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余学科联手成功施救一名突发心内膜炎外国患者
近日,一名在广州工作生活的外国患者Michael Horvath突发心内膜炎,短时间内病情急转直下,5个脏器接连衰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心内科、CCU、MICU、麻醉科、急诊科、呼吸科、口腔科、医学影像科、超声科、体外循环科、输血科等十几个学科的30多名专家紧密合作成功挽救了这位多脏器衰竭患者,使其凶险病情化险为夷。
在第一次针对这名患者的全院MDT会诊讨论中,肖海鹏院长、谢灿茂教授、董吁钢教授等出席讨论会议并作了指导。参与会诊的各专科专家一致认为,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了多脏器功能衰竭,但病因方面仍未十分明确,还是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然而,患者病情并未好转,却急转直下,5个系统脏器功能不全,感染不受控,出现了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
医院心外科、心内科、心内重症监护室等十几个科室的专家们进行了第二次MDT讨论。结合病史,患者曾经有过口腔方面的疾患,专家认为造成患者严重病情的罪魁祸首,很大可能性就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简称IE)。据了解,IE在心血管专科领域是一种比较凶险的疾病,涉及到瓣膜结构毁损的IE,若不及时进行手术,病人死亡率高达30%~50%。因此,专家当即拍板,进行急诊手术。随后,10几个专科如同链条上各个齿轮迅速而高效的运转了起来。
手术中,专家发现患者的房间隔上有一个天生的“卵圆孔”,这个小孔本应在出生之后闭掉,但是它没有,这造成了某些情况下,右心系统的血液以及一些感染源可以通过这个小孔进入左房,继而开始破坏二尖瓣。随着房间隔的打开,患者的二尖瓣结构暴露出来,瓣叶之间出现了细小的本不该存在的赘生物,其中一些甚至将原来瓣膜的腱索都吃断了。至此,患者正式被确诊IE。
接下来,医生清除赘生物和毁损瓣叶腱索,保留其余的健康瓣膜结构,进行人工瓣膜置换。不到1小时,心内操作完成。随着左心房排气、关闭,主动脉处的阻断钳开放,很快患者的心脏重新跳动了起来。术后一周,患者从无比凶险的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恢复过来,顺利转出了ICU。入院两周,患者经历了九死一生回到心脏外科病房,走上了康复之路。
5月27日,患者拿着一封感谢信来到医生办公室,向所有救治过他的医护人员表达感激:“很开心,很幸运,我还活着。谢谢中国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余学科联手成功施救一名突发心内膜炎外国患者
相关推荐
- 科学研究院召开“高校地方研究院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研讨会”
- 第21届中国大学生篮球三级联赛(南方赛区)在我校开幕
- 【秋季会·学习篇】大气科学学院传达学习2020年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
- 我校举办2018年共青团干部培训班
- 我校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进会
- 【聚焦春季工作会议】完善大学治理体系 共商内涵发展规划——聚焦2020年春季工作会议专题报告(二)
- 【聚焦升学深造】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面向国家需求,构建以深造为导向的学业发展支撑体系
- 【聚焦两会·中大时间】中大人热议全国两会
- 【教育教学成果奖】中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2021年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我们的2019(九)
- 我校召开深入推进中央巡视整改工作专题会议
- 【党史学习教育】中山大学机关党委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
- 2020年新教职员岗前培训顺利开展
- 我校开展“五一”节前实验室安全检查
- 【聚焦春季工作会议】生态学院传达学习学校2020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张小虎教授团队助力中国空间站:运动特性数据采集软件顺利完成在轨实验
- 【三大建设】坚持“三个面向”, 立足“三大建设”,凝心聚力共创“双一流”——中山医学院“三大建设”实践
- 【主题教育·行动篇】聚焦主题主线,学做结合——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及座谈调研活动
- 我校学工系统学习贯彻学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 【中国科学报】研究揭示性别与衰老对外周血免疫单细胞水平影响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