 【榜样的力量】严格要求自我 落实“七个有力”——记化学学院行政党支部
- 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走进附属第六医院开展联合试讲
- 中山大学打出扶贫“组合拳”,山村百姓摘掉“贫困帽”
- 【榜样的力量】做好每一件小事,永葆赤子之心 ——“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肿瘤防治中心原副主任、副院长孙先意访谈记
- 国亚萍副书记一行赴连州柯木湾村开展脱贫攻坚调研
- 大气科学学院师生热议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重要讲话
- 我们的2019(一)
-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加强新时代教材建设与管理
- 【春季会·学习篇】公共卫生学院(深圳)传达学习学校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 罗俊校长一行调研珠海校区搬迁工作
- 珠海校区多个院系迁入新楼
- 让课程思政建设有爱有温度——博雅学院教职工党支部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 中山大学—菲律宾亚典耀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新冠疫情防控与疫苗接种”网络研讨会
- 【人民日报客户端】《自然·天文》介绍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有望更精确确定引力波源信号
- 建设一支爱党爱国、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中山大学2021年秋季工作会议纪实
- 大气科学学院传达学习2021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精神
- 中山大学总务部举办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
- 【我为群众办实事】跨越3000公里的粤藏情——孙逸仙纪念医院国家医疗队顺利完成巡回医疗任务
-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师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结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的书面致辞精神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