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鸟类家族再添丁,喜迎“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在202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态学研究团队在进行甘肃省鸟类多样性调查时,在甘肃省碌曲县西仓乡(34°34′01.43″N,102°33′55.95″E,海拔3 086 m)拍摄到一种雀形目鸟类(图)。该鸟额、头顶、枕部和头侧黑色,从额至枕有一狭窄白色冠纹;眉纹鲜黄,眼后转为白色;上体全部棕褐色,后颈各羽具栗褐色细纹,背部具宽的黑色中央纹;两翅和尾黑褐色,最外两对尾羽有白色楔状斑,腰和尾上覆羽色较栗红;翅上覆羽和内侧次级飞羽褐色;中、大覆羽尖端白色形成两道白色翅斑;颏、颧纹均黑色;胸侧和两胁栗褐色,胸和两胁具暗褐条纹;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经查阅相关资料,确认其为雀形目(Passeriformes)鹀科(Emberizidae)的黄眉鹀(Emberiza chrysophrys)雄鸟。
黄眉鹀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韩国、老挝、朝鲜、蒙古、俄罗斯;在中国从东北、华北、西至四川东部和贵州东部,南至广东、福建和台湾均有分布。 资料记载黄眉鹀繁殖于俄罗斯贝加尔湖以北的西伯利亚地区,在中国南方越冬,每年春秋两季进行迁徙。《甘肃脊椎动物志》(王香亭 1991)和《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 2017)中黄眉鹀的分布区域均未包含甘肃。本次在碌曲县发现的黄眉鹀是甘肃鸟类分布新记录,为甘肃鸟类家族增添了一个新成员。资料记载,黄眉鹀在和甘肃相邻的四川和陕西两省有分布(郑光美 2017),因此推测此次观测到的黄眉鹀应该属于春季迁徙途中经过甘肃的旅鸟。但记录的黄眉鹀在四川和陕西均分布于两省的东部,和本次观察到的地方均有较远的距离,这有待于今后几年在甘肃南部和东部进行连续观测以便验证黄眉鹀是偶尔迷路经过甘肃,还是由于环境变化甘肃南部和东部已经成为该鸟的迁徙路线。
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态学研究团队一直重视野生动物多样性的观测与调查工作,自2014年起,和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合作,在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先后设立了17个县域鸟类多样性观测样区和3个哺乳动物红外相机观测样区。通过多年对甘肃省及周边省区动物多样性的持续调查与观测,已经报道甘肃鸟类新记录3种,宁夏鸟类新记录3种和兽类新记录1种,同时编辑出版校园鸟类图册《萃英翎羽》和宁夏六盘山鸟类图谱,为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甘肃鸟类家族再添丁,喜迎“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相关推荐
- 远方合唱团荣获甘肃省第三届学生合唱艺术节一等奖
- 兰州大学迎来首位外籍双聘院士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许媚媚博士为文学院师生开设线上学术讲座
- 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青年论坛——第四届暑期研讨班在兰大举行
- “大数据驱动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研究”项目讨论会(第二十期)在管理学院举行
- 兰州大学举行第九届研究生运动会暨第十六届教职工运动会
- 兰州大学辩论队在第十四届金城大专辩论赛中夺冠
- 兰州大学“乐遗计划”获评“遗产地可持续旅游优秀案例”十佳案例
- 【我为师生办实事】2196.69千米!疫情阻止不了运动的心——公共卫生学院冬季健康跑成功举办
- 清华大学罗勇教授为兰州大学研究生讲授《气候变化科学概论》
- 11所高校后勤联合开展青年职工专题联学活动
- 兰州市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项目启动仪式在兰州大学举行
- 厦门大学顾鸿飞教授做客“外国语学院学术论坛”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汤荣光教授来兰州大学作学术报告
-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行为前沿系列学术讲座第八期第四讲举办
-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做客“外国语学院学术论坛”
- 我与兰大的二次握手
- 兰州大学文学院举行196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返校座谈会
- 兰州大学学者在“一带一路”法律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企业涉外法律风险防控专题研究》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 学校领导调研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 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开展研究生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工作 03-14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人检查榆中校区工作 03-14
- 兰州大学成功加入LHCb实验国际合作组 03-10
高考招生
- 兰州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