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暨南人献爱心强信心 接力抗击新冠疫情
在阻击新冠病毒肺炎的战斗中,来自123个不同国家的暨南学子和中国休戚与共,时刻心系着疫情的发展,用爱心、信心、关心助力中国打赢抗疫阻击战,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全球力量。
献爱心:跨越大洋的口罩接力
“要捐口罩的人可以来找我,我们一起捐出去”。打开暨南大学印尼籍毕业生佘娇慧的朋友圈,捐赠口罩的相关信息瞬间“塞”满了整个屏幕。2月7日,佘娇慧和9名印尼籍暨南校友得知中国口罩紧缺的消息,当即决定在Instagram、微信等社交平台发起公益活动,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向中国捐赠口罩。
当天下午,佘娇慧和团队便制作完成了活动海报,收获了许多热心人的帮助和支持。仅用7天时间,佘娇慧团队筹集到的第一批口罩便已乘坐上前往中国的飞机。在接下来的大半个月里,佘娇慧团队再接再厉,继续筹集了三批口罩送往中国。
(佘娇慧团队打包爱心口罩)
“一个人的力量不够,但很多人的力量能打动整个世界”。在佘娇慧等印尼籍暨南校友的动员下,一万五千多个口罩从印尼送达湖北、广东、上海、河南、浙江、贵州等19个省(直辖市)。“对你们的无私帮助,我们感到温暖”,收到口罩后,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微信对佘娇慧表示感谢。
在大洋的另一边,美国留学生Fatahi Mehdi在家中持续跟进中国的新闻和情况,每天查看疫情的最新进展,想办法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了解到到武汉学校缺少口罩的情况,Fatahi Mehdi在朋友的帮助下,联系上了武汉的求助者,并和其他的志愿者一起购买了5000个口罩捐赠给武汉学生。“无论情况多么艰难,我都会和中国人民肩并肩迎接挑战,也希望我能把微笑带回孩子们的脸上”,他说。
像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2019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陈镜宇是迪拜华侨,疫情爆发以来,他一直协助家人积极寻找迪拜资源,从海外为国内医院和政府部门采购口罩共50余万只。得知学校缺少口罩的情况后,陈镜宇向学校捐赠了12000个口罩助力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他说:“出一份力,尽一份心,是中华儿女的责任”。
强信心:向世界传递中国抗疫必胜
“中国疼,我的心也疼”。每天学习之余,商贸汉语专业的几内亚留学生德安,都会掏出手机翻看关于中国疫情进展的信息,在Instagram和Twitter上鼓励中国网友。
面对社交网站流传的关于中国的谣言和虚假视频,德安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澄清。“他们不了解中国,我每次看到那些视频和谣言都会评论说,你们根本不了解中国所以才会这么做”。德安说,自己在中国待了三年,对于他而言,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他相信中国一定会尽快战胜病毒。
来自也门的Sana是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疫情期间她和孩子一直居住在广州,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和语言优势,为在广州居住的阿拉伯语人群提供翻译,帮助他们打破语言的障碍,更好地与中国防疫人员沟通,携手渡过难关。
3月8日,阿拉伯语地区最大的电视台——半岛电视台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对 Sana进行采访, 了解其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期间,居住在中国的感受。在访谈中,Sana以暨南大学学生的身份,介绍了中国政府为外籍人士分发口罩、测量体温、科普疫情知识等温暖举措,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抗击疫情的不懈努力,并表达了自己对学校的感激和对中国人民的支持。
访谈结束后,Sana兴奋地向学校老师分享了这个消息。“来华学习三年多来,我已经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暨南园已是我的家,作为暨南学子我很骄傲”,她期待借助这次采访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为抗击疫情所做的突出贡献,向世界传递中国抗疫必胜的信心。
(Sana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
送关心:音视图文传递融融暖意
在疫情笼罩的阴霾下,暨南大学疫情防控科普青年志愿服务队一直在暨南师生的身边播撒阳光,南非约堡的留学生Layla就是其中的一员。
考虑到在华外国人了解科学的防疫知识的需要,志愿服务队专门成立了翻译小组,提高防疫知识科普的质量。作为小组成员,Layla的工作是将相关的预防知识翻译为英文,帮助国际学生在疫情中更好地自我诊断和防范。
“有时很难向公众解释专业术语,但看到我们的老师和队友们正满怀激情地做着他们的工作,我都会备受激励”,Layla说。截至目前,这支科普小分队服务群体接近六万人次,其中包括500余位外国学生和老师,为他们科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解答疫情相关的问题。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我有两个家,现在我的一个家感染了冠状病毒,我的心很痛,觉得不舒服,我向上帝祈祷中国尽快摆脱冠状病毒,加油中国!加油武汉!”纵使相隔万水千山,印度留学生库玛还是想到用录制短视频的方法,在线上为中国人民加油打气。
“迎着希望,让我们勇敢前行。这是一场团结就不会输的战役,纵然艰苦,也需要力拼到底”。为了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支持和鼓励,2016级印度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Apoorva Vishwanath写下了一首诗,题目叫《我们在一起》,并亲手绘制了一幅海报。海报上,人们手拉手化作桥梁,一起对抗病毒入侵,医护人员帮助孩童佩戴口罩,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疗物资源源不断地飞来。画面中央,中国和印度的旗帜像两国人民的心一样,交织在一起,Apoorva在旁边写到“中国,印度跟你在一起”,用浓浓笔墨传递守望相助的信念。
(Apoorva绘制的海报)
诗歌、书信、绘画、书法、歌曲、短视频……疫情期间,五洲四海、不同肤色的暨南学子想尽各种各样的方式传递他们对中国、对母校的脉脉温情。
经过暨南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一对一”测评海外学生访问情况,身处全球各地的暨南师生成功实现了“云端见面”。对于他们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就是这个春天最好的一课。
(新闻中心? 苏运生 赖新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全球暨南人献爱心强信心 接力抗击新冠疫情
相关推荐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 【我们共克时艰】校领导带队检查疫情防控及春季开学准备工作
- 宋献中校长一行赴广东省社科联交流 共推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
- 蔡立辉:加强和创新应急体系建设的科技支撑
- 暨南大学药学院迎来建院20周年 药学院中药标本馆揭牌
- 学校党委书记林如鹏拜会董事会副董事长何厚铧、贺一诚和崔世安
- 学校与珠海市签订共建暨南大学科技创新园(珠海)二期协议
- 学校党委常委开展中青年高知联系对象走访慰问活动
-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庆祝建院40周年 已培育5万余名优秀人才
- 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舒刚波一行来校调研 我校港澳教育研究中心揭牌
- 刘金山:美国经济转型的全球化路径与中国贡献
- 暨南大学港澳台侨学生冲在战“疫”一线 绘就抗疫“同心圆”
- 学校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议 学习传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我校在广东省高校思政课“抗疫”优秀教学案例征集活动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 学校召开2021年秋季中层干部会议部署新学期工作
- 国际学院建院20周年 桃李遍布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
- 【中华文化传四海】发力电影艺术,打造传播中华文化的湾区影视高地
- 卢文刚:港康码今日正式上线,深圳河两岸将不再有“牛郎织女”
- 暨南大学获批2020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立项项目24项,创历史新高
-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 第三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03-14
- 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公布 暨南大学上榜 03-11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03-09
- 陈志平:书法的学术脉络和学科走向 03-09
高考招生
- 暨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