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学院安宁副教授在地理学顶级刊物DiHG上发表重要成果
本文对安宁副教授及其合作者在该论坛发表的2篇论文及其涉及的7篇评论文章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和介绍如下:
一、主文章介绍
Towards a Confucian geopolitics
【Citation】
An N, Sharp J, Shaw I. (2021). Towards a Confucian geopolitics. Dialogues in Human Geography, 11(2): 218-235. doi:10.1177/2043820620951354
【作者简介】
安宁,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亚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2017年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政治地理学、地缘政治学、社会文化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及教学工作。
Jo Sharp,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地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批判地缘政治和女性主义地理学。
Ian Shaw,英国利兹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批判地缘政治,研究课题包括无人机战争、经济不公和后资本主义以及生态暴力和气候未来。
【文章简介】
安宁等在《面向儒家地缘政治》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名为“儒家地缘政治”的模型。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对该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首先,文章概述了儒家的经典理论,强调了儒家经典理论所主张的“和谐、等级和秩序”等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古代中国是如何在地缘政治维度对人类所生活的空间进行划界和空间管理的。最后,文章探讨了古典儒家理论是如何参与到现代中国的地缘政治叙事中的。作者认为,当代中国的全球政治实践和思维不仅仅是简单的儒家经典理论延续和继承,它还吸收了多种其他理论思想。据此,作者提出了一种混合的儒家地缘政治理论,作为理解中国文化价值观和当代地缘政治叙事联结的视角。
作者在文中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认为涉及“一带一路”的国内外研究忽视了其文化维度,并认为倡议“旨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认同和融合,实现不同文化间的有效交流”。通过对当代中国全球政治叙事和实践的解析,作者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这些独特的中国社会主义外交观可以解读为利用儒家语言作为中国例外论叙事的一部分:中国不是苏联,也不是西方国家;它是
一种不同的全球力量,由道德因素驱动并追求和谐秩序。”最后,作者强调了儒家思想对于理解当前的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的重要性,并预计在未来儒家地缘政治模型可以被用来检验中国其他全球政治叙事和实践。
二、评论文章简介(共计7篇)
1,作为特殊文化区的香港:儒家地缘政治的实践
【Citation】
Bennett M M. (2021). Hong Kong as special cultural zone: Confucian geopolitics in practice. Dialogues in Human Geography, 11(2): 236-243. doi:10.1177/20438206211017740
【作者简介】
Mia Bennett博士,系香港大学地理系副教授,其研究领域主要是结合政治地理学和遥感的研究方法,分析通常被认为是“研究前沿”的空间,例如北极和“一带一路”倡议内的地区,关注了这些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发展和物质实践。
【文章简介】
作者以香港这一中国的特殊领土为例,检验了安宁等人提出的“儒家地缘政治”模型。作者关注了中国推动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文中以西九龙文化区(WKCD)为例,指出西九龙文化区在空间上融合了香港文化和中国大陆文化,突显了中国地缘政治实践的文化维度,与安宁等人的观点十分契合。作者在文末呼吁英语学界要以以一种更具文化敏感性的方式来看待中国的崛起,并认为随着“儒家地缘政治”的出现,有望催生一种更为丰富、更多元化的批判地缘政治学。
2,儒家地缘政治还是中国地缘政治?
