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明:教室里最后一个走的人
刘晓明老师。
决策阶段:成为工程师的老师
2000年5月,刘晓明的硕士毕业答辩会上,最后一个问题,答辩委员会委员、时任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尚守平教授问:“是不是考虑当一名老师呢?”刘晓明的回答是:“我想先成为一名工程师”。就这样,刘晓明到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工作,参加湖南省第一条山区高速公路湘潭至邵阳的建设。
当时,潭邵高速公路堪称湖南省史上最难的高速公路,大学生远不如现在多,研究生更是凤毛菱角。工程中的大小问题,总是要邀请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岩土所等单位的专家进行解答。作为整个项目指挥部唯一一个研究生,刘晓明接触了大部分重要问题的处理,他谈及三点收获:一是工程能力得到锻炼;二是体会到岩土问题是土木工程中最复杂问题之一;三是深感人才是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的主要因素。
2002年12月,潭邵高速公路通车,几乎同时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筹建岩土工程本科专业需要老师。“当一名好的工程师,还是当一名好工程师的老师?”因为这个想法,已经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理解的刘晓明,放弃高速公路较高的收入,成为当时湖南大学岩土系最年轻的老师。
施工阶段:建设学生喜欢的课堂
“风趣幽默,深入浅出”,这几乎是每一个学生对刘晓明老师的课堂评价。如此受到学生青睐的课堂,是刘老师“有意而为之”,也是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
刘晓明老师负责的在线课程《基础工程》吸引8600人学习。
岩土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问题极具个案性,需要因地制宜,对基本概念加以灵活运用。如果照本宣科,会令这门课空洞乏味,于是他“有意”改变自己的课堂风格,融入更多参数背后的故事,使课堂变得有趣又“有料”,同时注重“留白”,为学生释放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课件。
例如,讲到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他没有按工作顺序,按部就班地讲“建筑措施”、“结构措施”、“施工措施”,而是从“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损害”的节名开始分析,将各类措施分为“减轻地基沉降”“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损害”三个层次。通过逐级增加限定词,凸显各种措施的本质性差异后,再展开知识性内容讲解,学生们反映课程“明白多了,好像没那么难了”,同时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了。
知识点“活起来”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经常课后找他交流,他因此总是教室里“最后一个走的人”。帮学生分析学科前景和就业趋势,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流的设计软件,一一指出学生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他乐此不疲地答疑解惑,忘记了时间,却没有忘记教师的初心。
“刘老师讲课不拘泥于课本和PPT,知识点信手拈来,力求为我们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导图。”工程管理系2017级本科生孙家铭回忆土力学课堂时说。
刘晓明老师(右二)带学生参加竞赛。
能做到信手拈来的熟悉程度,得益于刘晓明老师多年来丰富的工程经验。翻看他参与的科研课题和技术服务,从特殊岩土的处治技术到地下空间安全开发,大大小小30多个项目经历都化作课堂上与理论相匹配的真知实践。他也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在《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参与度途径的探讨》一文中,他曾提到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都可参与实际工程,“通过观察随处可见的工地,了解土木‘是什么’;利用实习机会,接触专业工序,了解‘怎么做’;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了解‘怎么算’。”受他的影响,学生们都非常珍惜每一个实习机会。
竣工投产:赋予学生“核心素养”
“我是看起来好说话,其实很严格的老师”,刘晓明老师说得很实在。
他严格要求课堂纪律,作业必须课前交,杜绝课上抄作业;严肃对待设计质量,遇到学生设计的错误,他一一指出并且反复督促更改,不达标决不让过;严厉要求学生,拖沓不交作业的学生、从网上复制答案的学生、随便设计想蒙混过关的学生,刘老师都会坚决“打零分”,任谁也不能说情。
他的“严谨治学”下,学生不敢“怠慢”自己的学业,反而被激发出学习主动性。他说:“如果他们对自己的课业不负责,那就是不知轻重,将来还要犯大错误。”在刘老师看来,“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我负责的意识,正是培养一位未来工程师必备的“核心素养”。
刘晓明老师的课件。
在专业的选择上,刘老师也会强调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他曾经对土木工程专业大二的学生做过调查,学生基本上不知道土木工程包括哪些方向, 也不清楚专业前景。刘老师没有苦口婆心地劝说大家选什么、不选什么,他只做“展示”:在土木院的核心课《基础工程》上,他“展示”央视纪录片《超级工程》中有关土木的片段;在本科生的课堂上,他向学生“展示”学术前沿,甚至带10名本科生参加“土力学大会”,在学生群中分享会议上的学术讨论;他“展示”工程现场搜集的照片,工程事故的动图等等。这些“展示”,在无声中循循善诱,在偶然中水到渠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刘老师深谙这个道理。
课件。
育人就像穿衣扣扣子,一旦扣错,后面皆错。因此,扣好学生职业生涯的“第一颗扣子”,对刘晓明老师来说,尤为重要。不仅要教给他们专业知识,更要从第一课培养学习能力;不仅要劝导学生认真学习,更要从一开始培养他们的“必备品格”;不仅要督促他们追求真善美,更要从源头去掉恶习陋习。“这所有的努力,都是帮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刘老师说。
来源:宣传部
记者:余楚倩
学生编辑:唐恬甜
责任编辑:周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刘晓明:教室里最后一个走的人
- 上一篇:刘全慧:知行合一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 下一篇:姚兰:疫情之中,最牵挂的是学生
相关推荐
- 华科、大连理工、湖大、深大,“云模式”下的联合毕设!
- 化工院:化学系第一党支部开展“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大讨论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推进会举行
- 【思政教师话精神】本网特约评论员:把湖南大学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 《当我们海阔天空》今晚7点在新影院报告厅点映(图文)
- 戴兴鸿:“少校老师”助学生“野蛮体魄”
- 校纪委集中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 我校与国网湖南电力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 公共管理学院与长沙市城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图文)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网络育人类:全媒体时代高校“微思政”育人模式构建
- 体育学院:我校在2019年湖南省大学生羽毛球比赛中再创佳绩
- 我校出版社两种图书入选“第九届湖南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图文)
- 陈伟参加化工1903班主题班会
- 校工会举办2019年工会干部培训会
- 2019华中地区“HackFUN”创客马拉松大赛举行 湖南大学夺冠(图文)
- 蒋洪波:聆听世界,筑巢网络
- 湖南大学助力隆回县搭建智慧纪检平台
- 工管院:“泽稷教育基金”颁奖典礼举行
-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大讨论】超算中心:为人才培养提供超算支撑和保障
- 土木院:举行2019级新生班主任工作交流会
新闻公告
- 学校“双一流”建设周期自评工作会议召开 09-14
- 2020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举行 09-14
- 七旬退休教师勇救落水女孩 09-13
- 校领导看望2020级新同学 09-13
- 王柯敏和黄晋团队在纳米耀斑探针取得研究进展 09-12
- 思政课教师说|讲好讲透伟大抗疫精神 09-11
-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来校调研慰问 09-11
- 学校举行教职工代表座谈会 09-11
- 学校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 09-10
高考招生
- 湖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湖南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