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黄志力和李文献课题组揭示全麻药作用新机制
全身麻醉药应用至今已有170余年,可使病人产生意识消失、镇痛等作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然而其作用机制至今未明。Science将“一般麻醉剂如何发挥作用”列为125个科学前沿问题之一。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黄志力课题组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李文献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发现位于基底神经节和边缘系统交界处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中一类抑制性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亚群—多巴胺D1受体(R)阳性神经元调控七氟烷全身麻醉作用。3月11日,相关研究成果以“Nucleus accumbens neurons expressing dopamine D1 receptors modulate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in sevoflurane anesthesia”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Current Biology。
研究人员利用D1R-Cre小鼠,通过在体光纤钙信号和脑电-肌电记录,发现多巴胺D1R阳性神经元在七氟烷麻醉诱导期活性下降,在苏醒期活性增加。利用化学遗传学方法,特异性激活伏隔核D1R阳性神经元,小鼠对七氟烷麻醉的敏感性降低,七氟烷麻醉诱导延缓、但苏醒加快;抑制D1R神经元活性,其作用相反。通过光遗传学结合脑电-肌电记录和行为学分析,发现473 nm蓝光特异性激活持续稳定麻醉状态的小鼠伏隔核D1R阳性神经元,能迅速诱导大脑皮层活化和行为苏醒。之前,黄志力课题组发现伏隔核D1R阳性神经元在生理性觉醒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研究提示:全麻药作用机制可能与睡眠-觉醒调节神经环路存在交叉。
本研究在神经环路水平上,提出了七氟烷麻醉作用的全新机制,可能为开发新型全麻药以及临床治疗干预全麻后相关意识障碍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复旦大学博士生包娓娓和徐薇为本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黄志力和李文献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复旦大学黄志力和李文献课题组揭示全麻药作用新机制
相关推荐
- 复旦科学家通过青少年脑影像学随访队列分析揭示多动症双通路模型的关键脑区
- 复旦科学家研究成果入选《自然》(Nature)2019年度十大杰出论文
- 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城市应急管理与风险分级治理” 研讨会举行
- 刘学礼 杜艳华:“两弹一星”精神 科技报国勇攀高峰
- 徐彦辉:持续研究20年,在分子生物学前沿开疆拓土
- 茫茫戈壁滩上献青春 他们为防核战争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贡献
- 复旦大学召开2019年校领导班子春季务虚会
- 向建党100周年献礼!“两大工程”图书出版、《望道》电影项目主创人员坚守奋战!党委书记焦扬一行看望慰问
-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会见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第一届国际咨询委员会中外委员
- 【迎接党代会】开放复旦:在复兴中国融入世界 纳百川汇聚引领未来
- 物理学系晏湖根课题组揭示单层黑磷中的双曲型激子极化激元
- 《人民日报》刊登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署名文章《高等教育改革应更具创新性》
- 复旦大学图书馆迎来建馆百年
- 《天慕》电影主创团队分享暨观影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善用“大思政课”,有机融入党史教育,打造复旦样本!思政教师座谈会两周年,校党委书记焦扬赴马院调研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宣布大会
- 【壮丽七十年 奋进“双一流”】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世界一流的化学学科
- 高仁:以理论自觉自信自强来提升志气骨气底气
- 推进玖园名师大家旧居修缮二期建设,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浦区委书记率队专程来复旦考察座谈
-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的这处免费住宿,抚慰着每一颗焦急的心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