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科研团队在氧循环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众所周知,氧是影响地球宜居性的重要因素,其与复杂生命体的形成和演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目前对可能出现的氧气危机尚未引起科学界的关注。近年来,黄建平教授团队开展了大量氧循环研究,探讨了氧在地球宜居性的历史演化和对未来发展的深远意义,城市缺氧对人体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碳-氧框架下预估了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海洋和陆地碳汇的变化状况。相关研究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分别发表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arth’s Future》等期刊上。
一、氧循环与地球宜居性的关系
氧气的演化过程包含了地球系统各个圈层的相互作用,是多时空尺度和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科学问题。地球系统经历了数十亿年充满波折的演化和发展,最终才形成了现在的富氧大气。然而,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正在使氧循环逐渐失衡。作者认为,如果不及早干预,人类活动对氧循环的干扰可能会大大降低地球的宜居性。该研究为人类健康和宜居地球的关系提供了理论研究的新方向。论文以“The oxygen cycle and a habitable Earth”为题发表于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并作为2021年第四期封面文章出版。
图1 “氧循环与宜居地球”入选《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封面论文
二、缺氧将影响人类生存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氧气浓度下降是世界各地正在出现并加速发生的一个普遍现象。城市作为人口最密集、氧通量严重失衡的地区,必定是缺氧问题关注的焦点。作者利用氧指数OI(氧气消耗和氧气生产的比率)定量估算了全球391个大城市耗氧与产氧的失衡水平,评估了各水平下出现缺氧的风险。研究发现,75%人口超过500万的大城市中,耗氧与产氧的比值在100以上。在静稳天气下,当城市OI大于352时,100米以下的大气氧浓度将在十天以内下降到缺氧水平。OI值较高的大城市居民将面临严重的健康问题,而当极端热浪和污染事件同时发生时,这些问题将更加严重。该研究以“Declining Oxygen Level as an Emerging Concern to Global Cities”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ACS)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并被选为封面论文。
图2 “Declining Oxygen Level as an Emerging Concern to Global Cities”,ES&T封面论文
三、基于氧收支的碳循环研究
氧循环和碳循环就像一对双生子,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精确估算海洋和陆地中碳封存状况对国家制定减排目标意义重大。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氧收支的碳汇替代估算方法,并定量估算了海洋和陆地的碳吸收速率。该研究另辟蹊径,从氧的角度揭示了碳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强烈响应,并在碳-氧框架下预估了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碳汇的变化状况,为碳中和实现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项成果以“Estimation of oceanic and land carbon sinks based on the most recent oxygen budget”为题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旗下期刊Earth’s Future。
图3 碳与氧之间的密切关系
黄建平团队呼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要通力合作,开展氧循环的交叉研究,控制城市人口、建筑,增加全球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优先研发可再生燃料(包括碳中性生物燃料和碳负性生物燃料),以促进氧气产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争取在氧气含量下降至威胁生命健康的水平之前扭转局势。未来,氧循环必将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话题,相关研究成果也将为碳中和目标的尽快实现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参考信息:
Huang, J., Liu, X., He, Y., Shen, S., Hou, Z., Li, S., et al. (2021). The oxygen cycle and a habitable Earth.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64(4), 511–528.
Wei, Y., Wu, J., Huang, J., Liu, X., Han, D., An, L., et al. (2021). Declining Oxygen Level as an Emerging Concern to Global Citi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acs.est.1c00553.
Li, C., Huang, J., Ding, L., Liu, X., Han, D., & Huang, J. (2021). Estimation of oceanic and land carbon sinks based on the most recent oxygen budget. Earth’s Future.
团队介绍:
黄建平长期扎根西北,专注于半干旱气候变化的机理和预测研究,带领团队将野外观测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强、影响力高的原创性成果,将我国半干旱气候变化研究推至国际前沿。近年来,团队逐渐开展氧循环研究,提出了氧循环在五大圈层中的纽带作用;阐明了氧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宜居性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了氧气对生命健康、生物多样性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构建了荒漠化指数和土地健康指数,为建立新一代的气候与环境健康模式奠定了基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兰州大学科研团队在氧循环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相关推荐
-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参加草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工作会
- 领悟真理的力量 担当新时代使命——兰州大学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师生座谈会
- 甘肃应用数学中心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 兰大一院副院长赵达获评“全省慈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个人”
- 兰州大学代表队在第四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甘肃省选拔赛中取得佳绩
- 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提质提效,不断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回顾与思考
- 校友王成军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夕云院士做客兰州大学湍流—颗粒研究中心“开沅讲坛”
-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蒋田仔走进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
-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赴宁夏招生宣传并看望校友
-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王锐看望慰问物理学院秦勇教授
- 莫斯科国立大学别里亚耶娃教授为兰州大学师生做线上学术报告
- 扬帆起航 助梦飞翔——兰州大学开启2021年迎新资助工作
- 中国驻塞内加尔原大使龚元兴做客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论坛
- 甘肃省“外国专家书屋”落户兰州大学
- 调整办学结构 ?加强内涵建设 ?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兰州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召开第二届教职工大会
- 中巴生物质能源国家联合实验室年会暨第三届微生物与肠道修复国际论坛在兰州大学召开
- 兰州大学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签署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
-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举办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业务培训会议
- 李少波助理教授学术讲座在管理学院举办
新闻公告
- 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开展研究生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工作 03-14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人检查榆中校区工作 03-14
- 兰州大学成功加入LHCb实验国际合作组 03-10
高考招生
- 兰州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