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多形式开展“思政第一课”:书记校长寄语学子秉持爱党爱国爱校情怀 做中华文化传承人
近日,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校长宋献中分别为学生们带来了形式新颖、思想深邃、意义深刻的“思政第一课”。通过现场教学、互动分享、重温嘱托、座谈交流等方式,林如鹏深情讲述了暨南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一代代暨南人爱党爱国爱校的感人事迹,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时提出的殷殷嘱托;通过主题授课、观摩学生比赛等方式,宋献中扼要讲述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主要内容,深刻阐释了全会的精髓要义和重大意义。他们勉励青年学子以史为鉴,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学校的110多年办学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暨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思政第一课”现场)
林如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厚植许党报国情怀
3月7日下午,林如鹏分别在“许党报国 勇毅弦诵”暨南大学百年红色印记专题展览现场和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下称“世华馆”)为同学们上了题为“传承暨南红色基因 厚植许党报国情怀”的“思政第一课”,详细讲解了暨南大学的红色历史,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提出的五点要求。他指出,暨大校史以爱党爱国爱校为底色,广大暨南学子要从百年党史和110多年办学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牢记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厚植许党报国情怀。
(林如鹏为新生现场讲授“思政第一课”)
在专题展览现场,林如鹏以展览为思政教育的教材,从“与党同心”“为国担责”“文传四海”三个方面,详细讲解了恽代英带来红色火种、创建全国最早一批学生党支部,李达、邓初民等暨南教授传播进步思想,吴学谦、江上青、邓垦等杰出校友参与爱党爱国运动,暨南大学走在学生爱国民主运动前列,陶铸、叶剑英、廖承志、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暨大重建复办贡献卓著等多个独具代表性的暨南红色事迹。他表示,暨南的帆船精神与党的红船精神一脉相承,爱党情怀、报国热情一直在暨南人的血液中流淌,正是一代代暨南人的接力传承,才汇聚起了强大的“暨南力量”。
在世华馆内,林如鹏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时的振奋时刻。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为学校提出了“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学校办学的特色”“弘扬暨南精神”“擦亮学校金字招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五点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校专门在世华馆设立“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馆”,多维呈现华侨华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的历史画卷。同时,学校也在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传播中华文化、深化侨校特色育人模式改革等方面努力践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林如鹏寄语暨南学子,要从学校116年的办学历程中深刻认识和理解暨南人与党同心的红色血脉、为国担责的国家情怀和文传四海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暨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好好学习,早日成才,争当善良、健康、阳光的暨南人,积极投身强国伟业。
现场授课后,举行了交流座谈会。林如鹏与党委宣传部部长麦尚文、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京武、图书馆馆长刘增合一道,耐心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青年学子如何把个人发展与许党报国有机结合”“优秀暨南学子应具备哪些精神特质”“如何通过思政课提升自身的思想文化水平”等问题,并结合自身专业领域给予同学们真诚建议。
宋献中:深刻学习《决议》精髓 无愧使命担当
3月4日下午,宋献中为同学们上了题为“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髓要义”的“思政第一课”,多角度解读了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的重要内容,阐明了《决议》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他认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广大暨南学子要深刻学习和理解《决议》的精髓,并以此指导实际行动,无愧使命担当,不负伟大梦想。
(宋献中为新生讲授“思政第一课”)
宋献中从一个根本问题、两个确立、三次理论飞跃、四个历史时期和四次伟大飞跃、五大历史意义、十个方面宝贵经验、十三个方面的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二十大继往开来踏上新的赶考路等方面深入解读了《决议》。他表示,《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宋献中指出,《决议》以“十个坚持”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启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征程上,要善于用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来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坚定信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新胜利。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宋献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勉励同学们,作为暨南学子,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传承暨南精神,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要把使命牢记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祖国建设发展的实践中;作为时代新人,要以不畏艰难、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课前,举行了“研究生讲思政课”比赛决赛。参赛队伍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与经验”的主题,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富裕”“生态文明”等内容,展开思政课授课演示。宋献中对比赛进行了点评,并为获奖队伍颁奖。
学子:不负青春韶华 书写民族复兴光荣史诗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书记校长“思政第一课”,激发了学生们爱党爱国爱校的热情,增强了他们学习干事创业的信心。他们认为,书记校长用心用情的讲解、有史有据的分析,让思政课堂充满活力。他们表示,今后将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努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理工学院本科生田子平表示,“林如鹏书记将党史校史与个人的丰富阅历相结合,为我们带来了生动的讲解,并与我们进行深入交流,这是乐趣与深度并存的一节思政课。畅游暨南历史,我看到了无数暨南人在战争岁月里救亡图存、摇旗高呼,在和平年代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作为暨南一份子,我必定谨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努力拼搏,奋勇直前。”
“聆听完一百余年的校史,我为自己是暨南人感到由衷的自豪。聆听完各位老师在交流座谈会上的分享,我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划。”理工学院本科生马康表示,未来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向书本学习,向历史学习,向社会学习”,把“忠信笃敬”的暨南精神实践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为祖国建设贡献暨南力量。
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安娜表示,宋献中校长详细解读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髓要义,让我清晰了解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明白了党的百年是筚路蓝缕、坚守初心、开创辉煌的百年。作为暨南青年学子,我们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牢记“忠信笃敬”的暨南精神,始终胸怀担当、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书写民族复兴的光荣史诗。
“听完宋校长的思政课,我感悟良多。‘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有担当、胸怀大义的新青年。”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邓仟说,在未来的岁月里,要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主旋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练就过硬本领,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在迎难而上中淬炼青春本色,在奋勇担当中实现人生价值。
本次书记校长“思政第一课”教育教学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调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图书馆、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的积极性,将思政课嵌入校史、党史和“四史教育”中,切实提高“思政第一课”的授课质量和成效。
(党委宣传部 文/苏倩怡 图/闫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暨南大学多形式开展“思政第一课”:书记校长寄语学子秉持爱党爱国爱校情怀 做中华文化传承人
相关推荐
- 暨南大学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 我校30门课程入选2019年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位列广东高校第一
- 国际学院建院20周年 桃李遍布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
- 学校党委召开2021年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
- 【我们共克时艰】校领导带队检查疫情防控及春季开学准备工作
- 深化“放管服”改革 打造“暨大特色”科研服务机制
- “赢在创新”第十四季第一期举行 车内空气净化项目将造福暨大师生
- 汇聚国内资深专家 把脉学校“冲补强”提升计划建设
- 我校项目入选2022年度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 暨大3个智库机构入选2020年“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增补名单
-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暨南大学召开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举行建院20周年大会暨信息科技高端论坛 为建强暨大“新工科”作更大贡献
- 《自然》正刊发文!暨南大学研究团队在肥胖与代谢性疾病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校长宋献中一行赴澳拜会何厚铧、贺一诚、傅自应和崔世安,携手共育湾区人才
- 【中华文化传四海】五洲学子花样演绎中华文化 暨南大学·张原天中华文化传播大赛之中华才艺表演决赛举行
- 沈太霞:区域法治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员自由流动
- “赢在创新”第十六季总决赛:科技创新贡献青年力量 人文关怀传播青春能量
- 暨南大学召开师德专题教育部署动员大会
- 暨南大学与爱尔眼科达成战略合作 将共建3家大湾区核心区域医院
- 18个在线教学案例获评广东省优秀案例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03-14
- 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公布 暨南大学上榜 03-11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03-09
- 陈志平:书法的学术脉络和学科走向 03-09
高考招生
- 暨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