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云”聚首 机械最强“后援团”上线!
学校春季学期已经开启“在线”开学模式。对每位教师和学生来说,这种大规模网课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如何加速教学手段变革?如何提高学生自律力、学习效果?如何线上指导科研攻关呢?
我校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积极开展工作部署,制定远程教学实施方案。汇聚强大的线上“后援团”力量,推进教学与科研工作进展,努力赢取“抗疫”与“成长”的双胜利。
彭晓燕:不落下任何一名学生
彭晓燕老师与湖北籍同学交流。
考虑到湖北地区学生可能会进一步推迟返校,在确认班内有湖北籍学生后,为了不落下任何一名学生,机电工程系教授彭晓燕第一时间启动线上教学方案,并虚心取经,快速制定了高效教学方案。
课堂交流。
“你和家人身体情况怎么样?”“生活上是否有困难?”“我的讲话声音是否清晰?”“PPT翻页是否流畅”……秉着“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的原则,每次课前,彭晓燕老师都会仔细确认细节,才正式开始讲课。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彭晓燕老师经常教育学生们的一句话。她采用实际案例型教学形式,以工程项目为实例,从“点线面”的角度出发,将涉及到机电一体化控制领域的部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进行剖析。对于学生们反馈的问题与疑惑,通过摄像头、视频演示、直播屏幕等方式进行一一解答,让学生们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类似面授的学习体验。
王刚:积极积攒“线上”经验
王刚老师多方比对线上教学途径,积极分享线上教学经验。
1月19日,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教授王刚搭乘高铁,经停武汉回到了郑州老家,带领全家开启了14天的居家隔离生活。预见到疫情可能会对正常教学工作造成影响,作为本学期本科生开设核心课程《微机原理》的课程负责人,自隔离开始,他就开始研究线上教学的可行性。2月18日,《微机原理》SPOC课于课程开课前一周正式在超星课程平台上线。
他先后加入了湖大超星学习通、湖南大学雨课堂的微信讨论组,联系并开设了爱课程和中国大学MOOC等相关课程平台账户,深入学习和实践了SPOC课程的建设方法,并充分比较了各个课程平台的功能区别。“经过推敲、编辑制作的、根据知识点拆散成小段视频的SPOC课程与线上授课相结合,是对于同学们来说最全面的学习途径。”王刚说。
王刚老师在学院教学讨论群内分享自己的使用经验。
为保证教学视频质量,他一边开始调研和采购手写板、摄像头、实验演示装置等设备,一边自学了相关音频、视频录制和编辑软件。他将自己的使用经验在院教学讨论群内进行分享,为学院的线上教学工作打开先机。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响应国家决策,减少出门、避免社会活动的基础上,我们更要积极行动起来,履行好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尽量减少学生学业方面受疫情的影响。”王刚老师感悟颇深。
陈根余: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梯子
陈根余老师协调学生去企业进行研究,并亲自指导实验。
陈根余团队在qq群进行交流。
实验怎么完成?数据如何采集?突来的疫情,让许多未完成实验数据采集的毕业生愁白了头。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陈根余没有一味地去催促或责备,而是耐心地了解问题所在,通过线上指导开展科研工作,并利用自身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与大族激光项目合作基础,协调学生去企业进行研究,并亲自指导实验。
这已不是陈老师第一次为同学们提供校外一流的实验研究条件了。陈根余教授团队的一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说:“我是专业硕士,学习时间本来就短,毕业大论文还有部分实验没做,这次疫情可把我急哭了,真心感激陈老师为我协调到了大族激光公司的实验条件,并悉心指导,不然找好的事业单位工作都要泡汤了。”
“疫情期间,陈根余老师一直在指导我的论文写作与科研进展,并谆谆告诫,工科研究要着力解决国家重点领域的‘卡脖子’难题,不能仅仅发两篇文章了事,研究成果一定要落地、要解决实际问题。”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陶能如说,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亲切和蔼的育人风格,让他们获益良多。
冯慧:善用资源 重点备课
冯慧老师工作照。
冯慧老师与学生的交流。
“其实,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对知识点或者专业词汇的认识和讲解,存在着一些不准确和不严谨。”为了上好“网课”,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助理教授冯慧把这次的备课重点放在教材的学习上,不但买了几个不同版本的《材料力学》教材作为参考,体会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别,还利用爱课程网站的线上资源,从前辈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
那么,如何统计学生到课和听课情况?如何把握课堂活跃度和进度?回忆起第一天“线上”开课的情况,她很是满意。冯慧老师介绍:“试课时就发现,腾讯课堂的签到导出名单是QQ号和昵称,不方便统计哪些学生没有到课,因此,我采取让学生将有名字的头像截图发给班长统计的方式。”
