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理工大学 > 新闻公告 >

北理工9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2021-09-17 0 新闻公告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新闻网

日前,中国科协公布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2020-2022年度)入选名单,400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人员中,我校共有9人入围,入选人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三。这是中国科协第六次公布“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名单,此前我校已有28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中国科协实施的人才支持项目,于2015年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创新科协系统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挖潜方式、评价体系、培育模式,与杰出青年科学家奖、杰出科学家奖一起,形成中国科协系统选拔、培育、评价、奖励卓越科技人才的创新体系。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重点支持对象为32岁以下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科技人员,通过发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小同行”和高水平学术大师聚集的专业优势,强化对青年人才苗子的发现举荐作用,及早发现、重点扶持,指导青年人才过好“科研黄金期”,打好职业基础,激发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成长为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国家科技领军人才重要后备力量。每位入选者可获得中国科协连续3年的专项经费资助,每年15万元。

该人才项目的实施工作主要分为学会申报、答辩评审、立项实施、检查验收等阶段。每年申报时间为当年度9月份左右,具体申报时间以各学会/协会当年度发布的申报通知为准。


附入选者简介:

葛超,男,预聘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9年10月出生。2018年5月入职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无人飞航工程系,先后主持及参与多项型号研制、重大型号演示验证、专项技术预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研究。参与编写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学术专著1部(5册),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SCI检索学术论文12篇,EI检索论文6篇,获受理发明专利5项。

刘长猛,男,院长助理、长聘副教授。1988年12月出生。2014年任职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期间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学半年。主要从事多丝材金属3D打印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6篇,其中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SCI论文29篇,授权国家技术发明专利1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装发预研共用技术(2项)和领域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十余项。

李建威,男,博士生导师,副教授。1990年生。博士毕业于英国巴斯大学,先后在清华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牛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车载多能源系统高效集成与安全利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课题。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22篇,ESI高倍引论文3篇,国际热点文章2篇。

吴钦,女,预聘助理教授。1989年8月生。201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2015-2016年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联合培养一年。从事高速水动力学与复杂多相流固耦合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hys. Fluids、Int. J. Multiphase Flow等领域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以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

张旭东,男,长聘副教授。1988年11月生。2007年至2014年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主要致力于地面无人车辆决策规划及优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相关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顶级及重要期刊SCI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Springer英文专著1部,相关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奖。

唐鑫,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11月生。主持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长期从事新型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及焦平面阵列的研究及系统开发工作,波段涵盖短波、中波以及长波等多个重要红外大气窗口。围绕胶体量子点的新型光电器件构筑、掺杂调控以及光学吸收增强等难题,进行了全面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于Nature Photonic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等物理、光学、材料一区期刊。

吴比翼,男,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2月生。分别于2011年、2017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学士与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7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访学交流,研究方向为电磁仿真与天线:先进数值算法、电磁传播理论、高性能计算。目前已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多项横纵向科研项目,获国际应用计算电磁学会(ACES)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

岳裕丰,男,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7月生。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及博士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从事自主无人系统感知与导航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主持并完成新加坡国家重点项目子课题2项,在Springer出版英文专著1部,在IEEE TIE、IEEE TMech、ICRA、IROS等SCI期刊和EI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担任机器人知名会议IROS副主编,获2020 IEEE ICARCV最佳论文奖和2019 IEEE ROBIO最佳论文提名奖等荣誉。

黄永鑫,男,预聘助理教授。1990年10月生。先后师从谢嫚副教授、陈人杰教授和吴锋院士。研究方向为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与集成技术,高比能二次电池新体系,先进原位表征技术及理论模拟技术等。在Advanced Materials,National Science Review,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Nano Energy等学术期刊以一作/通讯发表论文16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授权软件著作权6项,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博士后特别资助(站中)1项。荣获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一等奖等奖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北理工9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标签