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南海校区理事会成立仪式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12月22日,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理事会成立仪式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佛山市迎宾馆怡园东厅举行。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朱俊文,佛山市市长朱伟、副市长许国,佛山市政府秘书长张开机、副秘书长邓灿荣,佛山市教育局局长商学兵、财政局副局长雷绍铭、教育局副局长徐旭雁,南海区副区长冼富兰,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张苑发,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校长王恩科、副校长马卫华,党办校办主任刘剑文、财务处处长何小静、南海校区管委会主任骆立骞、国际联合学院执行院长吴剑丽,以及佛山市委市政府、南海区委区政府、华南师范大学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同志出席了会议。
会议产生了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第一届理事,审议通过了《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理事会章程》和《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工学部建设实施方案》,听取了马卫华关于四方共建以来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改革和发展的工作汇报,并就筹备共建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工学部进行工作部署。
朱伟表示,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共建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明显,基本实现省市区校四方共建协议设定的初步目标。是佛山参与共建省属高校校区的示范样板。他强调,南海校区工学部筹建方案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华师对待双方合作的真心实意和严谨态度,方案很务实、思路很清晰、措施很具体、保障很有力,未来发展可期。对下一步的工作要求,他指出要加快推进工学部的建设工作,挂图作战,加快建成本-硕-博贯通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早日实现佛山市博士点零的突破。要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市、区两级政府加快支持南海校区工科大楼、研究生公寓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校区提供完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教学环境。要进一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对南海校区引入高层次人才、教职工子女入学等做好政策配套和服务工作。
朱孔军表示,南海校区筹建工学部,围绕佛山市新兴核心产业开设专业,呼应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推动形成师范院校“北上广三足鼎立”格局,表达了华南师范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全方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担当。学校将按照“新工科、交叉学科、国际化、研究型”的办学定位,紧密对接佛山产业发展需求,凝炼办学优势,倾斜办学资源,大力培养高素质工科人才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加快实现核心技术的成果转化,为推动佛山、南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华师贡献。
王恩科对广东省教育厅、佛山市政府等各级部门对南海校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信任表示感谢。他指出,南海校区理事会的成立标志着华南师范大学治理体系的创新,治理能力的提升。华南师范大学一定会充分发挥理事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精神,整合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为描绘南海校区发展的美好蓝图保驾护航。
朱俊文高度肯定了佛山近年来优先发展教育的系列举措部署,他指出,自去年7月签署省市区校共建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协议以来,仅一年多的时间校区发展就取得了诸多实质成效,这是“佛山速度”和“佛山效率”的又一有力印证,是校地精诚合作的有力诠释,也为省市共建高等教育和高校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他寄语共建方把握机遇,构建校地共建共赢新模式,形成共谋发展新合力,共同把南海校区建设成为服务佛山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前沿阵地,把南海校区打造成为省市区校共建高校的典范。他表示,教育厅将一如既往认真履责,对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助推华南师范大学早日建成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
冼富兰表示,华师对加快发展南海校区决心大,办学思路定位清晰,措施有力,成效很大,南海区将全力支持南海校区的发展建设。
据悉,南海校区工学部的建立积极响应佛山市高等教育发展新工科学科和专业的需求,在原来学科基础上新开设能够支撑佛山市新兴六大核心产业(技术)的专业,具体包括:半导体产业、微电子(集成电路)、通信工程、人工智能、显示产业、氢能;工学部将设立“半导体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3个学院和“北斗研究院”1个研究院。到2025年,工学部将实现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并将实现佛山市博士点零的突破。到2025年,南海校区工学部将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本科专业,开设“半导体光电器件、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光学工程、电路与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软件工程、光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硕士专业;开设“凝聚态物理、光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新能源材料物理与化学”等博士专业;工学部办学规模为2500人,其中本科生1500人,硕士研究生900人,博士研究生100人;另外争取引进博士后100人。目前,按照南海校区“新工科、交叉学科、国际化、研究型”的新发展定位和四方共建协议中“理工优先”原则,增加一批新工科和交叉学科,工科专业增加了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交叉学科专业增加了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工程、电子商务、网络与新媒体等4个本科专业,还增加了国际商务硕士层次专业。
南海校区办学日益彰显国际化办学的特色,与英国阿伯丁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法国图尔大学、法国尼斯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美国威廉·杰瑟普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等知名大学开展深入合作办学,实现了中外联合培养“以我为主,一对多”的合作模式;正在推进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共同申报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华南师范大学阿伯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的有关工作;在华南师范大学跨境教育质量保障研究中心的基础上,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合作,设立 “跨境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基地”;成立“华南师范大学欧洲中心”,重点推进学生交流交换、在教学中体现欧洲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人文交流、加强与欧洲各国的项目合作;近期,华南师范大学与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启动多个校地合作共建新项目。
作者/通讯员:黄惠娟 | 来源:新闻中心、城市文化学院 | 编辑:郑宇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华师南海校区理事会成立仪式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相关推荐
- 我校新增22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1年4月25日新华社:校企合作探索学校体育运动防护方案
- 首届华南师范大学“哲学月”学术系列活动圆满闭幕
- 华南师范大学举办“青春,与祖国同行” 2019-2020学年线上五四表彰大会
- 全国师范高校独家!我校教师首次入选“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
- 人民论坛网:华南师范大学产学研重大成果“小包公法律实证分析平台”通过权威鉴定
- 2020年7月7日央视晚间新闻:文学院张玉金教授点评广东高考作文
- 我校召开后疫情时期学生心理健康建设专题研讨会
- 我校法国留尼汪孔子学院第八届理事会圆满召开
- “用手机搞定教学”
- 2021年11月16日南方都市报:研究生教育|华师:协同思政、三合育人,培养高层次人才
- 教务处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赴汕尾校区调研交流
- 媒体关注:首届“江南文化·岭南文化”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 民进华师基层委员会开展春节慰问活动
- 我校副校长、阿伯丁学院院长马卫华参加学生座谈会并作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
- 2021年12月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总站:华南师范大学林勇教授做客湾区60S栏目
- 华师5金!再创历史最佳!
- 我校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走访慰问抗战老战士活动
- 教务处开展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系列交流活动
- 2022年3月11日新快报: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放开公务员考试“35周岁限制”应提上日程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督办管理系统上线启用会 03-15
- 我校召开2022年安全与稳定工作会议 03-15
- 我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 03-14
- 校领导到汕尾校区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 03-10
- 校团委获评2021年度广东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03-09
高考招生
- 华南师范大学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