虽说线上课堂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但冯慧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讨论区的发言和讨论非常积极。“有的同学不擅长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在线上,确实更容易表达自己。”第一次下课的时候,很多同学表示还没有听尽兴,还希望课堂延长继续。
张凯:求真务实 减“疫”增“益”
张凯老师联络学生,并为他们在家学习提供便利。
在觉察到疫情的严重性后,机械制造工程系助理教授张凯第一时间利用电话、网络等形式与团队的同学联系。考虑到疫情对学生研究进展,特别是毕业生研究进展影响重大,他逐一联系团队学生:与毕业生讨论大论文框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与留学生讨论本科毕业设计研究进展与工作计划;指导其他研究生在家开展科研工作。
宅家科研如何进行?资料不全怎么办?得知很多同学大部分资料都没有带回家,张凯老师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三次进入到办公室,为学生逐一拷贝、发送,解决大家的燃眉之急。有的学生忘记电脑密码十来次反复尝试,有的学生资料多达25个G,有的学生电脑发生故障……但最终都被一一克服。
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多种网络授课工具,张凯老师第一时间加入多个培训群学习;在对各网络授课工具优缺点掌握后,积极协助年长教师掌握网络工具的使用方法;为了保障网络万无一失,他申请到学院办公楼进行网络授课,并提前在学生中进行试课调研。张凯老师的暖心举动和认真态度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安静的整块时间,是推进科研进展的黄金时间。尽可能地利用这段安静的时光来成长自己。”张凯老师到办公室将科研用的电脑工作站搬回家,梳理前期工作、撰写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建模仿真、撰写小论文、与学生讨论问题……如火如荼地进行科研工作。
来源:宣传部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记者:周丹
通讯员:李迪
学生编辑:邓雨青
责任编辑:周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师生“云”聚首 机械最强“后援团”上线!
- 上一篇:经贸院:研究生“1+2”云端人才培养模式
- 下一篇:定点扶贫视频推进会召开
相关推荐
- 我校与湖南航天举行人才项目合作交流会
- 我校第二届IO+国际组织实习任职训练营主题讲座举行(图文)
- 我校开展2019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
- 【中国航天日·逐梦航天】院士进校园:李德仁院士阐释“时空大数据”(图文)
- 范小君:相互成就的跆拳道师生缘
- 体育学院:侯霞副教授“花样”上体育课
- 我校两项成果喜获第四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图文)
- 潇湘爱乐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奏响千年学府湖南大学
- 谭蔚泓副校长参加生物技术1802班“筑梦青春”主题班会(图文)
-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大讨论】招标与采购中心:从采购发力做好服务和保障
- 化工院段曦东教授课题组在《J. Am. Chem. Soc.》发文:层数可控的二维材料NiTe2的制备(图文)
- 生物学院:刘斌课题组在Biomaterials杂志发表论文
- 校纪委集中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 杨胜刚教授研究团队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 解释中国经济“脱实向虚”之谜
- 邓卫调研科研院、人力资源处、人才工程办(图文)
- 发展联络处:爱心人士毕振珂捐赠5万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 金统院:吴志明在爱课程网分享混合式教学经验
- 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为抗击疫情“四度”工作法点赞
- 韩国湖南大学委托我校孔子学院捐赠KF94防护口罩
- 智能精密工程在新一代IC制造中的应用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图文)
新闻公告
- 学校“双一流”建设周期自评工作会议召开 09-14
- 2020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举行 09-14
- 七旬退休教师勇救落水女孩 09-13
- 校领导看望2020级新同学 09-13
- 王柯敏和黄晋团队在纳米耀斑探针取得研究进展 09-12
- 思政课教师说|讲好讲透伟大抗疫精神 09-11
-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来校调研慰问 09-11
- 学校举行教职工代表座谈会 09-11
- 学校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 09-10
高考招生
- 湖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湖南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1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湖南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