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杰 贾宾:增强城市综合韧性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国家战略。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总体部署,2021年3月12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指明发展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已然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湾区内2020年末常住人口约7000万人,经济总量约11万亿元,区域内基本形成特色较为鲜明的产业分工和区域协作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具有人口与建筑物密集度较高、经济社会系统复杂、多元文化交融等特征,如何在内部结构性因素和外界不确定风险的双重扰动下,维持城市系统主要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是城市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韧性城市理念以其整体性格局、系统化思维、综合性策略为城市科学治理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径,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韧性城市,北京、上海等城市也纷纷将“加强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提高城市韧性”纳入到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根据现有研究,目前大湾区内部各城市的经济韧性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城市产业经济结构和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方式密切相关;粤港澳大湾区环境韧性竞争力跻身国际一流水平,但相比全球其他湾区,环境污染和交通便捷度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短板。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内部的综合韧性水平,对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韧性是由城市经济、社会、制度、生态、基础设施等人文、环境系统组成的高度复杂耦合系统,在应对经济冲击、自然灾害等各种不确定风险时的适应与恢复能力。需要从多维度来规划部署韧性城市顶层设计,以此提升城市系统的综合韧性。
一、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加速培育增长新动能
强化经济韧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如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等经济冲击或经济下行压力,依然是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升级的关键议题。粤港澳作为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需进一步调整其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通过创新驱动引领更高质量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城市经济发展韧性,提升经济系统面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在此期间,要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抓手,加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例如积极推动各类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二、增强城市社会韧性,优化社会治理体系
城市社会韧性表现为不同社会群体在抵御冲击或灾害时团结互助的共同体意识,以及城市面对风险时的适应能力和治理体系,增强其韧性有助于社会秩序稳定。一方面,构建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通过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等措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居民面对挫折的承受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维;另一方面,应不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基层或社区自组织的积极性,鼓励公众参与,优化社会治理体系。
三、增强城市制度韧性,促进粤港澳三地深度融合
政府制度设计应体现足够的韧性以适应实际发展需要和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冲击。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与三种货币,其发展面临着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与跨区域治理之间的矛盾,需要跨区域“深度合作”来解决。应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政府构建统筹协调机制,促进三地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各类资源要素自由便捷流通;鼓励粤港澳三地构建湾区公共服务平台,打破地域界限和行政壁垒,促进湾区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完善财税、金融、投资等制度改革,加速三地市场一体化进程。
四、增强城市生态韧性,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存在人地矛盾突出,湿地退化严重,水环境污染严重、森林面积锐减等环境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生态韧性, 粤港澳大湾区需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调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落实低碳生活和清洁生产,系统推进大湾区生态保护与恢复;优化城市土地利用布局,注重绿色开放空间与各类功能用地及设施的综合布局;提升大湾区自然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建立自然资源空间管控体系;培育丰富的区域生态、提升生态系统服务。
五、增强城市基础设施韧性,提升城市“生命线”系统能力
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是韧性城市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也是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狠抓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先导作用,大力优化湾区内交通网络布局,进而提升城市关键功能,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成高效、移动、安全、泛在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数字政府”改革,推动数据上云、服务下沉等,为“数字湾区”、“智能湾区”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武文杰,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贾宾,南开大学博士,暨南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市微观公共服务空间配置优化与可及性评估研究20ZDA037)”的阶段性成果。)
原文标题:增强城市综合韧性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7181410406313973912&item_id=17181410406313973912&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责编:李伟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武文杰 贾宾:增强城市综合韧性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
- 强国有我,不负时代!广东卫视大型专题纪录片《国旗》讲述暨南学子与国旗的故事
- 暨南大学举行第六届本科课程新任教师教学竞赛决赛 推动教学方法与理念创新
- 魏传光:打造高校“互联网+”意识形态新格局
- 我校荣获8项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 卢文刚:融科学防疫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 学校召开2021年春季中层干部会议 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 教师节前夕校领导走访慰问老领导和高层次人才代表
- 广东省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管理研究联盟成立 暨南大学被推荐为理事长单位
- 学校召开2021年秋季中层干部会议部署新学期工作
- 【迈向高水平】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打通理论与实践 让应急研究更“接地气”
- 我校与海外孔子学院携手战“疫”
- 学校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议 学习传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奥运冠军陈艾森、谢思埸与学生共话:“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 思想政治工作再添省级新成果!暨大入选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和“八个相统一”高校思政课建设示范点培育单位
- 暨南大学获批2020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立项项目24项,创历史新高
-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暨大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 【“疫”线党旗红】 暨南大学援鄂疫情防控医疗队战“疫”记
- 暨南大学校友近40万 持续擦亮百年侨校金字招牌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党史学习教育第三次专题学习会议
- 千名港澳台侨学子飙创意、拼创业 2019年港澳台侨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举行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03-14
- 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公布 暨南大学上榜 03-11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03-09
- 陈志平:书法的学术脉络和学科走向 03-09
高考招生
- 暨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