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兰州大学 > 新闻公告 >

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做客兰大

2020-12-11 0 新闻公告 来源:兰州大学新闻网

2019年,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会主持轻轻一锤,中国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就是这一锤,中国拥有了第55处世界文化遗产,一跃成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实证了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存在。这一锤的背后,是数代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就是其中之一。

12月10日下午,单霁翔来到兰州大学,为师生们作了以《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文化忠实守望者》为主题的演讲,成为“资助育人·文化艺术进校园—2020故宫系列活动”兰州大学专场活动。

单霁翔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与现场师生们分享了故宫博物院通过多项改革提升人文关怀、如何进行文物修复让文物有尊严、文化的传承创新等话题,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

2012年,单霁翔初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时,就发现大多数观众进了故宫后,目不转睛地往前走,累了就坐在台阶上拿出自己带的水和干粮解决午饭,在规定好的50分钟内游览完所有景点,然后统一乘车离开。他不禁思考:“一次难得的故宫之旅,人们离开后能获得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

经过不断调研体悟,单霁翔逐渐接近了答案:“我们不缺文化资源,我们真正缺的是人文关怀。”

这一点这必须改变。

于是,以往故宫广场乱、买票难、进门难、安检难这四大难题,开始有了改观。

午门广场混乱怎么办?那就着手治理,重新规划建设,清理低俗展览,去商业化;买票排长队怎么解决?那就不断申请将广场西边一长排房子划归过来,终于开设了30个售票窗口,直到现在无需排队,网络预约参观;想进故宫只有两侧小门能通行怎么办?那就多次请示协调,开启中门,让观众“堂堂正正”走进故宫。终于“过关斩将”还要排长队等待安检怎么办?那就简化流程,增加12个安检口,并从中门移到广场两侧,大大缩减了排队安检的等待时间。

不只如此。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们还做了很多创举:根据故宫的环境色彩设计了512块标识牌匾,配备涵盖外语、各地方言在内的40种语言的自动讲解器,清理了1200栋古建筑“头顶”的杂草,通过数据分析将男女洗手间比例改为1:2.6缓解女厕门口排长队问题,铺平1750个井盖避免道路坑洼阻碍轮椅、婴儿车……秉着“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的信念,充满人文关怀的故宫博物院变得更加“贴心”。“我们的环境变了,游客心情也好了。”单霁翔说。

“所有的文物都要神采奕奕”

“故宫有多少文物?就连故宫博物院院长也不知道。”

为了准确知道这个数字,2004年起,故宫就开始了为期7年的清理统计工作。“这是很难的一件事,因为每一件文物都要科学定名、解释它的历史价值、如实地建档。”单霁翔说。

通过给国宝“点名”,单霁翔得知,今天故宫博物院一共有1862690件文物,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占90%以上。

而这才是保护文物的第一步。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引起网友关注。片中被称为“男神”的故宫文物修复师王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18世纪的西洋钟表在他手里,表针还能走得准、水还流得欢、小人到点儿还敲钟。40年来他已经修了300多台钟表。”长久以来,故宫博物院的一大批文物修复专家,沉下心来专注文物修复,一件漆片、一根丝线、一个配件都在他们手中重新焕发了生机。

《我在故宫修文物》剧照

具有“匠人精神”的专家要有,新兴科技当然也要利用。对于很多人工难以解决的老问题,单霁翔和同事们选择向科技要答案。

“文物只有得到修复并陈列出来面对观众的时候,它才会神采奕奕、光彩照人。”在使命的驱动下,故宫博物院成立了故宫文物医院、故宫研究院以及26个专门从事各类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研究所。

361米长的院舍,200名文物医生。故宫文物医院中的一半人都是从事分析检测、无损探伤、出分析检测报告、出治疗方案的科学家。医院成立以后,国际文物修复学会把全球唯一的培训机构设立在此,过去四年已经培养了37个国家的上百名文物修复专家,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做出了贡献。

“故宫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尽管故宫博物院是世界游览人数最多的博物院,但我们明白:哪怕开放再多的区域,迎接再多的观众,来参观的还是全世界人口很少的一部分。我们要让更多人了解故宫文化,就要依靠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单霁翔说。

于是,故宫的官网火了,APP火了,文创产品火了。世界各国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故宫文化。

建设青少年专属网站,吸引更多年轻人自愿走进博物馆;举办网上展览,公布全馆文物,人们在家里也能看到一个完整的、震撼的故宫;开发“每日故宫”等客户端,每天推送一个图文并茂可放大观赏细节的故宫藏品,“1年365个作品,你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掌上故宫博物院。”经过多年努力,如今故宫博物院已建成数字故宫社区,成为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强大的数字平台之一。

每日故宫APP推荐的文物信息

如果人们只是惊讶于科技的先进、藏品的精美,那还远远不够。正如单霁翔所说:“故宫本质上是个教育机构。”于是,故宫学院应运而生。“孩子们在这里串朝珠,绘龙袍,挂盘子,做拓片,所有活动都是免费的。这些同学在博物馆里长大,将来一定是对博物馆文化终身亲近的一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无限热爱的一代。”

事实上,今天故宫博物院的教育不仅充满了庭院,更是扬名海内外。“国际博物馆协会和国际文物修复学会都把全球唯一的培训机构设在中国故宫博物院。过去六年已经培养了来自72个国家的350多名专业人士,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就在本次讲座前两天,2020年12月8日,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单霁翔用一句话作结:“我们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了下一个600年。”

讲座结束后,单霁翔与兰大学子进行现场交流。对于“在甘肃特色文物研究与保护方面,兰州大学如何做得更好?”单霁翔说到:“甘肃无疑是文化遗产大省,敦煌是国家重要的文化遗产地。石窟寺的保护和文化呈现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要有机结合,才能做得更好。”对于“年轻人走出故宫最需要带走什么?”的问题,单霁翔说:“要想让不同年龄背景、不同教育背景的人都有所收获,要求我们尽可能提供多样的信息,提供多样的文化传播手段,把故事讲好,这是我们正在做也会坚持做下去的事情。”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兰州大学承办。兰州大学副校长曹红,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学军,甘肃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岚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报告会后,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会见了单霁翔一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做客兰大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