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研究揭示性别与衰老对外周血免疫单细胞水平影响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苏文如、郑颖丰合作开展研究,在单细胞层面揭示了性别与衰老对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影响。相关研究8月13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性别是影响人生长、发育、行为、思维的重要生理因素。性别差异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包括免疫系统。性别与年龄是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应答的基础要素,因此,探索不同性别与年龄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的细微差异,对于揭示不同人群中免疫相关疾病发生的潜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RNA测序,对不同年龄与性别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单细胞水平的转录组分析,并通过相关实验验证其中重要结论。通过细胞亚群比例比较、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细胞间相互作用分析等,首次在单细胞层面精准绘制了不同性别与年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免疫图谱。
研究发现,年轻人群中,男女间的免疫差异更加集中在B细胞与单核细胞,而在老年人群中则主要集中在自然杀伤细胞(NK)。衰老会扩大不同性别之间的免疫细胞差异。相对于老年女性,老年男性的NK细胞高表达GZMH、 PRF1、JUNB等炎性相关基因。此外,通过亚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衰老对NK细胞的影响,主要集中在NK2细胞。
同时还发现,与适应性免疫息息相关的T细胞和B细胞在女性中更显“活性”,相关的激活信号通路富集更加明显。在CD4+T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在男女间差异最为明显,而调节性T细胞的稳态对机体的免疫耐受具有重要意义。在B细胞中,研究人员发现,与B细胞激活相关的基因表达随着衰老而逐渐降低,而炎性衰老相关基因表达则随之升高。
此外,研究人员通过细胞间通信分析,指出了细胞信号通路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潜在性别差异。女性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之间BAFF/APRIL信号的增加,可能是女性B细胞介导自身免疫病更高发病率的原因之一。而男性则表现出更强的促炎相关通路。
这项工作利用单细胞测序等技术,扩展了我们对于性别与衰老对机体外周血免疫系统影响的认识;为探索性别与衰老在眼免疫性疾病(如白塞病眼病等)发病机制中的潜在意义与影响提供了新方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2023216118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8/463662.sht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科学报】研究揭示性别与衰老对外周血免疫单细胞水平影响
相关推荐
- 【主题教育·典型篇】我校举办王磊同志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
- 附属六院王磊教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 我校举行国庆升旗仪式
- 赤心追梦 铸魂丹霞
- 世界气象组织电贺我校综合科考实习船交付使用
- 【春季会·学习篇】中国语言文学系传达学习学校2021年春季会议精神
- 【主题教育 ? 行动篇】农学院结合“四情”实际 迅速启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 【院长书记第一课】化学学院苏成勇院长、陈文波书记为本科生讲授思政第一课
- 【我为群众办实事】附属第一医院援藏党员组织创建西藏地区首个数字化病理会诊中心
- 【讲述榜样的故事】打牢战斗堡垒,焕发青春热情——记资讯管理学院第五学生党支部
- 【扶贫之路】国亚萍副书记带队赴云南凤庆县开展扶贫工作与调研
- 【五个融合】思政引领,凝心聚力,培育哲学拔尖人才
- 孙逸仙纪念医院三位医护人员获颁广州地铁“最美乘客”
- 【春季会·学习篇】离退休工作处传达学习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 我校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华南赛区)获佳绩
- 【榜样的力量】不忘初心担使命 务实求进创佳绩——记产业集团本部党支部
- 【2019秋季会 ? 学习篇】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召开教职工大会传达学习2019年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
- 【榜样的力量】用红色书写亮丽青春——记国际翻译学院章文怡
- 【党史学习教育】体育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 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暨专利奖表彰大会在广州召开 我校苏薇薇教授获广东发明人奖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