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暨南大学 > 新闻公告 >

党建带动“大思政” 暨南“头雁”领风骚

2020-10-19 0 新闻公告 来源:暨南大学新闻网

(左为张龙平,右为李莹)

2020年国庆前夕,从广东省首届公办本科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现场传来喜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张龙平和华文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李莹,从78名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喜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对于二人来说,拿到这个结果其实不算意外。早在今年暑假,张龙平和李莹就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准备,并在学校前期举行的党务知识测试和“谈心谈话”两个环节成功晋级,最终获得代表学校参加省赛的资格。

优秀的选手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团队。校党委组织部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就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相关专家组成评审团,组织审稿、指导预演,给予选手全方位的指导。两位书记在竞赛场上充分展示出暨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党性强、素质好、业务精”的风采,体现了学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这也是近年来学校党委在深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配备和培育工作,以“头雁工作坊”为抓手,推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道路上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头雁”不好当 当好了不得了

2019年11月22日,对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教师党支部书记黄微平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学校首期“暨南头雁讲堂”也在这一天开讲了。

对于举办讲座论坛如同家常便饭的高校来说,这也许谈不上“特殊”,但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后,便赋予作为“双带头人”的教师党支部书记不一样的意义。首期讲堂主题围绕“暨南头雁的初心与使命”展开,三位代表发言。黄微平记得自己当时是围绕如何建设“七个有力”样板党支部,交流了“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经验和体会。与他一起分享的,还有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药研究院的教师党支部书记马义,他围绕规范“三会一课”制度、提升组织生活质量、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交流了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经验和体会;番禺校区环境与气候研究院教师党支部书记王伯光,围绕教师党支部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融合的思考和实践,交流了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经验。

会上,校党委书记林如鹏强调,学校党委非常重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和教师党支部建设,三位书记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实实在在解问题”主旨、“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主体责任”主责,工作卓有成效,值得肯定,并鼓励他们继续当好“头雁”,发挥更大作用。

“暨南头雁讲堂”由学校党委举办,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党支部书记轮训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学校2019年书记项目:宏教立德、声教四海、善教致远“三教”行动计划,打造党的建设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两手抓、两手硬的重要载体。各二级党组织负责人及教师党支部书记等在内的100多位代表参会,是学校“头雁”们领航支部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找到“金钥匙” 用“一流党建”引领“双一流”建设

2020年初,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党建研究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委马义主持的《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创新研究——创“一流党建”,引领“双一流”建设》喜获2019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 规划党建研究项目立项。

“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一线,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从基层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7月9日在出席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的基层工作方法。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坚持用“一流党建”引领“双一流”建设,不断创新和丰富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的方法手段。

马义的课题就缘于这一核心理念。

2018年12月11日,马义工作室在学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药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是当年广东省首批获批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他所在的生物医药研究院是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基地,也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科研平台。

担任支部书记以来,马义就注重依托科研平台创新党建模式和载体,强化支部服务功能,围绕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推动生物医药研究院与香港大学等知名高校或企业开展科研合作,为加速科研团队成果转化创造平台,用“一流党建”促进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学院领导表示要以马义工作室为依托,积极探索符合教师工作实际、兼顾学科专业特色、可示范可推广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机制。

基层党建的目标是什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坚持强基固本,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求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要求,马义在工作室成立时就根据生物医药研究院属于国家级科研平台、依托“双一流”建设学科、高层次海归人才众多等特点,确定支部建设目标,在此后实践中“发挥“双带头人”工作室“样板田”“示范区”作用,按照“堡垒·引领·品牌”的建设目标,开展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践探索,示范引领教师党支部建设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整体提升。

提高政治能力 党建融合“大思政”

青年博士、科研新星……是高昊身上的闪亮标签,作为学校中药学系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一肩挑的“双带头人”,他带领中药学科逐渐走出一条以党建促进学科建设的特色之路。

精于专业,更热爱党的教育事业,高昊努力在本科教学和德育思政之间扮演自己理想的角色:开设本科核心课程《天然药物化学》深受学生好评;参编全国规划教材,指导本科生连续两次斩获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奖”;带领本科班获评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首届暨南大学本科教学校长奖;参与项目获1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1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累累硕果下,跳动着的是一颗对党忠诚、甘于奉献的赤子之心。

2013年,高昊接棒中药学系党支部,成了名副其实的“双带头人”。他常说:“党建工作不仅是完成文件传达、收缴党费等规定动作。而是要落实做好‘人’的工作,让大家满怀激情去工作。”考虑到中药学是药学这一“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们都在一线工作,如果党建活动只流于形式,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也会失去凝聚力。他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党建+”模式,运用扶贫、党课等手段,不断完善组织制度,在以学术科研为业务主导的党支部,积极从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在他的影响下,支部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凸显,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和海归人才在组织中找到归属,焕发出更加耀眼的生机活力。

在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作为“百年侨校”,学校始终不折不扣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升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以书记项目“头雁”计划和“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计划”等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确保育人实效。

回首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校时,勉励师生擦亮学校金字招牌。点点滴滴,而今历历在目,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必将继续指引我们走向下一个辉煌。

(文/新闻中心 闫芳 图/党委组织部 陈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党建带动“大思政” 暨南“头雁”领风骚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