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陆地表层系统博雅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2019年1月15日,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主办、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首届陆地表层系统博雅青年论坛”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本届论坛以“全球变化与碳氮循环”为主题,旨在加强陆地表层系统研究领域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交流合作,探讨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受邀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耕年教授、北大城环学院李双成教授、中国科学院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元合研究员、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方运霆研究员、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所长颜晓元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牛书丽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崔振岭教授、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潘月鹏研究员、天津大学刘学炎教授、兰州大学朱高峰教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汪涛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李琰副教授以及北京大学陆雅海教授、贺金生教授、张霖研究员、周丰副教授、朱彪研究员、彭书时研究员、万祎研究员、朱晟君研究员等。
论坛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3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应用部门的350余名师生参加。
1月15日8时45分,刘耕年宣布“首届陆地表层系统博雅青年论坛”正式开幕。他希望本届陆地表层系统论坛能够促进学者交流合作,使大家得到知识启发,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

李双成介绍了论坛的渊源,感谢各单位和科学家们对北京大学陆地表层系统相关学科的支持,希望北京大学在此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
上午的第一个板块——“全球变化与碳循环”的报告和讨论由彭书时主持。

杨元合作题为“冻土碳循环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的学术报告。他围绕“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如何影响高寒草地碳循环”的科学问题展开,解释了冻土区土壤有机碳动态,阐明了冻土融化以后氮分解的调控因素,解析了激发效应沿着时间序列的调控因素,阐述了冻土碳循环对增温的响应机制。
汪涛以“印度季风-西风相互作用下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及其反馈”为题进行了分享,从全球变暖对植被生长在年际和季节的差异着眼,由浅入深,揭示了青藏高原季风显著减少的原因,并通过分析植被变化对季风的反馈机制,说明了植被状态变好的链式环境效应。
朱彪在以“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动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为题的报告中,认为土壤有机碳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并结合海拔梯度观测、OTC开顶箱增温试验、Meta分析和加热电缆全土壤剖面增温试验等方法探究高寒草甸不同增温条件对土壤有机碳各种指标的影响。
李琰作了题为“撒哈拉沙漠大规模风力与太阳能发电开发的气候效应”的报告,他以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的利用和全球变化为背景,阐述了大量发展风能太阳能对撒哈拉沙漠降水变化及其时空格局的影响。
朱高峰则从陆地生态系统蒸散发模型评价与研发两个方面,分析了现有陆地蒸散发模型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并提出若干改进想法。
牛书丽作题为“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的年际变异与机理”的报告,探讨了影响全球二氧化碳年际变异的主要原因。她指出,全球二氧化碳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最大碳吸收效率和碳吸收周期,二者对二氧化碳年际变化的贡献率存在纬向、生态系统类型和季节等差异。
第二个板块——“全球变化与氮循环”的报告和讨论由朱彪主持。

方运霆以“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为题,与大家分享了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氮的存在状态和不同状态氮的去向及其原因等。
潘月鹏从大家关心的氮沉降研究方法方面着眼,指出要同时考虑氮沉降中的干沉降与湿沉降,并揭示了我国氮沉降的空间格局,强调了大气和植被之间氨气交换研究的重要性。
刘学炎提到陆生植物氮同位素,它是人为成因氮信号和氮利用过程的整合器,并从植物生理的角度分析了维管植物中氮素的转化过程。
崔振岭围绕“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与农业绿色发展”,结合农业区域联网试验,为大家讲解了减肥增效、高产高效、绿色农业等方法和技术。
张霖作“大气活性氮排放、沉降及其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模型研究”报告,他指出中国氨排放的清单总量在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并结合卫星反演方法和统计资料方法,分析了中国氨排放的年际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周丰阐述了如何定量模拟农田生态系统的氮利用和氮损失,他从自己的研究出发,从稻田氨挥发过程模拟、稻田径流过程模拟和水稻生长过程模拟等三反面予以讲解, 并对未来农田氮利用和氮损失的研究作了展望。
颜晓元从农田氨、氮氧化合物、硝酸盐等的产生机理、变化过程方面,清楚地揭示了农田氮素的去向。
论坛进行过程中,师生围绕“全球变化和碳循环”与“全球变化氮循环”两个板块作了深入交流。

编辑:麦洛
责编:白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首届陆地表层系统博雅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相关推荐
- 仰海峰主讲才斋讲堂第162讲: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的哲学批判
-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举行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
- 初心致远 薪承百年——人民医院举办2018年度优秀个人和集体表彰大会
- 北京大学与新华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党团日活动
- “人生如弈,落子无悔”——魏悦广院士主讲工学院“工道论坛”
-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率团访问北京大学
- 【改革先锋】海归创业报国推动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李彦宏
- PRL报道物理学院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杨学林、沈波课题组关于氮化物半导体掺杂研究重要进展
- 生科伊成器课题组与合作者报道5-羟甲基胞嘧啶测序新技术并揭示核酸修饰测序新技术的分子机理
- 揭秘北京大学2018级新生“大数据”
- 【2018迎新】北大经济学院举办“新生开学第一课”:诺贝尔奖得主讲授如何有效学习经济学
- 北医三院乔杰院士团队荣获201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
- 首届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端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 2018“荣耀医者”公益评选揭晓 北大医学多个集体和个人获奖
- 【回眸40年:《人民日报》看北大】2003:北京大学师生抗击非典纪实
- 金庸先生两次北大演讲实录
- 光华管理学院党委组织学生党支部书记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
- 【用我智慧奉献爱】志愿写入生活 奉献注解青春——记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金奖获奖者申子靖
- 柬埔寨皇家翰林院代表团访问北京大学
新闻公告
- 中央第六巡视组向北京大学党委反馈巡视情况 09-05
- 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08-30
- 北京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 08-20
- 北京大学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秋季学期开学工作 08-06
- 芯怀天下 集成梦想——北京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07-16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07-01
高考招生
- 北京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招生章程(2013) 08-05
- 北京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