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学部第108次 “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沪召开
2020年10月26-27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第108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印度洋与青藏高原的相互作用”在上海衡山宾馆举行。本届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经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两位院士共同召集,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承办,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杂志社协办。本届论坛以“印度洋与青藏高原的相互作用”为主题,回顾和梳理了近期在青藏高原、印度洋以及亚洲、非洲等周边地区相关研究的进展,针对季风与气候、高原冰川与地貌的演化、环流与生态系统等不同侧面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学科交叉的研讨,就探索在地球科学领域跨学科、跨研究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及其影响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在会上,围绕“印度洋与青藏高原的相互作用”在全球变化中的独特与重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由此进一步凝练海洋过程与气候变化学科发展中的一些研究热点。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周卫健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周成虎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崔鹏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大可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复旦大学张人禾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院士出席论坛。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现场参与了本次论坛,200余位海内外学者和学生线上参与了论坛和讨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朱新远、副院长孙丽珍,海洋学院院长周朦、党总支书记李巍出席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通过视频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重要科学问题,关乎国家利益和人类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上海交通大学确立了“大海洋”学科布局,依托交大雄厚的工科和理科的学科基础,未来将持续关注“大海洋”领域研究,并加大对基础研究工作的投入和支持。科学探索无止境,攻坚克难攀高峰。希望本次论坛为海洋科学界各位同仁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交大将在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中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周朦教授从学院的建设发展历史、学科特色、科学研究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向与会代表作了简要介绍。
论坛共设置“青藏高原的大气、地表过程与全球变化”、“印度洋的物理过程与气候”、“印度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生态系统”三个议题。
“青藏高原的大气、地表过程与全球变化”议题由张经主持,吴国雄院士带来题为《Role of air–sea interactions over Indian Ocean in regulating the Tibetan–Iranian Plateau impact o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的报告,姚檀栋院士在线上作了关于《亚洲水塔的变化与季风-西风的协同作用》的报告。
“印度洋的物理过程与气候”议题由吴国雄院士主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袁东亮研究员带来《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印度洋海洋环流和印太相互作用过程》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磊老师线上作了《印度洋季节内变化与气候系统》的报告,中山大学王东晓教授带来《印度洋的环流结构与物理过程》的报告。
“印度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生态系统”的议题由陈大可院士主持,张经老师作了关于《印度洋中化学元素的周转与深层水的经向运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兰兰研究员(代向荣研究员)作了题为《印度洋的季风演化与沉积过程记录》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武昌研究员带来题为《印度洋的生态系统特点及其在全球变化下的可持续性》的报告。
根据“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的规则,每个议题在专题报告之后均设有2个小时的自由发言和讨论环节。在引导性学术报告之后,线上、线下的与会专家和学者们针对议题展开热烈的学术交流。在会议第二天下午的总结和讨论中,在场的院士、专家和学者们针对“印度洋与青藏高原的相互作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就当前所面临的科学和技术挑战与相应的对策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是一项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统一领导,各学部常委会和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系列学术活动。论坛着眼于科学技术前沿探索、系统评述和前瞻预测,鼓励自由讨论和学术争鸣,是一个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自2011年创办以来,共组织了108次论坛,为推动学科发展累积了丰硕的成果,为引领我国科学技术前沿和未来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谢安琪 海洋学院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科学院学部第108次 “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沪召开
相关推荐
- 上海交大学子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创历史佳绩
- 上海交通大学欧洲古典与中世纪文学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 上海交大举行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智库专家座谈会
- 化院刘小果副教授获2019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 上海交大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举行成立大会暨管委会第一次会议
- 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丁奎岭为本科新生讲授思政课
- 卢森堡驻沪总领事Vincent HIEFF一行访问上海交大
- 2019年秋季学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学生迎新工作顺利展开
-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联合设立“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等多个产研平台
- 第十六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分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
- 校领导参加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并主持主题峰会
- 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向上海交大发来感谢信
- 上海交通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新黄浦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租赁住房框架协议
-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校长Michael Arthur教授一行来访上海交大
- 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届“交二代”夏令营举行
- [永远跟党走]上海交通大学党史文献实物展开幕
- 校领导慰问寒假冬训的交大高水平游泳队
- 2021年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安全工作会议召开
- 上海交大青年马克思主义学校第17期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结业典礼举行
新闻公告
- 四位交医人获第四届“上海最美女医师奖” 03-17
- [战疫进行时]在交大,有这样一群志愿者 03-15
- [战疫进行时]交大战疫日志 03-14
- [战疫进行时]同学们,交大老师被你们暖到了! 03-14
- [战疫进行时]37个人每天与30吨垃圾的较量 03-14
- [战疫进行时]校友积极捐赠支持母校疫情防控工作 03-14
高考招生
- 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3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