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学校德育研究院举办北京德育云论坛2020年第1期

2020-06-23 0 新闻公告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新闻网

  为顺应疫情背景下的学术交流新常态,促进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的思想交流与共享,首都师范大学学校德育研究院于6月20日通过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办第一期北京德育云论坛,论坛主题为“疫情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理论与实践”。论坛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朱晓宏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海南师范大学易连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黄向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班建武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王寰安副教授、北京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张忠萍校长、北京宏志中学赵勇副校长、上海新世纪中学曹海燕主任、北京西田各庄中学史俊宇副书记作为嘉宾。我校学校德育研究院执行院长胡萨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林可博士以及我校高洁博士分别担任论坛主持工作。

  本次论坛从德育研究视角聚焦疫情时期的家校教育问题,提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的家校教育理念,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参会人数282人,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江苏、辽宁、云南、海南等多地高校师生、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校长和老师。论坛内容引起了点评专家的积极回应和听众的广泛参与,《中国德育》《现代教育报》《思想政治课教学》《北京教育》等多家媒体在线参与了本次论坛。

  主题报告环节,朱晓宏教授作题为《家校生活:儿童体验共同体的道德情感》的报告。她指出,家校合作必须基于人类生活共同体视角,重视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内在一致性,即共同体生活。重构家校共育理念,让孩子学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共同体道德情感。易连云教授对此予以评论:疫情的发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人类共通性的一面,也让我们看到我国年轻人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家校共育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道路中任重而道远。

  校长报告与点评环节,张忠萍、赵勇、曹海燕、史俊宇分别分享了各自学校在疫情期间开展家校共育的探索。与会的知名德育理论研究者结合校长们的报告,围绕疫情为家校共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家校共育有效的模式与方法、以及反思疫情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工作重点等话题展开讨论。

  论坛总结与反思环节,学校德育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作题为《许可馨,也许您已经忘记》的报告。他首先肯定此次论坛的积极意义,随后,分别以“许可馨事件”和“谬可馨事件”为例,对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进行反思,提出我国的德育工作应当要进一步加强基本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拥有基于事实与逻辑的批判性思维。

  此次网络论坛过程中,听众与专家积极互动,参与者纷纷表达对学校德育研究院未来活动的期待之情。

  首都师范大学学校德育研究院是在北京市支持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高精尖学科的前提下,由我校教育学院基本理论研究团队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基本理论研究团队合作,于2019年成立并创立北京德育论坛品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学校德育研究院举办北京德育云论坛2020年第1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