【Citation】
Liu W. (2021). Confucian geopolitics or Chinese geopolitics? Dialogues in Human Geography, 11(2): 265-269. doi:10.1177/20438206211017774
【作者简介】
刘卫东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201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长期从事经济全球化及区域发展研究,近年来一直从事“一带一路”研究。
【文章简介】
刘卫东研究员对“儒家地缘政治”模型带来的创新和启发表示肯定,并着重探讨了模型中模糊不清的问题。首先,作者反对把所有涉及中国问题的讨论政治化,并强调“传统的地缘政治思想在中国并不流行,影响也不大”。其次,作者承认儒家思想在塑造现代中国经济和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根本因素或决定因素。最后,作者谈及了原文提到的“一带一路”倡议,他主张不应把“一带一路”视为文化项目,而应根植于物质联系。
3,什么儒家思想,谁的儒家思想?汉语社区与对话式的地缘政治
【Citation】
Gao Q, Tse J K, Woods O. (2021). What and whose Confucianism? Sinophone communities and dialogical geopolitics. Dialogues in Human Geography, 11(2): 244-247. doi:10.1177/20438206211017768
【作者简介】
高权系新加坡管理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宗教地理学;Justin K.H. Tse为新加坡管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文化地理和宗教;Orlando Woods (通讯作者)系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文化地理、城市与城市景观和宗教。
【文章简介】
作者赞同以“儒家地缘政治”模型来理解中国的全球参与,但也强调了要重新审视儒家思想的“政治性”。作者从政治儒学中提出了两套有助于意识形态间对话的观点:儒家世俗人道主义和儒家社群主义。前者强调儒家思想的“伦理精神”,把人际关系置于政治的中心;而后者强调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责任和道德义务。随后,作者以新加坡的华语社区为例,认为新加坡存在与中国不同的儒家地缘政治模式。关于西方对民主的定义,新加坡运用儒家思想进行调和而不是驳斥。
4,为什么批判地缘政治不能是儒家的?
【Citation】
Gonzalez-Vicente R. (2021). Why a critical geopolitics cannot be Confucian. Dialogues in Human Geography, 11(2): 248-252. doi:10.1177/20438206211017769
【作者简介】
Ruben Gonzalez-Vicente系莱登大学讲师,其研究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学、政治地理学和批判地缘政治。研究内容包括南南关系、中国的全球参与(尤其关注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参与)、自然资源和发展的冲突以及晚期资本主义下的政治转型等。
【文章简介】
作者反对把原文中提出的“儒家地缘政治”模型视为一个分析框架,他认为这个模型并没有揭示背后的空间和阶级斗争问题。其中,他认为“儒家地缘政治”中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在于:儒学并没有提供明显且有效的批判和分析工具。作者质疑了将中国地缘政治研究纳入文化分析的必要性,并主张儒家思想不是当代中国的主要地缘政治驱动力。最后,作者承认有必要考虑地缘政治中的文化维度,但他并不认可儒家思想和批判地缘政治的联合。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向儒家地缘政治
【Citation】
Kong L. (2021). 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 Towards a Confucian geopolitics. Dialogues in Human Geography, 11(2): 253-256. doi:10.1177/20438206211017771
【作者简介】
Lily Kong系全球知名地理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文化地理,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任教,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多个高级管理职位,现任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
【文章简介】
作者肯定了安宁等提出了新地缘政治模型,并认为这一混合性框架能够有力地解释儒家思想与地缘政治文化的关系。首先,作者谈及了如何用儒家思想的空间性来理解当代中国现实的问题,她以中国与其特别行政区(香港与澳门)的关系为例,认为儒家思想在中国与港澳关系问题上缺乏解释力。其次,作者认为仅仅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儒家地缘政治”模型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解释中国的全球参与行为。最后,原文中区分地缘政治叙事和实践的做法得到了作者的肯定,并认为原文只是“儒家地缘政治”的第一步,该理论还有待加强和验证。
6,战略或混合儒家思想的定位:问题和难点
【Citation】
Law A M. (2021). Situating strategic or hybrid Confucianism(s): Issues and problematics. Dialogues in Human Geography, 11(2): 257-260. doi:10.1177/20438206211017772
【作者简介】
Andrew M Law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建筑规划与景观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中国思想史发展和中国文化。
【文章简介】
作者集中探讨了原文中存在的缺陷。关于原文中的儒家历史叙述,作者认为原文缺乏对民国时期(1911-1949年)出现的新儒学运动的讨论,从而难以让“儒家地缘政治”的历史证据覆盖整个近现代中国。接着,作者敏锐地察觉到原文仅仅只对中国大陆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分析,没有考量到在海外儒家思想的发展。
