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我和我的祖国】柳礼泉:用“38+”书写的情怀(图文)
衡岳逶迤,麓山秀挺。湘水粼粼的波光见证着千年的传承,一座学府在历史的长河中坎坷前行,在战火的洗礼中唤醒了不屈的文脉。湖南大学承朱张之序,取欧美之长,在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的扎根奉献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将“实事求是,敢为人先”作为人生信条的先进力量。
在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一个人,半生坚守于此,在三尺讲台上擘画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有一个人,一生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爱国敬业的华章;有一个人,一生信仰坚定,倾尽全部的力量引导学生“爱马”“信马”“言马”,以笔为旗,为无数学子引航指向。他,就是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柳礼泉教授。
38年坚守,用半生不离不弃积淀情怀
2019年,是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级教学名师柳礼泉教授留校任教的第38个年头。忆年少时,柳老师徒步来到长沙,伫立湘江之滨,一眼便望见了红墙绿瓦在湘水粼粼的波光里悄然矗立,带着一种古朴与历经世事的沧桑,让他深感既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既心存敬畏更萌生向往。后来得知,那片伊甸园就是湖南大学。从那时起,大学梦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排除万难,毅然参加了高考,如愿成为了湖大学子。毕业后,面临多种多样的就业选择,万分不舍,千种深情,百份牵挂,一个心愿让他选择留校任教,续写与湖南大学的不解情缘。这一留,便已然38个春秋。褪下军装,拿起粉笔,不论何时何地,他始终坚持用自己的方式,为培育他的母校贡献一份光热,为护爱他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有“拼命三郎”美称的他荣誉奖励等身。吸引了众多以“高薪”“待遇”“平台”等为“筹码”“诱惑”的“橄榄枝”,但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是湖大培养了他、收留了他、成就了他,不能等自己翅膀硬了就忘记了感恩回报,于是,他成了圈内有名的挖不动的“墙角”。他对湖南大学的爱、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情已经融入了他的骨血中,他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会议,为学校实现更好的发展献言献策;他借助去外地开会等契机,大力推介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俨然成为了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张行走的“名片”和一位尽职的“代言人”。之所以是38+,因为他依旧还在路上,他说如果可以,只要需要,他愿意继续贡献自己的微光。
38度热情,用理性不温不火润养情怀
从青葱岁月走向两鬓斑白,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虽已年过花甲,但他每周仍然要上12节课,担任1名博士后、6名博士生、14名硕士生的导师。他曾说:“当老师有三重境界,即‘谋生境界’‘责任境界’”和‘乐业境界’”。以教为志,以教为荣,教书育人成为了他最大的乐趣。
除正常的教学活动外,每两周柳老师都会坚持组织一次学术沙龙,分享读书体会,解答学习困惑,进行思想碰撞。2016年,一场如约而至的学术沙龙即将开始,天公不作美,突然狂风大作,学生给柳老师打电话说不要来了。他说:“你们都到了,我怎么能不来?”10分钟后,全身湿透的他赶到了学院,这一切,学生都看在眼里,感动到心间。无论多大的困难,柳老师都坚持下来了。而这一坚持,就是十余载。无论是三尺讲台上激情澎湃的他,还是学术沙龙上娓娓道来的他,都足以成为每一位时代新人学习的典范。
几年前,柳老师在一次高考评卷工作中,遇到一位很多年前教过的理工科女生,班上女生少、男生多,学习的压力让她陷入了迷茫,是柳老师讲:每个人都要有强烈的自信心,要自立自强,女生亦要如此。这番话让她振作起来。如今,她已是湘潭某学校的校长。“万流归宗,形象制胜。做什么样的老师,树什么样的形象,常自问以穷之。”这是柳老师博客中的一段话,也是他的不懈追求。
在学生的印象中,柳老师基本没有寒暑假,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总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有学生凌晨都收到过老师对学生论文修改意见的邮件。近年来,柳老师患上了糖尿病,每年需住院治疗一段时间。2018年4月,他在长沙市第四医院住院,在医院里有这样感人的一幕:躺在病床上的柳老师,一只手打着点滴,一只手在修改学生的论文。这一幕许多同学看到后都感慨不已:老师已经60多岁,获得的荣誉无数,还如此勤奋,作为学生我们有什么理由懈怠。
柳老师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学生热情洋溢的指导,深深影响着每一位柳门学子,也激励着我们更快成为新时代青年。在生活中柳老师待人更是热情真诚,每每遇到中秋、端午等节假日,柳老师都会邀请全体“柳树林”学生到家中吃饭聊天,让远在千里求学的莘莘学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之所以是38+,因为他对专业的深爱,对学生的关爱,对学术的热爱,对教学的挚爱只增不减。
