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国家社科基金工作会议 着力推行“高原建高峰”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
12月4日上午,我校在曾宪梓科学馆国际会议厅召开暨南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工作会议。校长宋献中、党委副书记夏泉出席会议。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加快构建暨南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中心工作,着力推行“高原建高峰”的学科建设思路,大力实施“引培并举”的人才强校战略,积极践行“顶天立地”的科研成果导向,加快实施“高端定位”的智库建设理念,继续开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
(会议现场)
宋献中在致辞中表示,2019年是暨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年,也是我校大力推动“侨校+名校”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这一年,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科研项目、科研奖励、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不错的成绩,为我校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大学建设,为进一步擦亮暨南大学金字招牌做出了贡献。
宋献中说,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仍面临优势学科缺乏、一流杰出人才不足、科研竞争后劲不足、高质量学术成果相对较少、智库建设相对滞后等诸多挑战。
他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心工作,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和哲学社会科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十九大“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求为指引,立足当代中国实践,瞄准最新学术前沿,在我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总体布局中,紧紧围绕“加快构建暨南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中心工作,着力推行“高原建高峰”的学科建设思路,大力实施“引培并举”的人才强校战略,深入推进“稳中有进”的国家社科方针,积极践行“顶天立地”的科研成果导向,加快实施“高端定位”的智库建设理念,继续开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
夏泉作总结讲话,就今后进一步加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工作要在项目类别和科研梯队层面解决优势学科整体不够突出和优秀青年人才缺乏的“两头”难题。学校应继续实施“引培结合”计划,加大力度引入和培育从领航人才到青年教师的各层次各类别的文科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应更多地关注学校培育政策,部分学科可采用文理结合、合理分布的策略,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抓手,寻求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增长点。第二,科研管理部门、院系、学科和个人要明确角色定位,提高培育意识,各学院、各学科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对现有科研力量和研究方向进行摸底、梳理、指导、组织和规划,加强与科研管理部门的协同,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工作取得进一步突破提供保障。第三,科研人员应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打磨课题质量,从根本上明确科学研究的任务和目的,紧跟国内外最新形势,立足于国家和社会需求,提高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潘启亮总结了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工作整体情况,就现存问题提出了工作建议,重点部署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工作并进行了政策解读。潘启亮表示,国家社科基金工作目前存在优势学科不明显、部分学科申报集中度过高、应用学科缺少标志性重大重点项目、青年项目立项少、国家级项目在研率不均衡、学院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科研管理部门和学院应继续广泛动员,深挖潜力,坚持“三强化、三重点”的工作方针,同时注重多方联动,提质提量,应用学科为主的学院应在国家级项目的申报中整体把握,不断优化申报结构,努力做到国家自科和社科项目立项数齐头并进。
会议邀请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何克勇、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从评审人视角进行了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经验分享。何克勇表示,科研人员应从申报选题意义与价值、科研团队的学力及知识结构、研究方法的适切性、表述的逻辑性、预期成果的恰当性和可能性等方面不断打磨和提高申报课题质量。申曙光认为,申报书篇幅有限,表达必须精准明确,选题核心是树立问题意识并致力于解决问题,要阐明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团队科研实力,重视应用价值,立足于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处理好细节,如分点展开内容并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区分研究重点和难点、区分研究目标和内容、注重研究方法的具象化和可行性等。两位专家的分享使在场人员受益匪浅。
会议表彰了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咨询专家及组织服务先进个人,优秀文科科研单位及管理工作者。
(宋献中校长、夏泉副书记为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咨询专家颁奖)
学校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文科各学院院领导及科研工作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各基地、智库负责人,受表彰人员和学院科研骨干两百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潘启亮主持。
(社会科学研究处)
责编:李伟苗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召开国家社科基金工作会议 着力推行“高原建高峰”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
相关推荐
- 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德明一行来校调研
- 学校党委召开校级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标杆二级党组织、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中期建设报告会
-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视察珠海校区 冀望校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打造“花园式校区”
- 专家学者云聚暨大 共探“中国之治:制度优势应对新冠疫情挑战冲击”
- 中央统战部在我校召开校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2019年度考核暨“一报告两评议”会议
- 应急管理学院公益直播课助力地方政府抗“疫”
- 开课1643门!这个联盟助力湾区高校“停课不停学”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观学习“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
- 平安归来!暨南大学第一二批援鄂医护人员返粤
-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年会在暨大召开 新增19所联盟会员高校
- 天安门向暨南大学赠送国旗 暨南师生感受“体验式”爱国主义教育
- 高大伦做客百年讲堂解谜三星堆 揭开古蜀传奇的神秘面纱
- 常乐:香港政团如何培养“管治能力强的坚定爱国者”
- 共享千门优质慕课!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助力湾区高校“停课不停学”
- 我校与海外孔子学院携手战“疫”
- 崔占龙、夏泉: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 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专题会议
- 党建领航 思政铸魂 典型引路 如何用一流党建引领“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
- 我校新增4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书记校长“思政第一课”:勉励2020级新生弘扬“抗疫精神” 传承暨南使命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03-14
- 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公布 暨南大学上榜 03-11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03-09
- 陈志平:书法的学术脉络和学科走向 03-09
高考招生
- 暨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