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科研团队发现中-晚全新世气候变化新证据对环境考古和古气候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温度对地理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而全新世温度变化研究结果扑朔迷离,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盘星藻(Pediastrum)在淡水湖泊中分布广,易于分辨,对生境要求单一性、较大的种间差异性和较短的生命周期使得它们能迅速响应水体环境变化,因而是潜在的古气候和环境变化代用指标,但相关研究相对较少。
结合今年年初课题组在《古植物学和孢粉学综述》(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杂志上发表的中国和蒙古西部43个水体(湖泊和水库)盘星藻现生种、变种的大尺度空间范围调查结果,发现年均温是影响现代盘星藻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变量,从而发展了盘星藻种类变化指示古温度的潜力。本次研究又调研了大量文献,查明盘星藻种类的分布情况,明确了单角盘星藻(P. simplex)是一种嗜热种,二角盘星藻(P. duplex)是次嗜热种,短棘盘星藻(P. boryanum)属于广温种。
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对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异常敏感,其沉积物中保存有大量气候和环境信息。利用2004年和2019年博斯腾湖沉积岩芯BST04H/BST19B盘星藻组合变化,结合同一钻孔自生碳酸盐团簇同位素Δ47重建的绝对温度变化,课题组首次根据盘星藻嗜热种P. simplex等重建了区域中晚全新世温度波动,发现在~4.7-4.3 ka气候异常温暖,P. simplex在4.2-4.1 ka和3.6-3.5 ka期间的减少或消失则表明气候变冷,该重建结果得到同一钻孔自生碳酸盐团簇同位素Δ47重建的温度变化以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其他古气候记录的支持(图1)。结合考古资料发现,温暖气候促进了史前人类在相对寒冷的阿尔泰山及周边地区活动;极端变冷事件可能触发了阿尔泰山地区史前人群向南迁徙,才使得南北疆盆地绿洲出现早期文明(图2)。同时发现,我国北方季风边缘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一系列文化更替可能与中晚全新世的温度变化有关,如温暖气候为我国新石器文化鼎盛、宗日文化在青藏高原出现提供了气候条件,而冷气候事件则迫使人群南向迁徙、技术更新、生业模式转换,开启了我国青铜时代,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本研究对盘星藻种属分布及气候意义的调查和博斯腾湖盘星藻沉积记录的解译,对盘星藻作为古生态指标的未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的中晚全新世气候变化及其与文明演进的关系对环境考古和古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研究成果于今年6月份在第四纪地质期刊《第四世纪科学评论》(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第265卷在线发表。
该成果主要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人类世的历史背景》(4199125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联合攻关项目(XDA20090000)、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2017YFA06034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7390)资助。该项工作在陈发虎院士指导下完成,部分研究工作始于17年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小忠教授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福建师范大学雷国良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向丽雄、黄宠等重新鉴定了详细的盘星藻类型,来自复旦大学的迈克尔·斯托罗苏姆(Michael Storozum)博士和蒙古国科布多大学的楚伦巴特·蒙克巴亚尔(Chuluunbat Munkhbayar)博士,奥特贡巴亚·登贝雷尔(Otgonbayar Demberel)副教授以及来自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院的陈雪梅博士、兰州大学的张家武教授、陈建徽教授、研究生仇梦晗、张军、孙明杰等参与了部分工作。
据悉,黄小忠教授课题组在人类世历史背景、人地关系演化研究方面,今年已在GRL, LDD, QSR,JHE, RPP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其中LDD上发表的北方地区历史时期农牧转换地质证据及驱动机制已被选为封面文章。
相关成果链接:
[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7379121002614
[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4666721000208
[3]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0GL092288
[4]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ldr.4007
[5]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047248420302098
图1 博斯腾湖盘星藻嗜热种P. simplex与其他气候记录对比。(a)北美和欧洲的年均温集成(Marsicek et al., 2018);(b)青藏高原普若岗日冰芯δ18O记录(Duan etal., 2012);(c)博斯腾湖BST04H孔碳酸盐δ18O记录(Zhang et al.,2010);(d)博斯腾湖XBwu46孔介形虫Sr/Ca(MischkeandWünnemann,2006);(e)BST04H孔介形虫Candonaneglecta浓度;(f)博斯腾湖BST19B孔团簇同位素Δ47的温度距平;(g)博斯腾湖BST04H孔碳酸盐含量;(h)博斯腾湖BST04H孔P. simplex浓度。①-②分别表示4.2–4.1和3.6–3.5 kyr冷事件,红色阴影表示温暖的气候时期。
图2中晚全新世温度变化对中国西北地区史前遗址点及其14C年代点时空分布的影响。(a)新疆及周边地区发表的具有14C年代的考古遗址(0CE前)分布;(b)14C年代(0CE以前)在纬度上的时间分布(绿色、蓝色和红色点分别位于阿尔泰、天山和塔里木盆地);(c)具有14C年代的考古遗址柱状图(A.阿尔泰、B.天山、C.塔里木盆地),(D)博斯腾湖BST19B孔团簇同位素Δ47的温度距平,(E)和(F)分别博斯腾湖BST04H孔P. duplex和P. simplex浓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兰州大学科研团队发现中-晚全新世气候变化新证据对环境考古和古气候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关推荐
- 兰州大学获批成为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
- 基础医学院举办第十四届研究生学术年会“精诚讲堂”第二场教师报告会
- “凝聚爱心·点亮童心”图书捐赠仪式在静宁县文惠小学举行
- 驻村第一书记里的草业人——记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校友李景平
- 让奋斗成为大学生最美的时尚标签——袁占亭书记为2018级本科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 甘肃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高校观摩兰州大学改革发展工作
- 兰州大学召开2020年“双一流”建设监测数据填报工作推进会
- 领悟真理的力量 担当新时代使命——兰州大学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师生座谈会
- 兰州大学新增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校领导赴鄂看望校友、调研兄弟高校校友基金工作
- 护理学院举行2021年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论证会
-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赴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调研交流
- 第二临床医学院学子喜迎国庆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罗亚丽研究员为兰州大学研究生讲授《气候变化科学概论》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晨阳教授做客知行讲堂
- 创业导师课:与兰大校友李蔚畅谈创业知心话
- 兰州大学兰州校友会“校训学风”书法作品捐赠仪式在兰州大学图书馆举行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夕云院士做客兰州大学湍流—颗粒研究中心“开沅讲坛”
- 手绘心语 抗疫同担———兰州大学美育志愿者用艺术火种唤醒生命美感
- 兰州大学与中核兰铀共建核燃料循环与核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
新闻公告
- 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开展研究生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工作 03-14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人检查榆中校区工作 03-14
- 兰州大学成功加入LHCb实验国际合作组 03-10
高考招生
- 兰州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