38类成果,用奉献不骄不躁笃行情怀
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潜心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研究,他成为湖南大学第一个国家级教学名师,他摸索前行创立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申请精品课程,最早将《毛泽东思想概论》搬上网络,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和同事研制出立体化的网络课程,成为全国通用、唯一供本科使用的网络资源。他也是湖南乃至全国高校最早提出思政课“五结合”教学法的人,并获得了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他也成为湖南乃至全国高校最早对思政课成绩评价体系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先锋。他首创的“知识竞赛获奖免考法”“研究论文和读书报告评价法”,传为佳话。他改变了过去“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建立起新的思政课成绩立体评价体系,即平时成绩(包括相关知识竞赛、课堂表现、社会调查报告等)计总成绩60%,期末考试计总成绩40%。这一改革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还被教育部以《湖南大学构建“两课”学习成绩评价新体系》为题推介。
从教生涯中,出版了7本著作、8本教材,主持国家、部省级研究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这些论文大多收入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伦理思想研究文丛》之中,书名为《让德育在文化中诗意栖居》,足足有5卷8册之多,面向海外发行,被欧美国家一些大学图书馆收藏。
柳老师治学非常严谨,学生的博士论文中,一句措辞是用“理论反思”还是“理论省思”,抑或是“理论审思”?为此,他几经琢磨,又带着学生向相关专家请教,最后才定下来。这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柳老师对论文写作要求非常严格,大到措辞表述,小到标点符号,都一丝不苟。是柳老师说:“写论文要对得住自己的研究初心。”之所以是38+,因为多年辛勤耕耘后,依旧还有各种荣誉、奖励等成果静待丰收。
三十八载育新人,而今苍郁柳树林,悠悠湘水深千尺,不及老师教我情。好老师,如灯塔,师耀三湘,大爱无声;一言一行,皆是范本;一生一世,难忘恩师。
责任编辑:文亦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读懂中国-我和我的祖国】柳礼泉:用“38+”书写的情怀(图文)
相关推荐
- 湘江新区来校调研新能源汽车项目(图文)
- 湖大2篇论文获2018年度中国产业经济优秀论文
- 【发展巡礼】园区中心:完善园区基础建设 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图文)
- 土木院:《基础工程》——在线学习人数达到8600人的网红课
- 【CCTV经济半小时】湖南大学激活沉睡的科技成果(图文)
- 乌兰调研我校:加快“双一流”建设 服务高质量发展
-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推进“抱团式”发展
- 马华华:托起青春梦想的“前浪”
- 省委副书记乌兰出席老挝地方政府中高级干部湖南研修班(图文)
- 校党委中心组(扩大)开展2019年第2次集中学习(图文)
- 【湖大人物】聂舟:一个“80后”博导的使命感(图文)
- 哈佛、剑桥、帝国理工等海内外青年学者齐聚我校岳麓论坛
- 我校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工作培训会上作经验交流
- 邓卫调研社会科学处(图文)
- 湖南大学参加教育部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
- 华科、大连理工、湖大、深大,“云模式”下的联合毕设!
- 【湖大人物】喻玲:创新教学燃知产之光(图文)
- 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谢建辉来校考察
-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丹青来校讲座(图文)
- 湖大师生原创话剧《风骨》上演 带你一梦千年(图文)
新闻公告
- 学校“双一流”建设周期自评工作会议召开 09-14
- 2020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举行 09-14
- 七旬退休教师勇救落水女孩 09-13
- 校领导看望2020级新同学 09-13
- 王柯敏和黄晋团队在纳米耀斑探针取得研究进展 09-12
- 思政课教师说|讲好讲透伟大抗疫精神 09-11
-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来校调研慰问 09-11
- 学校举行教职工代表座谈会 09-11
- 学校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 09-10
高考招生
- 湖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湖南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