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正式上线!打造暨南人理论学习融媒体矩阵
5月20日,“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正式上线。
“学习强国”是由中宣部主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学习平台。
“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是暨南师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集中展示学校在“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取得重大成果的重要平台,是彰显全球暨南人传播暨南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阵地。
目前,我校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一道成为广东省第一批试点开展高校学习强国号建设和运营的高校。
建设成为“互联网+学习”的重要融媒体平台
“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开通了“要闻动态”“深度暨录”“党建思政”“光影暨南”“学者新语”“在线课堂”6个栏目,旨在建设成为全体暨南人开展“互联网+学习”的重要融媒体平台。
(“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界面截图)
平台将依托学校新媒体矩阵,通过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深入报道暨南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传播、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最新重要成果,发布暨南学者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分析解读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的理论文章,分享在线课程、学术讲座、期刊文献等学术资源,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的能力水平。
报送稿件居全省前列,为强国号开通高能蓄力
中宣部“学习强国”自开通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平台的建设使用,积极搭建编审团队,重点在全国平台和广东平台推介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亮点,在海内外舆论场产生了积极的声誉传播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习强国”全国学习平台重点推介报道我校疫情防控经验和线上教育教学情况。中央统战部官方微信“统战新语”全文转发“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文章《全球连线!暨南大学高能网课停不下来!》。2020年4月28日,“学习强国”全国平台“高校在线教与学”栏目头条推荐《暨南大学牵头大湾区课程联盟 助力湾区高校“停课不停学”》一文,上线八小时阅读量即突破28.5万人次,点赞量近1万次。
“学习强国”全国学习平台关于我校工作的一系列专题报道与重点聚焦,在教育界和海内外舆论场产生广泛影响,大幅提升了我校开展线上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截至2020年4月28日,我校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布稿件70篇次,其中在全国平台发布8篇次,在广东学习平台发布62篇次。2019年,我校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报送稿件数量居全省高校前列。
六大栏目各有侧重,开放渠道欢迎投稿
目前,“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有三种订阅方式。
对于已下载“学习强国”手机APP的用户长按“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官方二维码即可关注、订阅、点赞、分享。第二种方式是扫描“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官方二维码之后,下载“学习强国”APP,然后点击订阅,便可以阅读、点赞和分享。第三种方式是下载“学习强国”APP,打开并在搜索框里搜索“暨南大学”,点击订阅。
(“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官方二维码)
订阅“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后,在暨南大学官方微信的推送《520!“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今日上线》一文中留言点赞,前30名将会获赠《中华传统文化十二讲》。
目前,“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设置的6个栏目各有侧重。
“要闻动态”栏目集中展示学校在立德树人、“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等方面的最新信息。“深度暨录”栏目主要发布学校重大改革、教育教学领域的重大成果、重要科研突破、学校先进人物、校史校情、大学文化等方面的深度报道。“党建思政”栏目聚焦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经验做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成绩。“光影暨南”以音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现暨南的光影魅力。“学者新语”栏目主要发布校内专家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成果、对统战侨务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报告以及对国内外形势和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深度解读的理论文章。“在线课堂”栏目主要发布暨南大学慕课、“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暨南学习论坛”以及校内有影响力的学术报告等讲座内容。
作为新开通的高端、权威的理论学习与新闻发布平台,“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还开通了专门的投稿渠道,六个栏目均欢迎校内各单位积极投稿(投稿邮箱:jnuge@jnu.edu.cn)。
(新闻中心)
责编:李伟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正式上线!打造暨南人理论学习融媒体矩阵
相关推荐
- 汇聚国内资深专家 把脉学校“冲补强”提升计划建设
- 【暨南主题教育进行时】中央统战部主题教育第一指导小组到华文学院督查指导 要求在整改落实上见真章、动真格、求实效
- 暨南大学广东省功能配位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启动
- 张鸿巍:刑事责任年龄降或不降,都宜用数据支撑
- 我校召开国家社科基金工作会议 着力推行“高原建高峰”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
- 夏泉:孔子故里寻思
- 林如鹏书记、宋献中校长发表暨南大学2022年新年贺词
- 【迈向高水平】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打通理论与实践 让应急研究更“接地气”
- 林如鹏书记、宋献中校长发表暨南大学2021年新年贺词
- 药学院曹晖教授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 暨南大学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 联结三地年轻创意力量!暨大联合主办的“广东大广节”升级为“湾区大广节”
- 我校新增理论经济学、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医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暨南学子和妈妈的战“疫”家书
- 我校邀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护人员进行线上主题交流
- 2020年QS亚洲大学排行榜发布,我校位列全国34位、亚洲148位
- “党史故事汇”提亮“四史”学习 暨南大学将港澳台侨生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 抓住新机遇、融入大时代——《人民日报》刊文讲述暨南香港青年创业故事
- 暨南大学召开师德专题教育部署动员大会
- 武文杰 贾宾:增强城市综合韧性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03-14
- 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公布 暨南大学上榜 03-11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03-09
- 陈志平:书法的学术脉络和学科走向 03-09
高考招生
- 暨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