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明:中国道路对“马中西”的融合
中国道路的开辟是建立在吸收各种思想资源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明是其三大思想资源。中国道路对三大资源的融合既体现在前进方向上,也体现在手段路径上。
论述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向时,总是把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实现共产主义三者联系在一起。
中国道路首先是迈向中国现代化的道路。西欧在人类历史上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实现了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实现了人类生产方式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对其后一个历史时代作出根本性的规定。中国道路所承继和发展了的现代西方文明的首要传统,就是始终不渝的现代化取向。
中国道路作为当代中国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既是对民族或文明传统的扬弃,又是这一传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语境中的继承或传承。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志士仁人的梦想,传统文化以其顽强的影响力推动中国道路沿着这一方向前进。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道路的一切行动和措施,从根本上说都是以社会主义为基本导向,都是为了贯彻实施社会主义的原则理想。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所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将现代性文明的市场建制纳入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中国道路是为迈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奋斗的道路,这是一条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
中国道路在实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上更是体现了三大思想资源的交互贯通。
中国道路从现代西方文明中吸取了什么?一是利益原则与市场经济。所谓市场,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约束条件下的个人利益和权利的自由让渡和自由交易。现代西方文明的现代性社会是市场体系高度发达的社会。而中国道路首先将经济领域作为中国改革的突破口,就是为了尊重和响应社会成员个人在劳动和合法诚信经营基础上对经济利益的直接诉求,是对长期排斥忽略个人利益和个性这一弊端的克服。二是个人权利以及相应的社会权利结构体系。在西方世界最先成长起来的现代性文明是以个人的利益和自由为基础的,在现代性文明中,血缘、情感、伦理和传统共同体被代之以诸如城市、市场、政治国家等,以及改变整个人类生存状况的工业文明。从个体性权利变迁的历史视角来看,改革开放内在地包含着对社会权利结构体系的重新界定。
中国道路从中国文化中吸取了什么?一是精神追求与理想信念。中国在精神追求与理想信念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可贵的品质。传统文化中的这种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历史有着不可遮蔽的正面意义和价值,而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正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二是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这是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精神特质。中国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现代西方文明和中国民族或文明传统的兼收并蓄中,在“推”计划体制和社会主义传统体制之“陈”,“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新”中开辟出来的。三是渐进态度与中道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基本特质就是渐进、稳妥和中道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开创中国的改革、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事业时显然是秉承了这一精神。
中国道路从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吸取了什么?一是人民性的根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党和人民开创的事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根本要求。二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成功领导下,在中国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前提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领导开辟的。三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建立起来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始终是中国道路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和完善。
需要说明的是,三大资源对中国道路的重要性并不是相提并论的,在三者之中,马克思主义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中国道路的本体、主体或根本仍然是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所开创的科学社会主义传统,中国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和中国化的进程中开辟出来的,中国道路的继续延伸、拓展和推进,也必须回到当代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事业。
(作者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来源:《解放日报》2019年12月16日04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陈学明:中国道路对“马中西”的融合
- 上一篇:沈国兵: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 下一篇:桑玉成:里程碑意义的“第四件大事”
相关推荐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中央第三指导组一行赴复旦大学调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情况
- 复旦大学召开2019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 闻玉梅:抗疫“终极武器”——疫苗
- 教育部教材局来校调研新闻学教材研究基地建设
- 2021年度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展评会举行
- “眼见为实”:袁正宏课题组“绘制”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的复制时空动态全景图
-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复旦大学党委常委会做了专题传达
- 焦扬赴广西贵州看望慰问选调生
- “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黄宝妹走进复旦,向“00后”讲述她“衣”心织梦、“衣”生为国的故事
- 复旦上医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团队:与病毒竞速,做苍生健康的守门人
-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国贤一行到访复旦大学
- 在特殊时期传递特殊关怀 复旦大学离退休工作者在行动
- 卢向华:怎样的“数字智慧”更值得追求
- 吹响迈向新征程的号角!复旦大学党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出台侧记
- 首届国际整合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陈康令:中国抗疫体现大国担当
- 清醒认识短板不足,厘清目标、路径、任务,加快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规划与“双一流”学科建设大会暨“第一个复旦”研讨会召开
- 复旦上医彭勃等团队联合提出验证胶质细胞转分化的基本原则,证明NeuroD1不能介导小胶质细胞-神经元重编程
- 高仁:以理论自觉自信自强来提升志气骨气底气
- 复旦上医《“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工作启动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