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一个好专业,希望大家珍惜!”复旦同学迎接来自武汉前线的特殊一课
在授课ppt中,朱畴文在一张上海9支医疗队领队集结的合影上,写下“敬畏生命、敬畏专业、敬畏职责、敬畏规则”十六个字
“我正在武汉前线,想先给同学们送上几句话,敬畏生命、敬畏专业、敬畏职责、敬畏规则,与大家共勉!”3月3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同学迎来了特殊的一课。屏幕另一端为同学们开讲的正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从课程视频录制到在线答疑,朱畴文都是在武汉抗疫一线的繁忙工作之余完成。
当天上午8点,朱畴文准时上线,就“内科学A”课程中的“肝性脑病”章节为学生进行在线答疑。90分钟的答疑时间内,学生们提问讨论踊跃,累计80人次留言提问。朱畴文和同学们分享了很多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临床经验。他鼓励同学们,要多多锻炼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学习、多沟通,以后在临床上多观察、多思考,不断训练自己的临床思维。
在答疑的最后,身处抗疫前线的朱畴文有感而发,对学生说:“这段时间,我在武汉的感慨是,医学是一个好专业,希望大家珍惜。你可以做很多事情,而这些事情是非专业的人所做不到的。”
医学教育,三分授医理,七分授医德。这一课承载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医学知识的答疑解惑。
就在这节课开讲前,朱畴文已经在前线奔波忙碌了24天。课程团队担心他忙不过来,向他提出,是不是考虑课程延期或者换人。“轮到我,我就上了呗。”朱畴文的回答很是爽快,“教学安排是环环相扣的,延期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不利,换人也还要麻烦别人。最主要是,我喜欢给同学们上课。”
凭着这份热爱和责任感,忙完前线工作的朱畴文回到酒店,打开电脑,切换到“教学”模式,备课、制作课件、录制教学视频……为了保证在线教学顺利进行,前后方紧密配合,上海的课程团队和同事协助朱畴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提供技术指导。“一开始视频文件太大,上传不了,团队帮忙做了一些处理,总算是在开课前一天上传成功了。”朱畴文说。
在特殊的地点开课,朱畴文还特意花了一点时间,在课程正式开讲前为同学们展示了几张珍贵的照片:一张出征时医疗队的合影,一张登上飞机时的合影,一张他在前线帮助队员穿上防护服的照片,以及一张上海9支医疗队领队集结的合影。“到武汉三个星期了,感触很多,这是最近工作的几张照片,希望今后有机会和同学进一步交流!”朱畴文说。
“前线工作真的很辛苦,希望朱老师注意休息,保重身体!”同学们也为前线开课的老师送上了关心与问候。面对这堂来自前线的特殊一课,同学们自然倍加珍惜。课程教学秘书、中山医院老年科医师刘楚表示,努力和感动不仅仅来自于授课老师。“即使课程内容在前一天才上传成功,同学们还是很认真地提前自学视频,提前完成作业,提前留言讨论,讨论版里的问题盖了一楼又一楼。”
朱畴文也被同学们的热情深深感动,“我发现很多学生提出了问题后,并不是坐等着我来给他们答案。他们会自己讨论,互相启发。” 他希望,通过这一课,不单为同学们传授专业知识,也能带给学生更多的启示。
课后,学生们的留言刷屏了课程页面,有珍重:“肝性脑病这一章已然是意义特殊的一章”;有感谢:“感谢朱老师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上这一课,收获满满”;有敬意:“朱老师以身作则告诉我们未来如何做一名好医生好老师”;有祝福:“朱老师和全体抗疫人员平安归来!”
朱畴文表示,自己十分盼望疫情过去后,能回到课堂上,有机会当面和同学们聊聊这段时间的感悟。“我喜欢上课,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探讨,这是非常鲜活的,这种场面啊,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内科学课程负责人、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世耀表示,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已形成了优良的教学传统。课程的师资囊括了众多复旦附属医院的优秀临床医生,此次线上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除了赴武汉前线的朱畴文,还有不少教师奋战在上海的抗疫一线。“一线开课让教学变得更为鲜活,老师们奋战在前线的状态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教材。”陈世耀表示,这些一线课堂除了传授学科专业知识,更传递着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情怀。
据悉,为了让线上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内科学A”教学团队在学生答疑指导群以外还专门建立了教师交流群和骨干学生交流群,通过这两个群高效收集反馈信息并随时改进课程的答疑指导,形成每堂课后的答疑整理报告反馈给学生复习。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也主动提出“课后学生分组整理相关答疑内容,给老师审核后发给学生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医学是一个好专业,希望大家珍惜!”复旦同学迎接来自武汉前线的特殊一课
相关推荐
- 黑龙江省与复旦大学在线签署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复旦大学迎来8000余名2021级研究生新生
- 一笔一画皆为真情 复旦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留言册背后的故事
- 上海(复旦大学)扶贫研究中心揭牌
- 附属中山医院和药学院合作在干细胞外囊泡治疗心肌损伤方面取得新进展
- 启航人生新“研”途!研究生迎新文化节上演
- ?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复旦大学一等奖获奖总数创上海市奖历史新高
- 复旦大学举行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 我校获教育部关工委2019年“读懂中国”活动表彰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田朋飞团队发表综述文章 解析Micro-LED显示全彩化关键技术
- 推动银校合作迈上新台阶!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等一行来访复旦
- 复旦师生追思缅怀陈望道老校长
- 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牵头启动大规模泛癌种早筛研究
- 《2021年上海消费市场大数据蓝皮书》正式发布
- 首位驰援武汉的上海医生钟鸣和上海五院50名战士回家啦!复旦497位援鄂英雄悉数荣归
- 复旦大学多项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 现代物理研究所马余刚院士团队在正反超核质量和结合能测量中取得重要进展
- 郑长忠:为世界谋大同而凝聚共识——中国外交话语权提升的逻辑与路径
- 姚凯:上海要多维度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 复旦学者线上参加第十届APEC高等教育合作国际会议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