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世界研究》期刊建设暨中东地区形势研讨会在上外举行
2019年11月23日,“《阿拉伯世界研究》期刊建设暨中东地区形势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北大学、宁夏大学、云南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南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和校内外研究生等共50余人出席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阿拉伯世界研究》主编刘中民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了《阿拉伯世界研究》的发展转型、学术特色和影响力,指出该期刊已成为上外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品牌,此次对中东地区形势和热点问题的研讨具有重要意义,对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上外中东研究所和《阿拉伯世界研究》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林聪研究员代表与会学者致辞,指出《阿拉伯世界研究》创刊37年来为壮大中国中东研究的人才队伍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会议将充分研讨中东地区热点问题、研判形势走向并提出政策建设,为中国的中东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研讨环节共分为四个单元进行。第一单元的研讨以“中东地区形势的新发展”为主题,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阿拉伯世界研究》副主编孙德刚研究员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顾问、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研究员指出,中东地区并不存在纯粹的“文明冲突”,所有文明都应学会和平相处,只有从思想根源上入手才能实现去极端化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王林聪研究员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中东国家治理能力普遍下降,缺乏治理良方,排他性区域安全联盟对中东地区无益,新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地区的重大安全风险持续上升。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吴磊教授探讨了中东国家的经济多样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结合自己对沙特等海湾国家的调研,分析了中东国家的经济多元化成效及其营商环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李伟建研究员分析了中东形势的若干趋势性变化,认为全球问题、大国博弈和科技因素对中东的影响越来越大,中东国家转型与治理的挑战更加突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丁隆教授认为,民生诉求是近来部分阿拉伯共和制国家动荡的主因,高度依赖油气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破产,未来的挑战或将继续增大。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余建华研究员从国际关系层面分析了中东地区乱局与战略博弈态势,指出受美国战略收缩、美俄博弈、地区大国争夺、新旧热点等因素的影响,地区秩序将经历由乱向治的漫长过程。北京外国语大学扎耶德阿拉伯语与伊斯兰研究中心主任、阿拉伯学院薛庆国教授探讨了当今阿拉伯世界宗教领域的反思与新动向,分析了背后的五个原因,并以埃及为例进行了深入解读。
第二单元的研讨以“中东热点问题”为主题,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钮松研究员主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校长周烈教授分析了也门乱局中存在的四对矛盾,以及造成也门乱局的七大原因,认为当前也门形势依然难解,国家脆弱性凸显。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郭长刚教授分析了东地中海地区日益加剧的油气资源纷争,以及土耳其的高调行动及其面临的地缘政治困局。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教授介绍了约旦国内的部落情况,分析了部落因素对国家建构、政治稳定和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院王新刚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叙利亚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及难民问题,分析了多年内战对叙利亚国内发展造成的巨大破坏和伤害。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汪波教授解读了美国撤军和土耳其出兵叙利亚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土耳其在此过程中的战略收益。
第三单元的研讨以“中国与中东关系”为主题,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刘胜湘教授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认为,海湾地区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合作伙伴,能源全产业链合作、港口开发以及在巴基斯坦和非洲的第三方合作、金融和高科技合作应成为重要的合作领域。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研究员探讨了十八大以来中国中东外交的存量与增量,全面比较了中国与西亚、北非两个次区域的外交关系。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金忠杰教授介绍和分析了第四届中阿博览会取得丰硕合作成果,强调中阿博览会已成为服务中阿合作论坛、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丁俊教授系统总结了中国的中东治理观及其特征,包括历史观、政治观、安全观、发展观和文明观,认为中国的中东治理观呈现出鲜明的公正性、民主性、普遍性、人民性和包容性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研究室主任唐志超研究员探讨了中东国家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前景,指出海湾国家虽具备参与中巴经济走廊的意愿和能力,但应审慎对待其中蕴含的经济与安全挑战。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历史文化学院冀开运教授分析了中国与伊朗关系的成本、收益与风险,认为中伊关系友好但不亲热、走进但不靠近,提出应根据现实准确定位伊朗的角色及中伊关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国际荣誉顾问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研究员认为,近期部分中东国家出现的动荡具有相通之处,分析了政治伊斯兰在中东国家的表现及其影响,并对中国以公正立场参与中东事务持赞赏态度。
第四单元的研讨围绕“《阿拉伯世界研究》期刊建设”展开,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助理包澄章副研究员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毛文伟教授高度肯定了中东研究所和《阿拉伯世界研究》在推动上外区域国别研究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上外区域国别研究现状,表示科研处将一如既往地对《阿拉伯世界研究》期刊建设提供支持。《阿拉伯世界研究》编辑部主任李意副研究员从制度建设、议题设置、期刊影响力与期刊合作等方面,汇报了自2016年改版以来期刊的建设情况,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未来的发展规划。包澄章副研究员也介绍了期刊未来重点关注的九大选题,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继续支持《阿拉伯世界研究》的建设和发展。随后,与会编委和专家结合自身的学科背景、研究经历和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对《阿拉伯世界研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建议。
在闭幕式环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校长周烈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认为此次会议呈现出层次高、内容精、观点新、组织细、气氛热等特点,感谢《阿拉伯世界研究》为中东研究提供的学术平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阿拉伯世界研究》主编刘中民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务实而高效的研讨和对期刊建设的长期支持及发展建议表示诚挚感谢,并期待大家继续支持上外中东研究所和《阿拉伯世界研究》的发展。
■ 媒体报道
新华社:《阿拉伯世界研究》成为我国中东研究重要学术平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阿拉伯世界研究》期刊建设暨中东地区形势研讨会在上外举行
相关推荐
- 中文学习的家庭传承:上外2021年线上夏令营乌兹别克斯坦学员阿妮莎、乌玲珑专访
- 云端授课,满载而归:上外“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汉语文化课程收官
- 脱贫攻坚 | 用互联网为教育插上翅膀:一座回归之城的脱贫之路
- 上外孔院院长孔令涛: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 小记在摩洛哥的抗疫历程
- 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松江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上外多语种法律硕士研究生2019年度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创新高
- 新一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成立 秘书处设在上外
- 【“媒”力上外】媒体中的上外声音(2019.10.8-2019.10.31)
- 上外研究生课程“科学研究中的文本分析技术”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上海外国语大学入驻 IP SHANGHAI 上海城市形象资源共享平台
- | 俞祖成 王金钰:日本疫情期间,志愿者活动为何陷入低迷状态
- 媒体中的上外声音(2020.12.7--2020.12.13)
- 上外国交学院邵洪亮副教授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如何朗诵好中文”讲座
- 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六巡回指导组到校调研指导
- 《解放日报》| 张鹏:比利时布鲁塞尔——双语城市之魅
- 上外管院《市场营销学》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
- 为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提供知识供给:上外设立非通用语专业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 上海市计算机基础教育协会2019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在上外召开
- 《光明日报》 | 王广大:携手抗疫推动中阿合作达到新高度
新闻公告
- 上外《英美文学入门》慕课第五轮开课 03-15
- 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本土中文教师培训讲座 03-11
- 摩洛哥电视一台到访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 03-11
- 两会中的上外声音|黄绮委员建言献策掷地有声 03-11
- 疫情防控中本科线上教学有序开展 03-04
-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组织冬奥会主题中文课 02-11
高考招生
-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