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新机遇、融入大时代——《人民日报》刊文讲述暨南香港青年创业故事
10月29日,《人民日报》要闻版推出报道《香港青年内地创业忙:抓住新机遇、融入大时代》,讲述了暨大香港青年在内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业故事。报道说,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的梦想之地,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越来越多像暨大明伟杰和林俊文这样来自港澳的有志青年正抓住历史新机遇,在大湾区的舞台上逐梦奋进。
报道全文如下:
一大早,明伟杰就出现在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的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穿梭于穗港深三城,他的身上正生动上演着大湾区时代两地三城的创业故事。
“85后”的明伟杰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在粤港和英国、美国的名校多方深造医学,而在暨南大学6年的本科时光,给他人生打上的烙印最深。2018年从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出站后,他放弃了海外高薪的工作机会回到广东,在深圳创办了奥思添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同时获聘母校暨南大学副教授,忙得不亦乐乎。
2019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出了全面规划。广州、深圳等地也相继出台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从学习、实习、交流、就业、创业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
“直到上大学前的几个月,我才第一次来广州。”明伟杰笑着回忆起第一次到内地的情景,他坦言,当时对内地完全不了解。
2005年明伟杰高中毕业,按照内地面向港澳招生的相关政策,可进入暨南大学学医。“在广州短短几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饮食、语言都跟香港一样,让我很适应;不一样的是,发展更快,可以说日新月异。”面对在香港读大学一年4万元港币的高昂学费,他果断选择到更有活力的内地读书。黄金机遇也由此开始。
“当时很少有香港学生选择到内地读书,因为缺乏了解。”明伟杰说,“我的融入方法就是参加学校活动,当时一入学就加入了9个学生社团,忙得团团转。”过程中,明伟杰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人,在交流沟通中得到了成长、增进了理解。
“学生时代的这段经历,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识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同学和老师,大大加深了我对内地的了解和认识,开阔了视野。”明伟杰说。
本科毕业后,明伟杰选择回到香港读研究生,之后又出国深造,但在暨南大学的经历已像风筝的线一样,将他的心牢牢留在了广东:“这里就是我的初心,我出去就是为了回来。”
2016年至2018年,明伟杰相继在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做研究。2018年6月9日,明伟杰做了一个在一些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决定:放弃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职位,回国创业。彼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风起云涌,面向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基地不断涌现,优惠政策层出不穷。
明伟杰看中了深圳市南山区。“我们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设备已经有了一个雏形,虽然很不成熟,但靠着它,我们参加了深圳南山的创业大赛,从40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到去年年底,拿到了30万元奖金。这对我们来说是笔很好的启动资金。”明伟杰说。此外,在南山的园区,明伟杰和他的团队还获得了租金减免的优惠,一个小小的公司就这么成长起来。“大湾区改写了我的未来。”明伟杰说。
同样毕业于暨南大学的香港青年林俊文,也努力行进在湾区创业的路上。如今,他已经成功完成两轮创业,正启动第三轮创业计划。“现在的创业项目是研究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如何在教育场景落地。”林俊文说。
打拼多年,林俊文亲身感受到,大湾区的创业成本不断变低、营商环境也不断优化。“近年来国家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多了很多,服务中小企业创业的机构也成批涌现,供应商体系越来越健全了。”林俊文说,“如今内地有很多好的发展平台,尤其是今年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让我觉得在广州创业更有获得感。现在香港居民去大湾区任何一个城市工作、创业、居住都很便利,就像广州人在番禺居住、天河工作一样。”
未来,林俊文希望将产品进一步推广到大湾区更多城市:“《规划纲要》中提到,广州要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这更加坚定了我的创业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的梦想之地,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珠江之畔,南海之滨,越来越多像明伟杰和林俊文这样来自港澳的有志青年正抓住历史新机遇,在大湾区的舞台上逐梦奋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拼搏正在进行时,逐梦永远在路上,港澳青年们正在努力奔跑,在祖国南方的锦绣大地上描绘出一道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2019-10-29)
原文链接:抓住新机遇 融入大时代?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10/29/nw.D110000renmrb_20191029_5-04.htm
责编:李伟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抓住新机遇、融入大时代——《人民日报》刊文讲述暨南香港青年创业故事
相关推荐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汪一洋一行调研我校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
- 聚焦碳市场建设与碳中和 第四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在我校举办
- 开课1643门!这个联盟助力湾区高校“停课不停学”
- 我校6位教师荣获2021年“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受聘暨南大学名誉教授
- 酒店大堂当直播间!暨大援鄂医生轮休时间连线学生上网课
- 夏泉 康清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个深刻改变”
- 首期“新任教师教学基本功研习营”结营表彰 第二期研习营开营
- 【擦亮暨南金字招牌】我校获批8项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位列全国高校第九名
- 暨南大学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 暨大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交叉学科 数量并列全国第11
- 魏传光: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 暨南大学2020广东投档情况出炉 文理科排位均大幅上升
- 我校召开校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2020年度考核暨“一报告两评议”会议
- 暨南大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综述纪实
- 平安归来!暨南大学第一二批援鄂医护人员返粤
- 张鸿巍: 给未成年人从事商业活动立规矩
- 暨南大学入围QS世界大学排行榜 名列全国第33位
- 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德明一行来校调研
- 暨南大学10门在线开放课程入选首批教育部国际教学平台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03-14
- 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公布 暨南大学上榜 03-11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03-09
- 陈志平:书法的学术脉络和学科走向 03-09
高考招生
- 暨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