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创新科技生态和发展格局 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
浙江大学围绕“双一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科技创新生态培育和开放发展格局构建,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浙大方案、贡献浙大力量。
坚持以生为本,构建开环整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明确育人理念。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修订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学生评价、教材选用和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等办法,加强对师生“德”的考察,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在岗位聘任、职称评聘和薪酬体系中的比重,强化院系育人主体责任和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二是突出卓越导向。启动实施一流本科生培养计划、一流荣誉学院建设计划、卓越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双创”行动计划,实施优质生源工程,重构高质量通识课程,加大高水平教材建设力度。试行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推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塑造全人教育模式和融合培养体系。三是链接各方资源。大力推动“网上浙大”建设,加快打造“学在浙大”教学平台,深化课堂教育、慕课教学、移动学习和网络平台创新互动,打造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型学习空间。汇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社会师资,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大报告+教师重点专题讲授+学生研究性学习+现场教学”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落地,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优化协同育人环境和实践育人机制。
坚持高标定位,构建综合交叉的创新生态系统。一是完善学科布局。实施高峰学科建设支持计划、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支持计划和优势特色学科发展计划,形成顶尖学科、高峰学科、骨干基础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协同发展、争创一流的学科生态体系。二是推进交叉融合。实施交叉预研项目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跨学科公共平台和学科联盟,促进文理渗透、理工交叉、农工结合、医工融合,同时完善教师校内跨学科的学术评价、成果互认与共享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学科交叉合作的生态环境。三是培育重大成果。启动实施“创新2030计划”,聚焦量子科技、脑科学、数据科学和基因组编辑等领域,以及智能装备与创新设计、绿色智慧农业与人类健康等重大科技和治理问题,布局若干会聚型学科领域,努力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
坚持引育并举,构建人尽其才的人才队伍体系。一是注重师德建设。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育人强师计划、师德师风建设计划,强化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二是建强人才梯队。实施学术大师汇聚计划、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引育计划,建立求是讲席教授、求是特聘学者制度,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顶尖学者和优秀青年人才。三是激活队伍活力。通过完善高层次人才长周期聘任和评估制度、优化项目聘用制人员管理模式、创新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机制等,健全各层次人才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
坚持重点谋划,构建深度实质的开放办学格局。一是服务社会发展。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不断深化与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企业的战略合作,完善全链条的科技支撑和技术转移网络。通过支持之江实验室发展、加快“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全力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以“紫金众创小镇”为重点,打造一流成果转化基地;开展高水平医联体建设试点,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二是深化对外合作。推进世界顶尖大学战略合作计划、海外一流学科伙伴提升计划、国际合作区域拓展计划、“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强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在优势学科领域的战略合作,形成与全球合作伙伴建设发展共同体的大格局。目前学校已与5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三是提升国际影响。推进海宁国际校区和国际联合学院建设,探索建立融合东西方高等教育优势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改革,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加快海外教学科研基地建设,支持各院系、各学科加强与全球合作伙伴的互动,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和全球影响力。
坚持关键突破,构建系统协同的大学治理结构。一是扩大院系自主权。出台关于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全面实行以院系为执行主体进行财务预算,明确院系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资源调配、财务管理、岗位聘任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自主管理权限。二是推进“最多跑一次”。开展深化“一流管理、服务师生”主题活动,完善审批清单、服务清单和责任清单,集中公示330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推进临时出国(境)、毕业离校等事项网上联审联办,引进公安业务等社会服务进驻行政服务办事大厅。三是改革资源配置机制。围绕一流建设科学配置资源,将经费主要用于人力资源建设,进一步突出强化激励、奖优罚劣导向。深化公用房管理制度改革,盘活房地产资源,更好保障教学、科研用房需求。深化财务预算体制改革,严格预算控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浙江大学创新科技生态和发展格局 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
相关推荐
- 近百件南社诗笺入藏复旦大学图书馆
- 心想画成:微电子学院周鹏课题组合作研究实现延展准非易失存储保持时间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访问复旦大学并指导国际标准化工作
- 祝福祖国!党委书记焦扬一行慰问师生,勉励心有所信
-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孙晓溪、张锋合作研究发现导致早期胚胎停育的男性致病基因ACTL7A,揭示其机制并探索了干预策略
- 复旦大学贺强团队研究揭示生物入侵降低滨海湿地保护地的成效
- 宣讲团专家深入基层、走进师生!复旦大学全覆盖开展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复旦大学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2021年区两会上积极履职
- 复旦上医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工作
- 日月光华,祝福!复旦大学,116岁生日快乐!
- 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医院院长论坛在沪举行,20余位中外顶尖医院院长共话医院的机遇与挑战
- 校长许宁生召开人文社科专家座谈会,推动人文社科新一轮创新发展
- 平台善治,“中国网络理政十大卓越案例”发布
- 复旦大学领导班子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专题民主生活会
- 2020年全国高校京昆艺术教学与实践成果“云直播”举行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创建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 “医学是一个好专业,希望大家珍惜!”复旦同学迎接来自武汉前线的特殊一课
- 复旦大学组织师生集中收看国庆庆祝大会、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 吹响奋斗号角!复旦上医2022年度春季工作部署会暨建设“第一个复旦”系列研讨动员会召开
- 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文代会,听听他们来自一线的声音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