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大学 > 新闻公告 >

生物学院于峰课题组揭示FERONIA信号传递的膜-浆-核通路(图文)

2018-10-26 0 新闻公告 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

 

近日,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学院、植物功能基因组学与发育调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于峰教授课题组在PLOS Biology(五年影响因子:10.206)上以“EBP1 nuclear accumulation negatively feeds back on FERONIA-mediated RALF1 signaling”(EBP1在细胞核的积累负调控FERONIA介导的RALF1信号) 为题目发文,首次阐明了FERONIA受体激酶如何将其RALF1多肽配体信号传递进入细胞核并调控基因表达的分子机理。并被选为当周封面故事进行推荐。

 

 

生物体需要主动适应其周围的环境变化。该过程涉及到受体蛋白感受内外环境信号,并通过特定方式将信号传递进入细胞核从而调节基因表达等步骤。对此过程的深入理解将有利于提高生物体的环境适应能力。细胞膜受体蛋白激酶FERONIA信号通路在植物界是一个“多面手”:FERONIA不仅控制植物生长、种子大小及农作物产量,还调控植物对病虫害、干旱、温度及重金属离子毒害等多种逆境的应答过程。该特性使FERONIA成为分子育种的优良遗传资源。于峰教授长期从事FERONIA信号网络的系统研究,在该领域,曾揭示了FERONIA负调控脱落酸ABA的信号通路(PNAS, 2012); 发现了FERONIA调控种子大小(Molecular Plant,2014);阐明了FERONIA介导RALF多肽激素与ABA交叉会话的机制(PNAS, 2016); 解析了FERONIA在细胞膜上感受RALF1多肽的机制(PNAS, 2016)。

鉴于对FERONIA如何影响细胞核内基因表达的关键事件所知甚少,博士生李驰宇等人发现FERONIA受体激酶通过响应RALF1信号,促进EBP1蛋白合成,并直接与EBP1相互作用,进而将其磷酸化,使其在细胞核中积累。在细胞核中,EBP1蛋白可以直接绑定CML38等基因的启动子,调节基因表达并最终抑制FERONIA信号。EBP1在动植物细胞均保守存在,在动物细胞中,EBP1是EGF-EGFR(表皮生长因子小肽及其激酶受体,多种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点)复合体的下游调控蛋白。本研究丰富了对动植物如何利用小肽-受体激酶进行细胞信号的传感并调节细胞适应性的机制认识。

 

 

图 1 FERONIA通过EBP1控制核内基因表达的工作模型

 

刘选明教授和栾升教授课题组参与合作研究,于峰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开放基金等资助。

 

责任编辑:吴芳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生物学院于峰课题组揭示FERONIA信号传递的膜-浆-核通路(图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