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行。6月21日下午,复旦大学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正大体育馆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焦扬、校长许宁生等学校党政领导,校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代表、部分机关部处和各院系负责人,4000余名2019届毕业研究生以及毕业生家属出席典礼。毕业典礼由常务副校长桂永浩主持。把握大势,决胜未来,跑出创新加速度
“创新改变世界,创新改变未来。”许宁生在毕业典礼上勉励全体毕业生要把握大势,迎难而上,加速创新,突破瓶颈,决胜未来!
许宁生希望毕业生保持创新动力,守牢初心。“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坚持创新,是不容易的事,每一次微小的创新背后,都可能经历无数的挫折。唯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寄语毕业生传承好、发扬好复旦人的“创新基因”,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锐意进取,开拓前进!
“创新要有澎湃的激情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更要有定力、有毅力、有耐力。”他希望毕业生增强创新定力,不懈求索,在踏入社会后,不要浮躁、不要抱怨,始终博学笃志、苦练本领,在创新的过程中保持一股韧劲,朝着目标不断前进!
他还希望毕业生凝聚创新合力,兼容并包。“今天的创新,呈现出从单一走向综合的趋势,越来越成为一种跨领域的融合创新、综合创新。更加强调团队精神,更加强调在团结协作中实现合作发展,在服务大局中实现个人价值。”他指出,复旦毕业生在创新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在团队合作中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创新力量!
许宁生鼓励全体毕业生继续努力,为祖国、为社会、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创新才智,在不懈奋斗中书写自己的人生精彩,跑出创新加速度,做决胜未来的复旦人!奉献伟大时代,谱写人生华章
骊歌唱响,青春远航。“团结、服务、牺牲,师生一德精神贯”“爱国、求实、创新,先忧后乐交相勉”“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与祖国同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与时代同行”“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光彩”,正大体育馆主席台两侧和会场四周悬挂着的红色横幅烘托出了毕业的气氛和庄重的仪式感。
典礼开始前,全场师生一起观看了研究生毕业纪念片《永久奋斗》。十多分钟的短片打开了毕业生的回忆闸门,校园生活的丰富与充实,求学问道的艰辛与满足,家国天下的情怀与担当,无数的过往和感情交织在被唤起的记忆里,引发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宣读了2019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名单。长期以来,复旦大学号召毕业生把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和人民需要结合起来,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校领导和导师代表向奔赴基层、西部和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代表赠送了纪念品,祝愿他们带着理想与使命,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他们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不忘恩师嘱托,追求终身学习
毕业时节,师恩难忘。导师为研究生的培养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师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毛颖作为导师代表发言。“向过往致敬,为未来壮行!”毛颖以登山的故事、道路的故事、盲人撑杆跳的故事,勉励毕业生做新时代最优秀的人应该心态拔尖、终身学习、永远奋斗。“无论今后走向何方,要始终铭记,是这个蓬勃发展的国家和机遇无限的时代在托举着我们;而‘博学笃志,明其道不计其功;敬业乐群,正其谊不谋其利’的复旦会永远给我们无尽的精神动力,复旦会为我们留下青春记忆,无论未来身在何处,都可以彼此识别。”
“年轻就是要敢想、敢闯、敢干!”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鼓励年轻人要始终脚踏实地,不断创新,持续奋斗,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前进的路上不会铺满鲜花,挫折,摔倒是一定会有的,但我们不放弃,要再次站起来,翻过一座山,就有能力翻越更大的山。” 张顺茂还鼓励复旦学子要不断学习,终身成长,要不断创新,迎难而上,将自强不息的力量带到各行各业,带到世界各地。
毕业生代表、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2019届博士毕业生胥博瑞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的经历。2017年底他得知自己患上滤泡性淋巴瘤,但他以乐观心态面对疾病,坚持科研,最后发表十四篇SCI论文(五篇第一作者)按期毕业。经历了这样一次意外和磨练,让他更加明确了未来人生的方向,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材料的世界,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以科学而自信态度去面对未知的挫折和挑战,过积极的人生。他与在场毕业生共勉,“人生的轨迹可以改变,前进的速度可以调节,只要认清目标、瞄准方向、不惧挫折、把握人生,终有一日能实现人生的理想。”聚沙成塔,以累累硕果回报母校
典礼上,2019届全体毕业研究生向母校送上毕业纪念品喷涂画卷《聚沙成塔》,寓意复旦学子将团结一心,凝聚共识,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以累累硕果助力母校“双一流”建设。焦扬代表学校接受毕业纪念品。
这份毕业纪念品通过检索各论文数据库,将我校2019届研究生毕业生在各学科发表的共计32896幅论文封面和插图收集起来,通过自行编写的计算机图形化程序,生成包含我校四校区标志性建筑的校园图景长卷。画卷长5米、高1.4米,用荧光涂料修饰和喷涂,即使昏暗黑夜,画卷也熠熠发光,象征母校在莘莘学子困顿迷茫的关键时刻,温柔且坚定地给予他们力量和光明,为他们指引未来前进和努力的方向。
副校长张人禾宣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公告。全场研究生毕业生接受校领导、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院系党政领导、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和导师代表拨穗,为充实、进取的研究生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最后,毕业典礼在全场师生深情嘹亮的校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创新改变世界,创新改变未来。”许宁生在毕业典礼上勉励全体毕业生要把握大势,迎难而上,加速创新,突破瓶颈,决胜未来!
许宁生希望毕业生保持创新动力,守牢初心。“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坚持创新,是不容易的事,每一次微小的创新背后,都可能经历无数的挫折。唯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寄语毕业生传承好、发扬好复旦人的“创新基因”,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锐意进取,开拓前进!
