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余发星、彭俊杰、华国强合作团队研究发现RNF43在结直肠印戒细胞癌中发生高频突变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靶向疗法,结直肠癌目前已成为第二大致死瘤种。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ncer, SRCC)是结直肠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占所有结直肠癌的1%左右。印戒细胞癌的发病年龄较传统腺癌明显提前;预后比传统腺癌较差,5年生存率在0%-36%之间;发现时的病期较晚,约60%的印戒细胞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III期或IV期。此外,印戒细胞癌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腹膜转移,转移率分别高达79%及35.7%,却较少发生肝转移。因此,结直肠印戒细胞癌虽发病率低,但破坏力大、预后差,值得关注。然而,有关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的生物学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近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余发星研究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彭俊杰及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华国强合作在《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 & 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Frequent RNF43 mutation contributes to moderate activation of Wnt signaling in colorectal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的文章。该研究通过对29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样本的全外显子测序,结合与腺癌、粘液腺癌的表达谱对比分析,揭示了这一罕见癌的分子特征。
在结直肠SRCC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TP53 (55.2%),RNF43(34.5%),MUC16(31.0%),TTN (31.0%),PCDH17 (27.6%),KMT2D(24.1%)和SMAD4 (20.7%)。与TCGA中结直肠癌的腺癌(Adenocarcinoma,AC;n=458)及粘液腺癌(mucinous adenocarcinoma, MAC;n=59)测序数据相比,SRCC中RNF43的突变频率明显增高,而APC的突变频率仅为3.4%(1/29),后者在AC及MAC中突变率高于70%。同时,RNF43在SRCC和AC/MAC的突变模式不同,SRCC中的RNF43突变多为N端的无义突变(p.Glu43*和p.Arg132*);AC/MAC中,多数RNF43突变为C段的热点移码突变(p.Gly659fs)。APC和RNF43都是WNT途径的关键调控因子,它们的失活可稳定β-catenin并导致核移位。这表明SRCC和AC/MAC激活Wnt/β-catenin通路的方式有所不同。此外,MAPK和PI3K通路相关基因在SRCC的突变率较低。除已报道的KRAS、PIK3CA的突变率较低外,研究人员还发现PTEN、IRS2和BRAF等驱动突变在SRCC中也很少发生。缺乏MAPK和PI3K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导致SRCC低增殖表型的原因。
该研究对6对SRCC/AC/MAC肠癌组织进行RNA-seq,发现在不同亚型的肠癌中,Wnt通路均被激活,但在SRCC中的激活状态较弱,这可能与RNF43突变对Wnt通路的作用较弱有关。此外,SRCC与上皮-间充质转化、血管生成和独特的代谢基因表达谱相关,可能是SRCC高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原因。
该研究是首个对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较大规模测序分析,为SRCC致癌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RNF43突变是第一个被报道的可能导致SRCC特异表型的基因变异事件。该研究发现的独特的SRCC分子特征,为日后SRCC的基础及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据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雅琪博士、王仁杰博士及生物医学研究院李健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余发星、彭俊杰、华国强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也得到了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刘赟、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黄胜林的大力支持。
目前缺少用于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发生机理及抗印戒细胞癌药物开发的接近临床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实验材料。在前期研究中,彭俊杰/华国强课题组构建并鉴定了首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类器官系及细胞系,相关研究发表于Carcinogenesis,为印戒细胞癌的研究提供了体外研究工具。此外,余发星及徐彦辉课题组近期在Protein & Cell发表USP47通过去泛素化YAP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的工作,提供了新的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
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3238-020-00691-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复旦大学余发星、彭俊杰、华国强合作团队研究发现RNF43在结直肠印戒细胞癌中发生高频突变
相关推荐
- 许宁生: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 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新一轮省校合作协议签约,“复旦·山东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 复旦上医在鄂学生党员相聚“云端” 开展了一场特别的主题党日活动
- 徐惠平:埋头苦干,一心一意把教学做好
-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科理论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相结合,培养服务治国理政的卓越人才
- 复旦大学黄志力和李文献课题组揭示全麻药作用新机制
- 相融相合 相得益彰 第六届上医文化论坛举行
- 复旦大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立 校党委书记焦扬作首场宣讲报告
- 复旦大学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2020年区两会上积极履职
- 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一行来我校访问
- “一网统管与协同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 15岁考入复旦数学系的李大潜说:个人的成就,离不开党的培养!
- 我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暨中心组(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 “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与校关工委老同志座谈交流
- 蔡基刚:警惕职业教育“本科化”退化为“文凭化”
- 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捷联合国内外临床团队基于个体化大脑结构共变网络揭示精神分裂症异质性
- 追梦百年,初心依旧!2021年新年音乐会举行
- 附属妇产科医院丁国莲团队合作研究 揭示环境因素的父系跨代遗传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复旦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举行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