7,面向儒家地缘政治:一个批判性的评论
【Citation】
Liu X. (2021). Towards a Confucian geopolitics: A critical remark. Dialogues in Human Geography, 11(2): 261-264. doi:10.1177/20438206211017773
【作者简介】
Xin Liu为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社会科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国际关系与历史。
【文章简介】
作者首先承认这篇文章通过挖掘中国传统和文化视角,突出了地缘政治阅读的重要性。然而,作者也指出,原文没有通过区分现实世界的政治斗争和文化理想主义来理解儒家思想的复杂本质。政治地理学中对于演变的缺乏使得他们把儒学的解读为一种官方意识形态或是一种空间化,从而无法与具体的历史现实相对应。具体地说,这导致了对中国历史过度简化和对“华夷之辨”的二分理解。作者进一步指出这是以文化主义视角研究世界政治容易出现的问题。
三、作者回应文章简介
Still a long journey to decentralize geopolitics
【Citation】
An N, Sharp J, Shaw I. (2021). Still a long journey to decentralize geopolitics. Dialogues in Human Geography, 11(2): 270-274. doi:10.1177/20438206211017739
【文章简介】
作者对各位评论作者提出的宝贵观点表示了感谢。在文中,作者重申了原文的核心观点,认为为了理解中国的地缘政治思维以及中国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思考儒家的地缘政治模式是必要的。接着,作者讨论了大多数评论都涉及到的三个主题。首先是关于文化在世界政治中的基本作用。作者强调“儒家地缘政治”并没有把文化置于理解当代中国地缘政治的核心位置,并指出:比起研究范式,儒家地缘政治更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分析非西方情况的框架。第二问题是关于模型中地缘政治模式的讨论。作者回应了Gao et al.和Law提出的模型中的局限性,并据此把往后的研究拓展到儒家思想的海外传播以及非国家尺度层面。许多评论谈及了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实践并不一定和“儒家地缘政治”模型吻合,作者就此做出了回应:“我们不认为当代中国所有的地缘政治实践都可以归因于儒家思想,但儒家思想有时可以指导国家和非国家实践和辩护的认识论和战略资源”。同时,作者承认模型的混合性导致了叙事与实践的分离,但地缘政治战略执行过程中往往还有其他因素参与作用,因此要辩证地儒家的地缘政治话语和实践。在结尾,关于儒家地缘政治今后的发展,作者提到:“与Kong建议的一样,我们认为这篇论文只是漫长旅途中的第一步,这个过程将以西方为中心的地缘政治学科提供更广泛的世界观和认知论视角。不可避免的是,我们的模式可能过度简化了复杂的文化背景、历史和地理,因此我们感谢评论员们的意见,让我们可以更敏锐地看待问题。”
【编辑:徐宏基、邹海翔、邱培灵】
【校对:安宁】
【制作:徐宏基】
【审核:刘云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地理科学学院安宁副教授在地理学顶级刊物DiHG上发表重要成果
相关推荐
- 我校青年英才冯炎聪在《Nano Energy》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 2020年3月2日南方日报:广东高校陆续“云开学”,院士教授当“主播” 五湖四海师生见“屏”如晤
-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区域合作项目顺利结项
- 开放学院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新生入学教育大会
- 2021年7月1日南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华南师大党员师生收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
- 奥园慈善基金会向华南师范大学基金会捐赠500万元
- 2020年2月13日羊城派:84名华师“主播”跨越千里“云支教”,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 团中央专题报道我校学生会改革情况
- 让每个学生都做最好的自己
- 文学院团委荣获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 我校研究生师生热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广东省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教指委举办2019年学术年会
- 文学院举办第31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班典礼暨战“疫”主题党课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专题片震撼发布
- 致海外师生的一封信
- 多家媒体报道华师获批全国首个开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 物电学院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我校召开教学院长工作交流会,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教授做客我校“新世纪论坛”
- 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项目顺利启动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督办管理系统上线启用会 03-15
- 我校召开2022年安全与稳定工作会议 03-15
- 我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 03-14
- 校领导到汕尾校区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 03-10
- 校团委获评2021年度广东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03-09
高考招生
- 华南师范大学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