“创新要有澎湃的激情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更要有定力、有毅力、有耐力。”他希望毕业生增强创新定力,不懈求索,在踏入社会后,不要浮躁、不要抱怨,始终博学笃志、苦练本领,在创新的过程中保持一股韧劲,朝着目标不断前进!
他还希望毕业生凝聚创新合力,兼容并包。“今天的创新,呈现出从单一走向综合的趋势,越来越成为一种跨领域的融合创新、综合创新。更加强调团队精神,更加强调在团结协作中实现合作发展,在服务大局中实现个人价值。”他指出,复旦毕业生在创新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在团队合作中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创新力量!
许宁生鼓励全体毕业生继续努力,为祖国、为社会、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创新才智,在不懈奋斗中书写自己的人生精彩,跑出创新加速度,做决胜未来的复旦人!奉献伟大时代,谱写人生华章
骊歌唱响,青春远航。“团结、服务、牺牲,师生一德精神贯”“爱国、求实、创新,先忧后乐交相勉”“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与祖国同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与时代同行”“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光彩”,正大体育馆主席台两侧和会场四周悬挂着的红色横幅烘托出了毕业的气氛和庄重的仪式感。
典礼开始前,全场师生一起观看了研究生毕业纪念片《永久奋斗》。十多分钟的短片打开了毕业生的回忆闸门,校园生活的丰富与充实,求学问道的艰辛与满足,家国天下的情怀与担当,无数的过往和感情交织在被唤起的记忆里,引发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宣读了2019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名单。长期以来,复旦大学号召毕业生把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和人民需要结合起来,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校领导和导师代表向奔赴基层、西部和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代表赠送了纪念品,祝愿他们带着理想与使命,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他们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不忘恩师嘱托,追求终身学习
毕业时节,师恩难忘。导师为研究生的培养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师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毛颖作为导师代表发言。“向过往致敬,为未来壮行!”毛颖以登山的故事、道路的故事、盲人撑杆跳的故事,勉励毕业生做新时代最优秀的人应该心态拔尖、终身学习、永远奋斗。“无论今后走向何方,要始终铭记,是这个蓬勃发展的国家和机遇无限的时代在托举着我们;而‘博学笃志,明其道不计其功;敬业乐群,正其谊不谋其利’的复旦会永远给我们无尽的精神动力,复旦会为我们留下青春记忆,无论未来身在何处,都可以彼此识别。”
“年轻就是要敢想、敢闯、敢干!”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鼓励年轻人要始终脚踏实地,不断创新,持续奋斗,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前进的路上不会铺满鲜花,挫折,摔倒是一定会有的,但我们不放弃,要再次站起来,翻过一座山,就有能力翻越更大的山。” 张顺茂还鼓励复旦学子要不断学习,终身成长,要不断创新,迎难而上,将自强不息的力量带到各行各业,带到世界各地。
毕业生代表、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2019届博士毕业生胥博瑞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的经历。2017年底他得知自己患上滤泡性淋巴瘤,但他以乐观心态面对疾病,坚持科研,最后发表十四篇SCI论文(五篇第一作者)按期毕业。经历了这样一次意外和磨练,让他更加明确了未来人生的方向,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材料的世界,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以科学而自信态度去面对未知的挫折和挑战,过积极的人生。他与在场毕业生共勉,“人生的轨迹可以改变,前进的速度可以调节,只要认清目标、瞄准方向、不惧挫折、把握人生,终有一日能实现人生的理想。”聚沙成塔,以累累硕果回报母校
典礼上,2019届全体毕业研究生向母校送上毕业纪念品喷涂画卷《聚沙成塔》,寓意复旦学子将团结一心,凝聚共识,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以累累硕果助力母校“双一流”建设。焦扬代表学校接受毕业纪念品。
这份毕业纪念品通过检索各论文数据库,将我校2019届研究生毕业生在各学科发表的共计32896幅论文封面和插图收集起来,通过自行编写的计算机图形化程序,生成包含我校四校区标志性建筑的校园图景长卷。画卷长5米、高1.4米,用荧光涂料修饰和喷涂,即使昏暗黑夜,画卷也熠熠发光,象征母校在莘莘学子困顿迷茫的关键时刻,温柔且坚定地给予他们力量和光明,为他们指引未来前进和努力的方向。
副校长张人禾宣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公告。全场研究生毕业生接受校领导、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院系党政领导、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和导师代表拨穗,为充实、进取的研究生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最后,毕业典礼在全场师生深情嘹亮的校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复旦大学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相关推荐
- 2019复旦科技创新论坛在沪举行
- 李总理出席双创周启动仪式 复旦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 复旦大学召开2018年度CNS作者座谈会
- 100天,听青年讲100个故事!本期聚焦江姐狱友胡其芬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彭鑫教授CodeWisdom团队获得2018年TSE年度最佳论文奖
- 第三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出炉 复旦上医2个项目入选,1个项目荣获提名奖
- 复旦大学检验医疗队圆满完成对口支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新冠核酸检测工作
- 团结“战疫”的日夜,是他们和我们携手度过!
- 旦复旦兮送福来!全球复旦人,快来领取来自书记校长的新春祝福
- 纪念陈望道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举行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电影《望道》开机
- 让烈士回家!复旦烈士纪念雕塑、纪念广场今天揭幕
- 复旦上医举行2020届毕业生代表座谈会
- 复旦大学116周年校庆升旗仪式举行
- 教育部发布《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0年度)》
- 澜湄优秀青年的创新合作大舞台 6国42名青年齐聚青海同
- 向荣:世界史视野中的亚洲海域 ——读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
- 陈康令:浦东,勇做开路先锋
- 徐雷: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初探
- 早期“纯磨玻璃肺癌”5年生存率可达100% “
- 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共同开启高等教育合作共赢新局面!第22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焦扬作主旨发言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