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兰州大学 > 新闻公告 >

北京大学陈旭光教授为兰州大学文学院师生作线上学术讲座

2020-11-09 0 新闻公告 来源:兰州大学新闻网

11月5日晚,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老师为文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互联网时代电影的“想象力”与“想象力消费”》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研究所赵晓珊教授主持,它也是兰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学术年会”系列讲座的第一场,吸引了院内外众多老师和同学参加。

陈旭光教授以基本概念为切入点,对“想象力”和“消费”这两个来自不同的学科却组合在一起的术语进行了基本的阐释。他首先回到文艺理论史,梳理了“想象力”这一概念的发展过程,证明了“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接下来,将它与“后人类”和“后电影时代”等概念相结合之后,陈旭光教授认为互联网时代的“想象力”也可定义为一种“后想象力”。陈教授还从文化传统等角度具体分析了中国文化中的想象力,以此推至目前中国的一些类型电影中想象力不发达的原因。在关于“消费”一词的研究中,陈旭光教授从鲍德里亚和费斯克等人的理论出发,阐述了“消费”概念的演变与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内涵,并解释了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想象力消费”的具体含义,尤其是将想象力消费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深入论述,令与会师生受益颇多。

陈旭光老师将目光从理论转向国内的电影创作实践,从科幻电影、影游融合电影、玄幻魔幻电影等多种电影类别出发,论述了“想象力消费”电影在国内电影市场中体现出的强大的活力,以及不同的电影类别之间的内在差异。并以《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电影为例,具体地论述了属于“想象力消费”电影的各种电影类型的具体特点,尤其是它们对观众产生吸引力的原因,例如《流浪地球》依靠完整的工业流程获得了精良的视觉效果,以及其核心故事中暗含的“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中国文化原型;《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似架空的叙事中所表达的“浪子回头”、“英雄成长”等文化母题等等。这些分析理论与实践紧密贴合,深入浅出。

陈旭光教授通过此次疫情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尤其是民众与网络之间目前更为密切的关系,以及在本阶段出现的社会心理创伤等现象,认为能够满足受众的想象和“梦幻”的“想象力消费”电影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并预测“想象力消费”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经济消费,而“想象力消费”类电影同样大有可为。

讲座主体部分结束后,文学院院长李利芳教授、讲座主持人赵晓珊教授等师生积极与陈旭光教授进行交流,陈教授不但耐心热情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还对文学院师生在学术研究,尤其是对与“想象力消费”密切相关的影视作品的研究提出了诸多富有价值的建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北京大学陈旭光教授为兰州大学文学院师生作线上学术讲座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