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兰州大学 > 新闻公告 >

陶景侃教授做客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知行讲堂

2020-10-16 0 新闻公告 来源:兰州大学新闻网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知行讲堂“校友”系列第四讲于10月14日下午在齐云楼349会议室开讲,学院荣休教师陶景侃教授应邀为兰州大学师生作题为“‘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及其哲学意义”的学术讲座。

陶景侃按时间程序,对于中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中国学术开端于研究仁(孔子)义(墨子)道德(老庄)等并列的学说,因而形成百家争鸣之盛;希腊略早于孔子的泰勒斯,则开端于追求万物起源于什么“原质”,出现了原质是水、火、土、气的不同猜想,而且引出了“无限”、“变化”、“数量”等性质的物理和数学,从中抽象出“存在”、“理念”之类的概念,使得希腊不同地域的不同学说,合成为从现象追求本质、从感性深化为理性的一门“哲学”。

哲学经过千多年的发展,康德明确了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区分,黑格尔的《逻辑学》则构造了反映人类从现象到本质的、直至他所谓“总念”的概念体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纠正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成为唯物主义;马克思同时把黑格尔逻辑,提纲挈领为“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方法,用以说明怎样从分析到最基础、内涵很少的普遍概念后,怎样综合成为可投入实践检验的具体概念、具体事物。例如从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公式和原子可在分裂中释放出能量的发现,可以极其复杂地综合成为“原子弹”概念,制造成的原子弹爆炸,证实了“原子弹”原理的真实性。

马克思“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出现在他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中。此书的“序言”阐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上层建筑关系的历史进化的机制,要求生产关系和思想、制度上层建筑,都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结合这个原理 ,中国人在文化大革命后,就知道了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陶景侃还讲述了实践检验真理原理所隐含的逻辑。

讲座结束后,陶景侃分别对同学们提出的“概念历史会具有层垒性,我们要以什么为参考标准”、“公理是不证自明的,那并非该如何证明”、“黑格尔的辩证法到底是什么样的” 、“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综合方法与实践分别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的实践唯物主义与中国的知行合一的区别在哪里”等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陶景侃教授做客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知行讲堂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