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守好上海入境第一关,上外学子王畅做了“突击队”成员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春天,这是一次不寻常的召唤。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面对繁杂忙碌的工作,接待不同国家的外来人员,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严峻挑战。王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奔赴浦东机场防疫前线,作为首批“突击队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这座城市的安全,书写了上外学子在这场战役中的青春奉献篇章。
王畅是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上外《新丝路学刊》责任编辑,同时也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的一名优秀青年教师。2020年3月6日至21日,她作为上海市第一批奔赴浦东机场负责入境人员转运的“突击队”成员,在浦东机场T1航站楼驻点值守接送重点国家入境人员进行有序分流至后续隔离观察,累计工作120小时,共计登记入境506人次。
临危受命,守好上海的东大门
2020年3月,在我国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之际,国际疫情形势却急转直下。境外输入病例的增加拉响了新的警报。守好上海的东大门,是浦东责无旁贷的新战“疫”防线。3月5日晚11点,王畅接到组织的紧急召唤,要求第二天带好换洗衣物在浦东党校集合,具体工作内容还不得而知。内心虽然忐忑与疑惑,思忖片刻,她回复说:“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在首个工作日当晚,一对日本父子因看不懂中文的登记表,使当值民警工作无法开展。王畅见状立即上前用英语交流,顺利帮助他们完成登记工作。因志愿者召集令下得很急,驻场并没有专业翻译人员,于是指挥部紧急决定,让王畅从原本跟车集中转送的工作安排中“火线转职”,负责旅客信息登记点的登记与翻译工作。由于小语种语言服务志愿者到岗时间有限,她还急中生智通过电话联系日语、韩语翻译与旅客进行三方沟通,出色地向外籍旅客阐释了浦东的防疫工作流程。
一次又一次,王畅对各国入境人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解释境外疫情骤变形势与新区最新隔离政策,凭借出色的沟通能力,成功地化干戈为玉帛,出色地完成自己负责的相关工作,为保护上海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机场“开心果”,用心交流促理解
由于征集令下的紧急,王畅第一次出征,到了浦东机场现场才领到防护服。穿上防护服之后闷热难忍,而且因为上厕所不方便,要少吃饭、少喝水。因为机场需要24小时值守,志愿者们的工作也是12小时白班与12小时夜班轮流倒,连续作战、通宵作战是对他们身体的极大挑战。
在机场防疫工作的艰难条件下,王畅化身机场的“开心果”,在等待航班落地的间歇,王畅在每位队友的防护服上写上了名字,还配了不同的卡通画:害羞的向日葵,头上扎着个漂亮的蝴蝶结;小白兔的身上写着“加油”两字;萌萌的小猪展开双臂,好像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队友们也很高兴,纷纷找人拍下了自己靓丽的背影。王畅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有爱举动,为大家紧张疲劳之余带来了阵阵欢声笑语,鼓舞团队士气,鼓励大家一起加油,把驻守任务完成好。
平日里,王畅的爱好特别多,弹吉他、唱歌、书法,在晚会上做主持人,都是她拿手的。爽朗的性格在与旅客的沟通中恰好派上了用处。“旅客里有哭的、有笑的、有闹的,面对各种情绪,我们照单全收,在交流中打开心扉,在相处中互相理解。”由于酒店式公寓在物业服务管理环节的不同,出于安全防疫的要求,对居住地在酒店与酒店式公寓的入境人员是采取集中隔离方案的。然而,一个波兰小哥拒绝去集中隔离点的酒店,王畅苦口婆心地劝他,从安全健康角度讲事实摆道理,解开了他的心结。最后,他不仅欣然接受去集中隔离点隔离,还在等待期间主动与志愿者们交流互动。
战疫中的青春之光
这次执行的任务突发而紧急,王畅第一时间告知父母和导师的时候,亲人们都很牵挂,但也都表示出了极大的支持。她的父母亲都是胜利油田的党政干部,爱国自强、拼搏奉献的“胜利精神”是她成长的底色。王畅的导师,上外丝路研究所的马丽蓉教授也一直教育师门弟子“做个大写的人”,敢于担当、勇于奉献。还有上外国关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也都是她最坚实的精神后盾。同时,王畅所在的志愿者团队也一个是团结友爱的集体,他们毅然上阵、筑成人墙,用尽气力保卫这座城市,保卫上海市民,展现了在未知和无常面前应有的坚强无畏。
谈及这次志愿者工作的初心,王畅简短而有力地回答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次一线志愿者工作也让王畅深刻感受到,志愿者们虽不像悬壶济世的白衣天使一样战斗在最前线,但同样奋战在战胜疫情严防输入的阵地,他们是古道侠肠的义士,是明德致公的勇者。王畅的不少战友在轮休期都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王畅还记录了自己志愿者服务期间的经历与感受,观察与思考,写下“一名浦东机场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民族志”。其中,她写道:
“方寸之间的浦东机场,却成为了观察世界及认知自我的重要场域。我感恩在巨大的命运黑洞面前,有一个强大团结的志愿者团队并肩作战,大家戏称为'过命之交'。我们无从与命运角力,但毅然披甲上阵、筑成人墙,用尽气力地保卫这座城市,维护国家与世界的安宁,是我们在未知和无常面前应有的坚强。疫情之灾让各国人民真正开始反思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坚信,在国际社会的协同努力下,团结信任、真诚相守一定能够取得疫情阻击战的胜利。”
在这场全民战“疫”、全国战“疫”、世界战“疫”中,上外学子王畅毅然披甲上阵,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用自己的行动守护入境第一关,守好城市的东大门。
她相信,“真情会超越性别、年龄、阶级、肤色、种族”。面向未来,她愿做“坚信人类的光辉定会超越共同面临的病魔、利益纷争、政治纠纷的理想主义持灯者和志愿者”。
初审 / 编校 / 王筱萱 责任编辑 / 吴琼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为守好上海入境第一关,上外学子王畅做了“突击队”成员
相关推荐
- 迎党代会 | 上外体育教学部:加强体育教育学科意识,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 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020年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行动中获得佳绩
- 云端相聚,共话未来:上海外国语大学3所孔子学院2020年度理事会召开
- 我校组织参加教育部师德专题教育总结交流暨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工作落实推进视频会议
- 上外主办第三届“智能科学与广告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 用西班牙语传播中国文化,从中国节日入手:上外学者著作《中国节日文化汉西双语教程》举办发布会
- 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校领导班子调研成果交流会
- | 范鸿达:中国能赢得世界赞誉也要面对流言蜚语
- |“上外丝路学团队”持续做好全球治理人才培养
- 《东方网》丨王瀚浥:莫迪,继甘地后的另一个“印度之父”?
- 媒体中的上外声音(2020.4.26--2020.5.8)
- 英语学院成立“应用语言学”沙龙
- 智援战疫 | 中阿中心传递的国际声援“正能量”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度关键字
- 中共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五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 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第34届年会在上外召开
- 赛格德大学孔院举办2021年“汉语桥”中文比赛线上选拔赛
- 上外教师著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选题目录
- 第七届“中日韩亚洲女性领导力”线上交流项目举行
- 【“媒”力上外】媒体中的上外声音(2019.10.30-2019.11.9)
新闻公告
- 上外《英美文学入门》慕课第五轮开课 03-15
- 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本土中文教师培训讲座 03-11
- 摩洛哥电视一台到访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 03-11
- 两会中的上外声音|黄绮委员建言献策掷地有声 03-11
- 疫情防控中本科线上教学有序开展 03-04
-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组织冬奥会主题中文课 02-11
高考招生
-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