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张思团队首次报道病原生物感染介导DNA损伤和肿瘤发生的新机制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张思老师在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领域取得重要成果。1月7日,相关研究成果以“Hepatic NOD2 promotes hepatocarcinogenesis via a RIP2-mediated proinfammatory response and a novel nuclear autophagy-mediated DNA damage mechanism”为题原在J of Hematology & Oncology正式发表,题目为。该项研究利用多种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阐明了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NOD2引起肝脏炎症和基因不稳定性的机制。
肝脏发生损伤时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渗透性增加,肠源性细菌成分通过门静脉系统到达肝脏,逐渐累积的细持续促进肝脏疾病发展,形成“二次打击”,但介导病原微生物二次打击的识别受体尚不明确。团队研究发现:细菌成分胞壁酰二肽可通过激活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NOD2,活化NF-κB、MAPK和STAT3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而加重肝脏炎症反应。更重要的是,首次发现NOD2激活后,能够进入细胞核,引起核自噬现象发生。同时降低核自噬降解维持基因组稳定的关键蛋白lamin A/C表达,从而增加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导致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机率增加,增加致癌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怡博士、中山医院消化科唐文清博士、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亮副教授为并列第一作者。基础医学院张思老师,陈舌教授和中山医院消化科薛如意副主任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图一: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NOD2激活后,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和基因不稳定性的机制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3045-020-01028-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基础医学院张思团队首次报道病原生物感染介导DNA损伤和肿瘤发生的新机制
相关推荐
- 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筹)闵行院区开工奠基
- 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复旦大学2021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举行
- 许宁生受聘担任上海市科协集成电路专业委员会主任
- 复旦大学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一场特殊的云端“晚会” 复旦青年为战“疫”加油
- 迎校庆,校友谭瑞清回母校捐赠2亿!支持复旦学科发展,设立人才队伍建设基金
-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第一波牛宝宝诞生啦!
-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工作部部长工作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査屏球:《赘笺唐诗绝句》源流
- 团结抗疫的日夜,他们这样度过!
- 3天20场前沿报告 聚焦表型组时代的人类健康
- 【壮丽七十年 奋进“双一流”】做基础医学引领者 双一流建设排头兵
- 【新时代@教育】复旦学子王晓雨射落第52届世界射击锦标赛金牌
- 把板书搬到线上!为了上好在线课程,这位复旦教授很用心
- 第四届“两岸学者共话·世界史”论坛在上海举行
- 115名复旦师生齐聚云端合唱校歌献礼复旦115周年校庆
- 复旦大学师生热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复旦大学党委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十次集中学习研讨
- 志德书院原创老校长大师剧《马相伯在1913》面向新生上演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蹈专场在相辉堂上演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