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新增两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十三五”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圆满收官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国家野外站”)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交通大学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服务国家战略,扎根祖国大地,推动野外科学观测事业发展。“十三五”收官之际,科技部择优布局一批国家野外站,我校新增“云南洱海湖泊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洱海站”)和“上海长三角人口密集区生态环境变化和综合治理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长三角站”)两个国家野外站,为我校科技创新基地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洱海站自2003年以来,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以建设“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示范为主要任务,围绕“富营养化初期高原断陷性湖泊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持续开展洱海湖泊及其流域的水质、生态等方面数据的长期积累和观测,系统形成了滇西这一我国主要河流上游地区大江大河源头保护的重要支撑,为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和构建“一带一路”战略的西南通道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长三角站自2005年以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以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观测和治理为主要任务,围绕“全球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双重干扰下人口密集区生态环境变化演变特点、生态安全格局及可持续发展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逐步形成了覆盖全上海、辐射长三角的“一心一组一网多点”的观测布局,填补了我国世界级城市群生态环境变化定位观测空白,为人口密集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技术的创新工作提供强大平台。
洱海站和长三角站实现了我校国家野外站“0”的突破,从“0”到“2”是一代代交大人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的坚守,更彰显了孔海南、王欣泽、刘春江等老师们身体力行践行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十四五”启航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基地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大海洋”、“大健康”、“大信息”、“大环境”等多领域发展的科技创新格局。
廖梦婕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上海交通大学新增两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十三五”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圆满收官
相关推荐
- 保加利亚总统鲁门·拉德夫访问上海交通大学并发表演讲
- 思源十载、聚梦南粤,广东校友会成立十周年
- 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度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执委单位工作会议召开
- [战疫进行时]直面困难,共战疫情,交大力量温暖人心
- 坚持执纪从严 校党委校纪委释放正风肃纪强烈信号
- 电院自动化系博士生荣获关肇直奖提名奖
- 上海交大开展“三全育人”示范项目申报评选工作
- [战疫进行时]大家放心:交大实验室的鱼有人养、苗有人浇、仪器有人管、数据有人存
- 上海交通大学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签约战略合作
- 上海交大校领导赴云南推进定点帮扶等工作
- 工程实践与知识探究相结合,打造启发式“延伸课堂”
- 中国商飞与上海交大共建“上海民机试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环境·能源·健康”第六届上海市研究生环境论坛在上海交大举办
- 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新年合唱交流会举行
- 上海交大第七届教代会暨第十二届工代会常设主席团会议召开
-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出版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 致远荣誉计划本科生利用CRISPR/Cas12a技术成功开发致病菌快速核酸检测技术
- [迎党代会]开拓创新 矢志奋斗 在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书写青春篇章
- 第二届中国高校基金会发展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
- 上海交大学子再创佳绩:连续九年斩获节能减排大赛特等奖
新闻公告
- 四位交医人获第四届“上海最美女医师奖” 03-17
- [战疫进行时]在交大,有这样一群志愿者 03-15
- [战疫进行时]交大战疫日志 03-14
- [战疫进行时]同学们,交大老师被你们暖到了! 03-14
- [战疫进行时]37个人每天与30吨垃圾的较量 03-14
- [战疫进行时]校友积极捐赠支持母校疫情防控工作 03-14
高考招生
- 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3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