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辅助生殖技术成果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2019年1月1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面向民众开放迎来第47天。据了解,单日现场观众超五万人次,累计现场观众达240余万人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辅助生殖技术成果作为医学技术进步代表入选展览。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是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改革办等八家单位联合举办。展览运用历史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沙盘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和元素,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前往参观。
参观现场,国家博物馆内穹顶璀璨,气氛庄重热烈。拾阶而上,穿过《伟大变革(开篇视频)》展区和《壮美篇章》展区,《关键抉择》——“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主题悬挂在第三展区正中,第四展区《历史巨变》和第五展区《大国气象》分列第三展区两侧。
作为医疗卫生行业的代表性科技成果之一,北医三院辅助生殖技术在第四展区《历史巨变》中展出。

1988年3月10日,北医三院妇产科教授张丽珠怀抱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
同样是辅助生殖技术,当年是帮助不孕症患者孕育后代, 如今是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筛查、排除基因缺陷胚胎,生育健康婴儿,阻断遗传病在家族代际间的传播。生殖医学与生命基础学科的交叉发展,记录着北医三院30余年开拓创新的前进历程,也印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
中国大陆辅助生殖技术从无到有
1月的北京,寒气袭人, 辅助生殖技术展台前,人潮涌动。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孩提少年,时而驻足张望,时而移步前行。
郑先生是一位退休军队干部。他驱车一个半小时,又排了一个小时的队,只为这次展览。在参观了北医三院辅助生殖技术成果后,他表示“很震撼!国家在发展,医学在进步,从这三张照片可以感受到我国生殖医学的飞速发展,我感受到了中国生殖医学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它在提高中国人口质量方面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任何一项临床医学技术的完善都并非一蹴而就。北医三院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史,书写的是几代人在传承与创新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奋斗历程。
作为医学大家,张丽珠治学严谨、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并且全身心倾注在妇产医学事业上,为无数忍受疾病折磨的女性撑起一片蓝天。

1978年7月,世界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张丽珠深受感召。她在生殖内分泌与不孕不育领域深耕多年,在治疗月经不调的基础上,对不孕、不育的原因进行了科学调查,其研究成果理论结合实际,有临床又有基础研究,试管婴儿技术成功应用到临床可谓水到渠成。
彼时,改革开放不久,医疗资源匮乏,技术力量不足。取卵用的引导穿刺针只有几根,用钝了要去钟表店修;没有合适的容器,盛卵泡液的试管就放在保温杯里;没有现成的培养液,就自己配制;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推倒重新来……
一穷二白何所惧,攻坚克难写春秋。1988年3月10日,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
较之其它国家,我们虽然起步晚了十年,但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经过30年不懈进取,ICSI试管婴儿、PGD试管婴儿、“三冻”试管婴儿相继在北医三院诞生。我国辅助生殖技术从此步入发展快车道。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大陆辅助生育技术成功就用30年。据悉,目前我国每年试管婴儿治疗数量超过20万例次,已成为世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第一大国。
辅助生殖技术已写入我国中学生物教材课本,在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选的“10个影响中国的科技事件”中,位居第五位,前四位分别是“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
寻求突破勇攀高峰
张丽珠是杰出的临床专家和医学教育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
“张老师是一把活尺子,注重基本功,追求卓越的‘标准’一直影响着我们。”回忆起张丽珠,当年曾参与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工作的北医三院院长、生殖医学专家乔杰院士如是说。

伴随着人口和疾病模式转变,出生缺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婴儿死亡、儿童和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急待科学干预。
作为活跃在我国生殖健康临床一线的医学工作者,乔杰团队联合北京大学谢晓亮教授团队和汤富酬教授团队,于2013年底在《细胞》杂志上发表文章,第一次验证了MALBAC(基因组扩增技术)在胚胎遗传学诊断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是一种从源头上筛查、杜绝一些遗传疾病的前沿医疗技术,在体外受精过程中,对遗传病患者或携带者的胚胎进行遗传学技术分析,筛选健康胚胎移入子宫,不用删除或修改基因就能得到健康的孩子。这是一种更早期的产前诊断技术,可避免中期引产,有效地防止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2014年9月19日,世界首例经MALBAC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这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这项技术具有诊断单基因疾病和染色体异常的优点,并可同时完成连锁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性。目前已应用于百余种致病基因的胚胎遗传学诊断。这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帮助有遗传患儿的家庭生育健康宝宝
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乔杰众多头衔中,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她始终是“出生人口质量”宣教的坚定执行者。“我们应从生殖疾病的预防和及时治疗出发,用最简单、最安全的办法帮助育龄夫妇生育健康宝宝。”只要有机会,她会不遗余力宣传生殖健康。

北医三院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是改革开放40年成果的一个缩影。一路走来,有创造的收获,有开拓的艰辛,但始终不渝的,是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助力添瓦。(文/王丽)
编辑:麦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北医三院辅助生殖技术成果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相关推荐
- 北京大学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初心依旧 锐意前行——记汉推办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实践
- “首届陆地表层系统博雅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 前沿理念、交叉融合、创新引领——2018北京大学国际护理论坛召开
- 【后勤故事】美食的诞生——妙绝一“食”学生厨艺大赛侧记
- 北京大学第9期中青年骨干研修班赴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国情国策教育活动
-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科院微电子所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口腔医学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联盟”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成立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来北京大学调研
- 斯坦福大学校长马克·特榭-勒温一行访问北京大学
- 致敬改革开放40年 展望发展新愿景——第20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举行
- 郝平率团访问香港
- 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专委会召开2018年指定课题推进会
- 李立明主讲才斋讲堂第170讲:走进公共卫生,共创健康中国
- 北京大学召开2018年度安全检查总结表彰会暨安全管理业务工作会
- 北京大学牵头组建的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在京成立
- 《物理评论快报》报道量子中心何庆林研究员等反铁磁序诱导拓扑相变的研究成果
- 2017-2018学年度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颁奖仪式举行
- 用我智慧奉献爱——2018年北京大学志愿服务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举行
- 北京大学召开领导班子成员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
新闻公告
- 中央第六巡视组向北京大学党委反馈巡视情况 09-05
- 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08-30
- 北京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 08-20
- 北京大学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秋季学期开学工作 08-06
- 芯怀天下 集成梦想——北京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07-16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07-01
高考招生
- 北京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招生章程(2013) 08-05
- 北京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