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摇篮】打好人才培养“组合拳”,造就逸仙“名医摇篮”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郑大会)我校孙逸仙纪念医院创建于1835年,是我国第一家西医医院,也是中国西医学和西医教育的发源地。建院186年以来,医院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医学人才,成为我国西医学的人才摇篮,为中国西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医院坚决贯彻落实学校“五个五”工程培养举措,名医培养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院长宋尔卫教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现有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等各类国家级人才34人次,宝钢优秀教师3名,南粤优秀教师2名,中山大学名医专家17名,还有一大批行业内的主任委员、社会各界评选的名医。
名医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医学人才,特别是顶尖医学人才的培养,名医有着突出的作用。以名医培育名医,孙逸仙纪念医院打出人才培养“组合拳”,造就逸仙“名医摇篮”。
精挑苗子
人才培养与种植有相似之处,苗子好,培养快。素质好的医学生,更是“名医摇篮”培养的重点。
医院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宗旨,注重对优质生源开展宣传,定期到国内“双一流”高校进行招生宣讲,通过举办夏令营活动,让名师与学子“面对面”,扩大了医院在国内各医学高校的影响力,加深优秀学子对这所中国第一家西医院的了解,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医院的研究生。此外,医院还特别设立了奖助金,成就同学们对医学梦想的追求。目前,医院的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双一流”高校的生源已达55%以上。
医院到“双一流”高校进行招生宣讲(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举办夏令营活动吸引优质生源(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配好导师
作为国内“双一流”大学的附属医院,同时也是广东省高水平重点医院,医院由宋尔卫院士领衔,人才高峰凸显,人才高原逐渐形成,一大批名师躬耕杏林,薪火相传。
目前医院导师人数众多,但并不是所有具备导师资格的导师都可以带教。医院坚持高标准,设置了严格的带教条件,必须有带教经验的导师方可参与直接带教。如招硕士研究生,必须曾经当过研究生的指导成员;招博士研究生,必须直接指导至少1名研究生毕业。不管有多少科研经费,如无带教经验,都不允许招生。此外,每位学生均有一个指导小组,并轨研究生更有全程带教导师,以协助导师做好学生的临床训练、课题开展、论文修改等方面的工作。
严格培养
对于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医院设置了严密的计划和严格的监督。
学生入学时,导师指导学生制订培养计划,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全程的监督。学生从课程学习、开题、中期汇报、预答辩到答辩,均须按计划进行,研究生科的老师参与到各个环节的培养,及时反馈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处理,保证学生在过程中的培养质量。
重视身教
以身边的典型进行学生思政教育。医院不定期举行“名师讲座”,用他们的成长经历来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熏陶。“华南第一刀”、广东省医学会终身名誉主委区庆嘉教授,中山大学名医、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教授等名医、名师均给学生们开过讲座,分享他们成长为名医名师的历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他们树立了榜样。
宋尔卫院士向学生分享成长历程(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医院注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如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医院副院长许可慰教授传达党的十九大的精神;邀请援鄂医疗队为医学生讲述援鄂故事,增强医学生从医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许可慰教授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此外,医院定期组织学生学习院史、校史,让学生传承红色的基因,增强作为“逸仙人”的归属感。
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院史馆(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做好职业规划
学生毕业后,孙逸仙纪念医院人力资源部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做人才培养的规划。
医院建立了“金字塔”形的人才培养模型,最基础的是临床技能、科研能力方面的培养,往上是“逸仙青年”的培养计划,接下来还有国家优青、杰青的培养计划,院士培养计划等。通过一系列的培养计划,医院的青年医师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宋尔卫教授是孙逸仙纪念医院培养和成长起来的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未来方向
培养一流人才,筑牢“立德树人”思想根基。医院将以思想铸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的医德医风,培养名医。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为国家贡献的理想。
强化引育协同,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医院将坚持推行基础临床融合式教学改革,以临床诊疗为导向,以基础临床融合为特色,坚持以培养拔尖创新的医学人才、提供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做好“名医”和“名医摇篮”的宣传工作。医院计划推出“逸仙丰碑”系列,挖掘名医成长故事,展现人才培育模式的良好成效。结合医院的名医培养理念,设计“名医摇篮”专题文创产品,以文创产品作为载体,做好“名医摇篮”理念的社会传播,弘扬良好的医院文化。
文稿终审:孙逸仙纪念医院 王景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名医摇篮】打好人才培养“组合拳”,造就逸仙“名医摇篮”
相关推荐
- 我校附属医院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
- 新时代@教育 | 我校统一战线组织学习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
- 孙逸仙纪念医院刘畅浩主治医师荣获广东省宫腔镜手术视频大赛一等奖
- 【主题教育·行动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导班子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调查研究
- 【春季会·笔谈篇】助力大类招生和新生集中培养,谱写“文化育人”新乐章
- 肿瘤防治中心举行2020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暨师德建设月专题报告会
- 【榜样的力量】爱岗敬业 牢记育人使命——记马克思主义学院余丽贤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大人热议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
- 【讲述榜样的故事】为肿瘤患儿提供一个温馨家园——记肿瘤防治中心内科第一党支部
- 我校Christian Balthasar Staehelin教授荣获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 【扶贫路上的中大人】曾毅斌:走进村民心中 抓好户建促扶贫
- 【主题教育·典型篇】干事创业敢担当 为民服务解难题
- 【春季工作会议?学习篇】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传达学习学校2019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 附属第七医院与凤庆县人民医院签订对口医疗帮扶协议
- 法治社会建设中山大学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
- 我校开展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
- 中山大学各单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二)
- 余敏斌副书记一行赴武警广东省总队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 【抗疫群英谱】救治新冠肺炎病人,杨扬医生有“秘密武器”
- 罗俊校长对附属第七医院、附属第八医院开展专项调研和新春慰问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